
四 难点问题
赋税的征收一般是固定的,由国家的法律或国王敕令来颁布确定,但是乌尔第三王朝缺乏规定赋税征收的法令以及系统记录赋税征收的档案文献资料,以至于我们只能依据间接资料来窥探乌尔第三王朝的赋税制度,不同于后来时期(如古罗马、[63]西欧中世纪[64])的赋税有详细的法律条文或者明文规定,乌尔第三王朝的这些间接资料比较零散,其中涉及的赋税术语又往往还有其他不同的含义,需要从数以万计的经济文献中进行甄别与筛选,并且把各种资料进行互证。加之乌尔第三王朝的赋税体系尚未创建,零散的赋税种类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证的方面。研究乌尔第三王朝赋税制度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搜集、整理材料,直接材料的缺乏增加了本研究的难度。
赋税制度随着早期文明国家的诞生,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即由简单的、原始的直接税制演变为间接税制,再进一步发展为发达的直接税制。税制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早期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这种以土地为中心的农业经济中,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只能来自按土地面积征收的土地税和按人口征收的人头税以及灶税、窗户税等,这些赋税是早期的、原始的直接税。马克思说:“直接税,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征税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形式,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那个社会制度的时代产物。”[65]长期以来,学界对早期文明和国家形态的研究重点在于政治和文化领域,而对早期国家的经济状况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这就严重制约了我们对构建早期文明国家形态的深入了解。由于基本上缺乏直接的证据材料,导致乌尔第三王朝赋税制度研究的基础更为薄弱,这大大增加了本研究的难度。
乌尔第三王朝的赋税制度研究属于专业性很强的亚述学范畴,不仅需要基本的楔形文字(主要是苏美尔语楔形文字)知识功底以及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和考古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在释读楔形文字泥板过程中,对所涉及的一些晦涩难懂的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术语的词源进行严谨的推敲和判断,准确地把握相关术语的内涵与外延,这需要研究者具有丰富的亚述学专业知识。此外,乌尔第三王朝赋税制度属于经济学领域的问题,研究者需要把握和评断古代的税、贡、礼、供、费等术语之间的界限,以及深入考究它们与今天税收概念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亚述学等多学科知识也增加了本研究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