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上贸易
18世纪前是俄国海上贸易发展的初始阶段,该时期海上贸易的主要内容以毛皮贸易为主,并与渔猎业和海兽捕捞紧密联系在一起。北方海上贸易的两个活跃区分别是西伯利亚西北的曼加泽亚地区和西伯利亚东北的沿海地区,而南方的贸易对象则是拜占庭(奥斯曼帝国)。
一 曼加泽亚海上贸易
随着北方地区沿海居民前往新地群岛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海上航行,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曼加泽亚海路,曼加泽亚海路沿线的海上贸易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航海史和16—17世纪俄罗斯北极海洋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
1.曼加泽亚海路与曼加泽亚城的建立
曼加泽亚海路始于北德维纳河或库洛伊河(注入巴伦支海)河口地区,从阿尔汉格尔斯克、霍尔莫戈雷或者皮涅加河出发前往曼加泽亚,期间经过库洛伊河口,穿过梅津湾,依次绕过卡宁半岛最北端的卡宁角、卡尔古耶夫岛,继续向东航行穿过连接巴伦支海与喀拉海的乌戈尔沙尔海峡,进入拜达拉湾抵达亚马尔半岛上的浑河(Мутнаярека)河口地区,经半岛连水陆路进入鄂毕湾,小船继续在鄂毕湾航行最终抵达塔兹湾。在天气状况好的情况下,从阿尔汉格尔斯克抵达拜达拉湾只需两周时间,穿过亚马尔半岛的连水陆路需要5 天时间,进入鄂毕湾航行至海路目的地塔兹河上的曼加泽亚城同样需要两周时间。[34] 由于曼加泽亚海路包含连水陆路,因此渔猎工人们乘坐的海船不同于前往新地群岛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所乘船只,均是小而轻的小船,这些小船便于连水陆路时的人工拖拽,小船载货量最多可达600—700普特,适合沿海岸航行。从北德维纳河河口至塔兹河的海路全程仅需一个月多一点,但如果走陆路的话有时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因此,曼加泽亚海路开通后,越来越多的航海者选择经海路而非陆路前往曼加泽亚。
欧洲北方地区经陆路沿河流前往曼加泽亚城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大乌斯丘克出发先后穿过维切格达河、维米河、乌赫塔河、伊日马河和伯朝拉河(前往伯朝拉河的陆路早在13世纪就被俄罗斯人熟知);另一条则始于霍尔莫戈雷,穿过皮涅加河、库洛伊河、梅津河及其支流,抵达伯朝拉河的支流齐利马河。这两条路线在伯朝拉河交汇之后,其中一条沿伯朝拉河前进抵达其上游支流,经连水陆路进入索比河上的越冬地罗戈沃伊城,继续沿狭窄的峡谷地带抵达乌拉尔山脉东坡后,走水路最后抵达目的地曼加泽亚城。[35] 而另一条路线则是沿伯朝拉河及其支流乌萨河航行抵达地罗戈沃伊城后,经哈鲁塔河、西尼亚河进入鄂毕河。与上述两条连水陆路相比,尽管曼加泽亚海路省时省力,但航海者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期间需要航行穿过各个湖泊和海峡,需要人力拖船渡过连水陆路,需要航行穿越多狂风暴雨的鄂毕湾和塔兹湾,沿途绕过多个岛屿,前往曼加泽亚的航行对于航海者来说既充满诱惑,又一路充满艰辛。
