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宝卷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河西宝卷的渊源与发展

宝卷并非河西走廊独有,北方的青海、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和南方的吴方言区都是宝卷流传的区域。根据车锡伦先生的《中国宝卷总目》《山西流传民间宝卷目》《甘肃河西地区流传抄本民间宝卷目》可以看出,一部分宝卷为河西走廊和其他地区所共有,这说明河西宝卷和其他地域的宝卷之间是同源同流的关系。尚丽新以车锡伦先生的宝卷编目为依据,参考近几年新刊印的几部河西宝卷集,将河西宝卷与北方其他地区的民间宝卷进行比较,认为河西宝卷与北方其他地区共有的民间宝卷有48种。不仅如此,她还将部分河西宝卷和北方其他地区民间宝卷在内容、情节、人物、唱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1]

据文献记载,宝卷早在明英宗时就在河西走廊流传。中国唯一的编年体方志《镇番遗事历鉴》在(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7)丙寅第二条所记一段文字,提及“宝卷”:“是月(据前条时间指七月),凉州瞽者钱氏,来镇卖伎。所唱‘侯女反唐’‘因果自报’‘莺歌宝卷’等,原以觅食计。”[2]《莺歌宝卷》一直流传到现在,又名《小莺鸽吊孝宝卷》《莺鸽盗梨宝卷》《鹦哥盗桃》等,因手抄的原因,“莺歌”又写作“莺哥”“莺鸽”“鹦哥”“鹦鸽”等。所引资料中凉州瞽者钱氏所唱乃凉州贤孝,凉州贤孝大都取材于河西宝卷,“侯女反唐”今有《侯美英反朝宝卷》,也许明英宗时就已有之。从这条资料来看,明朝早期河西走廊就有宝卷流传,而且为民间故事宝卷。但是,除了这条资料外,别无其他资料说明明代宝卷在河西走廊的流传情况。现存河西宝卷中年代最早的《敕封平天仙姑宝卷》刊印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其他宝卷的抄写或刊刻年代大都是清光绪以后的,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河西宝卷是从内地传入的。

宝卷最初产生于何地,暂无足够的资料可考,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宝卷当是起源于某地,然后以此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传播,这可以从河西现存的宝卷《护国佑民伏魔宝卷》[3]中得到一些相关的信息。《护国佑民伏魔宝卷》正文第一品开头交代这一宝卷的创作背景,作者假托正月初一日关老爷显圣让他写宝卷,他没敢答应,二月初三在“京都”,关老爷指名叫他“造经”,于是他去抽签,抽到三支上上签,才敢答应将已有的一些大众熟知的资料编辑成这部宝卷。“京都”,在卷末明确说是北京。“想当初,造真经,不是非轻;伏魔爷,一梦中,叫我答应。着我造,伏魔卷,财粮浩大;空有法,无有财,怎得成功。今二月,初三日,昏沉熟睡;伏魔爷,在北京,显大神通。口声声,指着我,开版造卷;我弟子,醒回来,唬(吓)了一惊。慌忙地,我弟子,跪拜祷告;讨上上,三根签,我才应承。”[4]从卷中文字来看,《护国佑民伏魔宝卷》当是宗教信徒在北京写就并刊刻的,后来此卷向四处传播,河西走廊也就有了《护国佑民伏魔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