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在政治体系内部,被认为“存在一套占主导地位的制度程序等,因为对其他人也能带来益处,所以能系统而持久地运作”[1]。公共服务制度作为现代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制度程序”,具有极为重要的综合性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这就需要通过公平、科学、有效的社会制度安排,“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3]。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绩效,可以有效减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缓解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得以实现,进而使得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