为了加强对西伯利亚北方边区的管理,俄国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在北方地区修建城堡、建设城市,其中建设曼加泽亚城便是重要举措。1600年,沙皇政府派遣军政长官米隆·沙霍夫斯基大公(Мирон Шаховской)和丹尼尔·赫里布诺夫(Данил Хрипунов)带领一队军人探险队前往塔兹河建设城堡,探险队途中遭遇风暴,船只被损毁,成员被迫乘坐驯鹿前往目的地。在没有得到探险队消息前,急于建设曼加泽亚城堡和叶尼塞河城堡的俄国政府随即又派出另一支探险队前往,指定由军政长官瓦西里·马萨利斯基大公(ВасилийМасальский)和萨福卢克·普希金(Савлук Пушкин)领导新探险队,队员人数是М.沙霍夫斯基大公探险队的2 倍,装备齐全。探险队于1601年3月出发且顺利抵达目的地,与先期抵达的沙霍夫斯基大公探险队会合,共同建设曼加泽亚城。曼加泽亚城是托尔斯克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堡,四周有尖柱城堡环绕,城内有军政长官官邸、衙门、海关、客栈、商旅浴池、小商铺和教堂,尖柱城堡和角楼均为木质结构。城堡墙外分布着工商业区和居民生活区,被街道划分为若干区域。伴随曼加泽亚海路的繁荣,曼加泽亚城由初建时的军事前哨很快发展成为工商业中心,城内手工业者为当地市场加工陶器、钉子、鞣皮和乳酪等产品,还有大量外地运来的商品,威尼斯的玻璃、中国的瓷器和纽伦堡的货币在曼加泽亚市场上均可以买到,足见其对外贸易规模。
修建曼加泽亚城是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在西伯利亚北方地区采取的重要防御措施之一。随着曼加泽亚城的建立,曼加泽亚海路的海上贸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7世纪的最初十年,曼加泽亚城内的建筑物达到500座,每年来到此地的商人和渔猎工人人数众多,“每年经海路从西伯利亚抵达曼加泽亚载满粮食和俄国商品的商船有50 多艘,每年在曼加泽亚越冬的商人和渔猎工人都超过1000 人”,曼加泽亚城及周边地区人数经常达两三千人,甚至有时超过5000 人。[36] 据载,到30年代,来到曼加泽亚城的商人和渔猎工人就已经达到几千人。1630年,共有2350个商人和渔猎工人来到曼加泽亚,共向城市海关纳税27047 卢布和毛皮税1984 索罗克(79360 张)北极狐皮。[37]曼加泽亚城充满生机,这里会聚着许多活跃的、精明强悍的商人,他们经常参加海上探险队活动,获取高额利润。曼加泽亚城也由此成为前往欧洲北方海域、勒拿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海域海上远航的组织者。
2.曼加泽亚海路关闭与曼加泽亚贸易发展
遗憾的是,曼加泽亚海路的繁荣并未持续太久。该时期,西欧商业公司不断试图向西伯利亚地区渗透,以巩固其在欧洲北方地区的势力。因此,俄国政府被迫考虑关闭曼加泽亚海路。沙皇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Михаил Федорович)提醒托博尔斯克军政长官时刻关注出现在卡拉河河口地区的德国船只,以及试图从海路和陆路进入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域的外国商人,包括从北方沿海城市前往曼加泽亚的英国、荷兰、挪威等国商人。甚至禁止沿海地区居民与外国人“谈论”有关曼加泽亚的一切。[38] 曼加泽亚海路禁航法令不仅适用于西伯利亚地区,同时也适用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普斯托泽尔斯克。外国船只禁止进入梅津河和伯朝拉河河口地区,禁止外国军舰驶入北德维纳河河口地区,只允许外国商船进入阿尔汉格尔斯克一处港口。此外,关闭曼加泽亚海路与俄国在北方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政策密切相关,对于国家具有全局意义。前往塔兹河海路禁航,不仅可以保卫托博尔斯克北方地区和叶尼塞河北方地区安全,而且还可以捍卫曼加泽亚海路重要区段伯朝拉河与亚马尔半岛间领土的安全。
关闭曼加泽亚海路,禁止沿海地区居民和商人使用北方海路后,商人和渔猎工人转而从南方陆路前往曼加泽亚地区。17世纪20年代,鉴于曼加泽亚海路关闭,俄国向东方西伯利亚腹地扩张主要采取经陆路向前推进的方式,沿南方地区连水陆路一路向东挺进,即从托博尔斯克前往叶尼塞河,期间经苏尔古特、纳雷姆、马科夫斯基城堡,沿通古斯卡河航行前往勒拿河。
