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培育研究

余中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抓党建工作、抓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确切方向。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重要事业的积极探索,深化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着力打造高校党建新品牌,以新方法、新模式、新机制的大胆尝试和充分实践为抓手和突破,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以Z高校为个案,围绕该校近几年开展的党建活动展开分析讨论,在阐述具体实施情况的同时探究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此,试图介绍高校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情况如何?解析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内涵及判断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打造高校党建工作新品牌?怎样培育高校党建工作新品牌?从而强化问题意识,在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真正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确保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取得实效,大力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内涵及判断标准

“品牌”一词来源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理念,它是划分不同企业之间产品或服务的一个工具,较为集中地反映出企业的特色,体现出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牛津大辞典》中,将“品牌”定义为:“用来证明所有权,作为质量的标志或其他用途。”随着社会的发展,品牌作为一个特殊概念,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加以引用,而将其引入高校党建工作中则是一次颇为大胆的尝试,并受到学界和党务工作者的关注。结合现有研究成果,笔者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界定为:在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目标的引领下,立足于高校党建工作实务,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主线,以服务师生员工为重点,以突出中心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能够得到学校师生员工的普遍认同,起到较好的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有着鲜明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印迹的党建工作理念、标识或载体。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不同于一般性、常规性、通识性的党建工作,其是否能称作品牌?能否被定为品牌?有着特定的判断标准:第一,必须具有首创性和创新性。党建工作品牌首先需要在理念、思路、制度、内容、方法和载体等方面贯穿首创特质、体现创新精神,而且能够适应发展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展现出持久的内动力和生命力。第二,必须具有特色性和形象性。能够较为强烈地凸显高校的特色、党建的特色,能够颇为形象地展示党建活动的名称及其标识。第三,必须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品牌的创设和开展在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密切结合国家党建工作新动态,密切关注高校发展新形态,密切联系师生需求新业态,品牌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等事业的进步。第四,必须具有普及性和参与性。作为品牌,在活动中要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推广普及、积极参与的潜能,要能够让师生党员各展所长、各尽其能,不仅勇于参与而且乐于参与。第五,必须具有服务性和凝聚性。能够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贯彻到品牌活动中来,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服务于师生员工,从而凝心聚力再创品牌新高。第六,必须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性。通过品牌的创建和完善,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为品牌、事事争品牌的良好氛围,实现以党建推动各项工作齐步向前,以品牌引领各项事业共同进步。

二 Z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所快速发展中的知名院校,Z高校的党建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且在兄弟院校间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近几年来,根据上级组织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Z高校在发展型、创新型党建工作诸多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纵观现实情况,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不足且特色不鲜明

Z高校在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有些基层党组织习惯性按照上级组织的部署安排一字不落、一字不差地贯彻执行,要么就是当成“任务”来完成,不重视、不关注、不用心,简单应付了事,造成党建工作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部分基层党组织不善于将本总支、本支部的工作特点、人员特点与党建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相结合,既不深入开展,也不积极开展,导致活动情况平实粗糙。显然,没有创新和特色的党建工作,难以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更无法真正实现育品牌秀亮点的发展目标。

(二)组织实施欠科学缺设计

党建工作,基础在于理论指导,关键在于落实执行。工作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流程的组织是否做到科学合理、规划有序,直接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Z高校的一些基层党组织,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正确的思路方法,对党建工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怎样组织、如何实施没有头绪,工作前没有调研设计、工作中没有检查评估、工作后没有效果反馈,整个工作很难做到有条理、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实施,高质量高水平的党建工作肯定难以形成。

(三)考核评价机制不到位

Z高校现在还没有形成对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开展党建工作的成效进行考核评价的标准依据或者规章制度,既没有激励措施,也没有惩罚机制,这就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部分党员干部因此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工作的投入程度不够。究其缘由,主要还在于学校层面以及各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如何做好党建工作,如何培育有影响力、有品牌性党建工作缺乏整体设计和分层规划,缺乏对各党组织负责人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缺乏对党建工作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系统研究。