毫无疑问,关闭沿海地区通往西伯利亚的海路也符合西伯利亚地方政权的利益,尤其是托博尔斯克地方政权。大量商人和渔猎工人经托博尔斯克—上图里耶前往目的地给托博尔斯克当局增加收入,这就解释了托博尔斯克军政长官古拉金(Куракин)最先提议关闭曼加泽亚海路并坚决支持政府海路禁航决定的原因。1619年,曼加泽亚海路关闭,在海路途经的亚马尔半岛上建起围墙,设立检查哨所,禁止沿海地区居民穿越,防范外国人进入亚马尔半岛。
曼加泽亚海路关闭初期,曼加泽亚城依旧繁荣,曼加泽亚城内街道依然挤满外来商人和渔猎工人。人们前往曼加泽亚采取半海路方式,从内地抵达鄂毕河的别列佐夫城堡或托博尔斯克后,沿鄂毕河航行进入鄂毕湾、塔兹湾,最后到达曼加泽亚城从事商业活动,因此曼加泽亚贸易依然繁盛。在曼加泽亚贸易活动中,俄国内地的商人和政府官商起主导作用,因此曼加泽亚在俄国商业资本形成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曼加泽亚海路关闭后,鄂毕河河口地区的商业渔猎航行逐渐发展起来。从托博尔斯克至曼加泽亚的水路全程3000 多千米,一路面临各种危险。其中,水路别列佐夫城堡至塔兹河口段尤其在冰冻期前的10月、11月,经常会有暴风雨,船舶搁浅、破损时有发生,甚至有时会被暴风吹到北方海域。尽管航行条件艰苦,但仍有人数众多的商人和渔猎工人沿该航线前往曼加泽亚,每年冬天在曼加泽亚越冬的人数超过千人。1630年,一支由28艘船舶共计345 人组成的船队从托博尔斯克出发前往曼加泽亚,[39] 随船携带大量商品在曼加泽亚出售,这些商品都是当地居民欢迎的鹿皮和牛皮、小刀、渔网、火药、子弹、各种呢子、蜡烛、粮食、面粉等,以此换取当地的紫貂皮、北极狐皮和河狸皮,而向曼加泽亚市场提供毛皮的主要是渔猎工人和军役人员。该时期,曼加泽亚毛皮贸易非常兴盛,据统计:1630年,共有2350名渔业工人和无业游民共向曼加泽亚海关申报78989 张北极狐皮;1634年,982人共猎获48760 张北极狐皮;1635年,猎获52420张北极狐皮;1637年,在图鲁汉斯克海关登记北极狐皮共46380 张;同年,曼加泽亚城及周边县域为87210张。[40]
17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曼加泽亚半海式贸易发展的最后阶段。随着东方新的、盛产毛皮兽的河流被发现后,东西伯利亚海域航海进入早期开发阶段。商路也随之向东、向南转移至伊利姆河连水陆路、上通古斯卡河、叶尼塞斯克和上图里耶地区。而曼加泽亚周边由于毛皮兽资源耗尽、森林猎兽业衰落,前往欧俄地区的西伯利亚商人也不再取道曼加泽亚,而是直接从勒拿河前往西方。鉴于鄂毕湾和塔兹湾狂风暴雨频发,前往曼加泽亚的路途艰难,运往曼加泽亚的粮食和食盐经常会在途中大量损失,甚至抵达曼加泽亚的船舶通常也无法再返回托博尔斯克,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此外,该时期在叶尼塞河上的图鲁汉斯克能够提供和生产廉价粮食和食盐,直接供给边区驻防官兵。相比之下,曼加泽亚半海式海路时刻充满危险,因此托博尔斯克军政长官提出关闭该海路,停止向曼加泽亚供给粮食和盐。[41] 1667年,曼加泽亚半海式海路正式关闭,禁止船舶再进入鄂毕湾和塔兹湾。1672年,根据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命令,曼加泽亚驻防军迁至图鲁汉斯克,曼加泽亚仅保留一座小城堡。
二 东西伯利亚海域的商船队贸易
17世纪中期,俄国在相继征服鄂毕河流域、叶尼塞河流域后,继续向东方的勒拿河流域、科雷马河流域扩张,最终抵达太平洋沿岸地区,将远东广阔地域纳入俄国版图。与陆路扩张同时进行的还有北冰洋东部海域勒拿河河口至科雷马河河口间的海路开发,对促进东西伯利亚海域航海与海路贸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商船队贸易的初期表现
17世纪中期,东西伯利亚北方海上贸易活动主要以商船队形式展开。商船队并非严格组织,临时组建,通常由5—10艘商船组成,但每个船队会有一个领导小组或航行经验丰富的年长海员担任船队负责人。一个船队通常人数在300—400 人,毫无疑问,人数众多的船队有一个航行经验丰富、受人尊敬的负责人十分必要。
西伯利亚东北地区第一个大规模海上商船队是在1650年组建。早在1649年夏季,雅库特军政长官派遣一支哥萨克小队继续向东寻找大河,Т.布尔达科夫(Булдаков)任探险队负责人。探险队自勒拿河河口地区出发向东航行,其间,先后偶遇两支前往科雷马河的商船队。Т.布尔达克夫探险队航行并不顺利,遭遇海冰阻隔,船员们弃船上岸,乘坐爬犁最终抵达因迪吉尔卡河河口。此后,不断有商船队往返于勒拿河与科雷马河间的海上通道。1651年,另外一支由5艘船舶组成的新商船队从勒拿河的雅库茨克堡出发前往科雷马河,船队一路困难重重,于第二年夏季到达目的地下科雷马斯克。1652年,哥萨克五十人长И.列布罗夫(Ребров)和В.科列乌诺夫(Клеунов)带领一支由商人、渔猎工人和军役人员组成的商船队由雅库茨克航行至阿拉泽亚河河口地区。1653年,五十人长 А.奥列恩(Олен)和И.奥夫钦诺科夫(Овчиноков)带领商船队自雅库茨克出发,航行先后抵达因迪吉尔卡河、阿拉泽亚河和科雷马河。从科雷马河返航,与奥列恩船队同时抵达亚纳河的还有前面提及的Т.布尔达克夫船队。
东北地区的商船队贸易一直持续到17世纪80年代中期。其间,规模最大的商船队主要有以下几支:1654年夏季,哥萨克五十人长В.布尔拉克(Бурлак)带领船队从因迪吉尔卡河航行至日甘斯克;与此同时,И.列布罗夫带领一支由商人和军役人员组成的船队完成了从科雷马河至勒拿河的航行;1656年夏季,Д.维亚特金(Вяткин)和Ю.谢利维奥尔斯特(Селивёрст)带领的渔猎工人和哥萨克商船队完成自科雷马河至勒拿河的航行;1659年夏,И.多罗费耶夫(Дорофеев)和Ф.拉普捷夫(Лаптев)带领的商船队也顺利从科雷马航行至勒拿河。1660年夏,有А.柯西岑(Косицын)、П.莫斯科维京(Москвитин)、Е.雅科夫列夫(Яковлев)、Н.沃雷巴耶夫(Ворыпаев)等多名大商人参加的商船队自科雷马河航行至勒拿河从事贸易活动。1663年夏,И.阿布拉莫夫(Абрамов)、Н.沃雷巴耶夫等参加的商船队又进行了勒拿河至亚纳河的航行。1667年秋,Н.鲍布罗夫和 Г.瓦尓法罗梅耶夫商船队抵达日甘斯克。1669年,А.沃雷巴耶夫(Ворыпаев)和Ф.奥格罗布林(Оглоблин)带领的大型商船队从勒拿河航行至科雷马河,五周时间内航行3000 公里。[42]东西伯利亚海海域的最后一支商船队是1683年自科雷马河河口航行至日甘斯克。此后,该海域的海上商业航行告一段落。
东西伯利亚海域勒拿河至科雷马河河口段的商业航海活动持续了半个世纪,并于17世纪80年代沉寂下来,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商业渔猎经济的萎缩。七八十年代,西伯利亚北方沿海地区的商业渔猎活动逐渐让位给南方地区的品仁纳河(向南注入鄂霍茨克海)、吉日加河、陶伊河、奥赫塔河(Охота)、乌利亚河(Улья)以及堪察加半岛地区。该时期,渔猎工人开始在品仁纳湾岛屿、鄂霍茨克海海域猎捕海兽、采集珍珠,在南方山区寻找银矿、铜矿、锡矿、硫黄和硝石矿。[43] 商业活动中心逐渐向南迁移至接近中国边境地区的草原地带。
由此,北方地区亚纳河、因迪吉尔卡河、阿拉泽亚河和科雷马河地区的商业代理人开始向雅库茨克衙门抱怨上述河流地区渔猎和商业活动凋敝。科雷马河地区的官员Н.鲍布罗夫斯基(Бобровский)早在1676年便给雅库特军政长官写信指出,“很多商人和技术娴熟的渔猎工人都离开此地了。1676年,最后一批商人和许多渔猎工人都离开去了雅库茨克堡”[44],而仍然留在科雷马河地区的,“也没什么猎获物可向雅库茨克堡运输的了。科雷马河上再也不见往来船只,北极狐狩猎活动也几乎停止”。1683年,鲍布罗夫斯基在科雷马河上共收缴16张海关北极狐皮实物税,仅为贸易初期时的百分之一。[45]