三 着力打造并培育高校党建新品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打造和培育,就是要把品牌理念引入高校,以创品牌、争品牌、育品牌作为强化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抓手、新方向、新形态,这对我国的党建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党建工作,具有极为强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打造培育高校党建新品牌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对党的建设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品牌培育作为现代管理学的精髓和要义,一方面有益于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通过党建品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提出“党建育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将品牌理念进而贯穿于教学、科研和服务各环节,全方位构建高质量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和高质量的育人。另一方面,有益于促进高校党建工作新形象的建立。高校党建工作是否科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培育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党建工作形象,建设受到广大师生参与和点赞的党建亮点工程,逐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显然,培育品牌的理念和思路符合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外在需要,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打造培育高校党建新品牌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当前,世情、国情、校情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对高等学校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其中既有国际环境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迫切需要,又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贯彻落实的现实要求。与此同时,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高校通过科学发展以应对国内外形势、确保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给出了新的课题。作为引领高校发展方向、维护高校发展稳定、服务高校发展进程的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在此时,理应转变思路、改进方法、更新理念,成为高校科学发展的突击手和排头兵,这就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运用品牌培育等新手段、新机制,首先把党建工作的品牌塑造好、培育好,突出高校党建工作的特色优势、突出高校自身存有的独特亮点、突出高校以党建带全面的专有模式,回应并强化高校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三)打造培育高校党建新品牌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

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培育,能够让广大师生党员融入“我为品牌献智慧”“育品牌促发展”“微品牌大效力”等活动中来,为密切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有力的促动,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品牌培育过程中得以展示和彰显。通过打造具有很强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党建工作品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能够进一步得到发挥,从而着力调动高校整体推进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齐心协力育品牌、塑造载体促党建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各地高校围绕“创精品树品牌”等主题,结合学校实际,设计谋划了一系列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党建工作活动,充分把党组织、党员与“接地气”的党建工作融为一体,吸引了众多师生党员加入“战斗堡垒团”和“先锋模范营”,让党建工作品牌的培育这一重要载体成为新热点、新常态。

四 着力打造并培育高校党建新品牌的路径选择

“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培育高校党建工作的品牌,其价值在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升党建育人的质量;其文化在于彰显党建工作的持久活力,营造党建工作的文化氛围;其个性在于挖掘高校党建自身资源,塑造特色亮点的品牌化。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培育,也需从这些层面入手进行探索和选择。

(一)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党建工作品牌意识

培育高校党建工作品牌,队伍建设要先行,要着力打造一支党性强、素质硬、水平高的党务干部队伍,要努力强化广大师生党员特别是党务干部队伍的品牌意识,这既是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培育的根本前提,也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品牌质量的先决条件。在选拔任用党务干部时,将具备创新理念、品牌意识、前瞻思维作为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在加强党务干部队伍集体培训、整体效能的同时,针对从事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党务干部队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分批培训。高校要把培育党建工作品牌、树立党建工作亮点、打造党建工作特色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并以此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具体的党建工作,逐步形成学校党建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党建品牌目标定位

制度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明确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定位的重要依据。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制度,要改变以往照搬照抄国家规章条例、大势借用上级规定的方式,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特别是党建工作的实情,制定出来的制度不只是对具体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而且能够有效地推动发展型、创新型工作的展开,特别是有助于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培育和打造。在让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对各级党组织为什么要培育品牌、培育什么样的品牌、怎样培育品牌等实际的问题,在党建制度中要体现出来、规定出来、展示出来,要明确不仅要做好常规动作,而且要确立党建工作品牌的目标,要做好党建工作品牌的定位,并形成品牌效应推广机制、品牌影响扩大机制、品牌示范拓展机制以及品牌资源的辐射效应。

(三)运用媒介工具,致力于品牌培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培育提供了新工具、新手段。运用各种全新的媒介工具开展党建工作品牌的培育和推介,是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要鼓励并支持各级党组织培育“微党建”“党建云”“网上党员之家”“党务在线”等师生喜闻乐见,既有深度广度,又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党建工作品牌。充分利用新媒介工具传播速度快、交互反应广、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培育的推介活动和成熟品牌的宣传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两手抓,在占领高校舆论引导高地的同时,大力提高党建工作在师生中的认同度、支持度、参与度。

(四)创新思路方法,推进特色亮点活动建设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培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做到创新、是否做到科学。高校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培育活动,需要打破以往固定单一的思路方法模式,要根据国家政策需要、社会发展要求、学校事业规划以及广大师生的诉求,结合各级党组织自身的特点来开思路、明方法。各院系要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引入项目化品牌培育机制,开展“法援先锋”“经济说法”“社工之家”“外语领航”等各具特色亮点的品牌项目;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廉政课堂”“组织工作面对面”“支部书记带好头”等既能推动工作开展,又能促进学校党建的党建品牌。在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导下,着力提升党务干部与师生党员品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彰显出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蕾蕾:《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

[2]陆琴、张成龙、徐一凡:《高校党建工作引入“金钥匙”服务理念的思考》,《高教论坛》2015年第2期。

[3]唐朝继:《高校党建工作基本规律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6期。

[4]杨露:《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理论导刊》2014年第2期。

[5]袁洁:《优秀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路径》,《理论观察》2013年第8期。

[余中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组织部(人事处)。本文系2016年度中央直属机关党建研究会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