2.西伯利亚东北地区航海的特点
亚洲东北地区周边海域的航海原则上与曼加泽亚海路和欧俄北方滨海居民的航海没有区别。亚洲东北地区航海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商业渔猎性、大众性。如同开发西伯利亚,东北地区的航海也是全民参与,具有大众性特点,但获利的却是西伯利亚地区从事商业和渔猎业的一小撮商人和地主。北极航海的过程中除要保障探险航海者的食品供应和将毛皮运出产地外,还要与当地的俄罗斯人和土著居民进行商品交换,因此,北极航海活动给俄罗斯封建国家、地主和商人上层带来利益。俄罗斯国家积极组织海上探险队,并与亚纳河、因迪吉尔卡河、阿拉泽亚河、科雷马河和阿纳德尔河地区越冬地和城堡的哥萨克驻防军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西伯利亚东北地区商业渔猎探险考察的第二个特点是与政府派出的哥萨克探险考察密切配合。哥萨克远征队一切活动都要听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权安排,所以一切探险活动也必须向国家和地方政权汇报。哥萨克远征队不直接参与商业渔猎活动,而是为商业渔猎队提供资金。商人和渔猎工人不必向国家汇报其经济经营活动,他们自己承担经济活动资金,自己承担风险,只有在极特殊情况下才向国家汇报,并寻求政府的帮助。通常情况下,商业渔猎探险队均在签订商业信贷协议的基础上组建,渔猎探险队组织倡议者向大商人借贷资金用于探险队所需经费,渔猎活动结束后将所借资金归还,并将渔猎所得利润的2/3交给大商人,渔猎队仅得收成的1/3。[46]
总之,在勒拿河流域并入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后,组织前往“新土地”的探险考察掀起新的高潮。这些探险考察队主要沿两个方向推进:一是前往北冰洋沿岸未知地区,二是利用连水陆路前往鄂霍茨克海沿岸地区,在地理发现和海洋航行中均取得较大成果。17世纪30年代中期,商业渔猎工人和哥萨克渔猎探险队从勒拿河河口出发沿近海通道分别向西、向东挺进,在极短时间内先后抵达奥列尼奥克河、亚纳河和因迪吉尔卡河河口地区,发现了三条注入北冰洋的大河,开辟了勒拿河河口向西、向东的海路,为进一步开辟前往科雷马河流域的海路奠定基础。40年代初,И.莫斯科维京(Москвитин)探险队从阿尔丹河出发经陆路一路向东抵达鄂霍茨克海沿岸地区,进入鄂霍茨克海域,发现了尚塔尔群岛,之后沿乌达河向南抵达阿穆尔河(黑龙江)河口地区。随后,瓦西里·波雅尔科夫(Василй Поярков)带领一支大规模探险队沿阿尔丹河、乌秋尔河、洁雅河一路向南抵达阿穆尔河流域。1650—1653年,叶罗费·哈巴罗夫(Ерофей Хабаров)探险队抵达阿穆尔河流域,宣布将整个阿穆尔河流域地区并入俄罗斯版图。
17世纪,俄罗斯人向西伯利亚东北地区的远征是北极航海史和俄罗斯海洋文化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一页。生活在欧俄部分的航海者将自己世代积累的海洋知识、航海经验带至亚洲东北地区,包括当时最先进的海洋航海技术、船舶制造、航海术以及对抗海冰的经验和技能等。这些航海者完成了从勒拿河至堪察加半岛辽阔地域间亚洲海岸的地理发现,研究东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东北地区的河流水系,绘制地图,将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和苔原首次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丰富了人类有关极地自然的知识。伴随俄国人的到来,亚洲东北地区周边海域的海洋渔猎和海兽捕捞业进入初期开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