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二十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民办高校亟待实施内涵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不少民办高校抓住机遇,加快建设,逐步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在高等教育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赢得了社会的欢迎。已有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较佳、资金雄厚、质量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优秀民办高校开始冒尖。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民办高教发展主流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扩张过快,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有的民办高校借高教资源紧张之势,不顾办学条件,一味追求规模。许多学校办学时间不长,而在校生已经超过几万人,2000年以前,全国没有万人民办大学,但是短短几年已经出现了一批规模超万人的民办高校,有的甚至达到数万人的在校生规模,这样的巨形大学对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是经费紧张,经费投入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许多大规模的民办高校不是依靠社会巨大投资建设,而是主要依赖于学费的积累。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学校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足,生师比、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室、宿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许多学校为了接纳新生,缓解校园紧张局面,不得不新辟校园。过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影响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甚至有些民办高校实际生均经费不足千元,投入严重不足,质量难以保证;还有些是多校区管理,分散了办学者的精力,学校教学质量徘徊不前,校园人满为患,易引发事故苗头。

三是功利思想抬头,淡忘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一些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靠边,经济效益优先,为了归还借、贷款,规模必须持续增加,但是就目前有的民办高校的办学信誉和质量,却难以招收到足量的学生。为了争夺生源,不惜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做假广告、做不负责任的承诺等,甚至违背国家相关规定违章招生。而当这些承诺难以兑现时,往往引发社会事端,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特别是在学籍、学历、文凭和收费等方面,应该多敲警钟。

四是疏于管理,学校内部关系不顺。眼睛朝外,一切向钱看,内部管理混乱。一旦出现问题,学校领导难以控制。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民办高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上述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将直接损害民办高校的形象,恶化发展的环境,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积极扶持和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而加大力度积极引导民办高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则是解决问题之关键。

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发展战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民办高校增强实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扩招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也需要有一个内涵发展的过程,以消化扩招带来的质量压力,提升办学质量,巩固规模发展的成果。从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长远发展来看,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内涵建设发展的转变不仅非常迫切,而且意义重大,是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信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来我国民办高校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规模扩张特征明显,有些已经大大超出了办学条件所允许的容量。但是,总体来看,办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办学质量还不高,办学认可度还比较低。从目前的办学实力来看,还难以真正参与到以质量为核心的高教市场竞争浪潮中。从考生的意愿来看,选择民办高校还不是乐意的和最佳的选择。而民办高校要进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首先就必须有能够与同类公办高校相媲美的办学质量。国外许多国家私立高校之所以能够在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就因为它们有着过硬的质量,培养的人才与许多公立高校相比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而我国民办高校质量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高学费、低质量的学校难以在高教市场的竞争中取胜,规模发展也难以为继,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应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实现转型,调整策略,实施内涵发展战略,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其一,加快办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思想。实施内涵发展,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加深对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的理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路子。毕竟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有其特定的阶段性和时效性,不断追求人才培养的质量才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生命之源。在日益加剧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唯有办学质量是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民办高校要牢牢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端正办学思想,以育人为宗旨,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人才培养上来,努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其二,正确处理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关系,合理控制在校生规模。众所周知,民办高校是一个自负盈亏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办学经费几乎全部依靠学费和私人投资。因此,通过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是相当多的民办高校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国外私立高校的平均规模都小于公立院校,即使像私立哈佛、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与加州大学等公立大学相比,规模仍是有限的。我国私立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荃先生曾坚定地说,高等教育重质不重量。学校创立之始,即限定学生人数,既不肯多收学费,广招学生,以增收入,又不肯多设大班,节省开支,任凭办学多艰难,决不悖于教育情理,不把教育商品化。也正是这样,才使它久负盛名。规模的过度扩张会不可避免地给办学质量提升带来困难,助长民办高校的功利性倾向,从而制约民办高等教育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民办(私立)高校的发展经验,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和控制办学规模,以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投入人才培养工作。

其三,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公益性体现举办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举办民办高校需要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投资办学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融资的根本特征。按照经济学者的观点,资本是具有意志的,资本的本质决定了资本的输出是以利润的回报为终极目标。但是自古以来教育都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崇高事业,公益性是教育的固有特性,投入教育的资金完全用资本的概念是难以涵盖的。民办高等教育是公益性和资本趋利性的统一体。过分夸大趋利性,可能误导办学行为,阻碍办学质量的提高,弱化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削弱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我们既不能用完全意义上的社会资本的概念来定性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放松对社会资本投资高等教育的趋利性的限制,任其高“回报”、高“营利”,同时也不能过分地将公益性视作福利性,抹杀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区别而拒绝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既强调民办学校的公益性的同时又允许举办者取得合理回报,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投资领域提供了法理可能,但是从国际和国内私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凡办得好、可持续发展的私立(民办)高校,都是那些公益性强、坚持非营利原则的学校,国外知名的私立大学无一例外。可以说,处理好公益性和趋利性两者的关系,是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

其四,采取切实有效的路径,把提升教学质量、内涵发展落到实处。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教育部相继下达了关于民办高校发展的相关文件。落实这些文件,有利于民办高校内涵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民办高校一要根据办学实际,正确定位培养目标,确定适应学校和学生实际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相应的培养模式,并以此指导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二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加快调整专业结构,设计好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深化教学改革,细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指导,并注意把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特色融入其中。三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加强教学督查力度,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四要加大对专职教师,尤其是有学术造诣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高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必须着眼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胜任教学、乐于奉献、敢挑重担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及有经验的外聘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年轻教师加强培养,重点加大教学方面的指导,把提升教育质量的理念转变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五要加大办学投入,特别是要增加教学方面的投入,集中财力加快办学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提高质量、实施内涵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其五,加强管理、规范办学、提高管理效益,是实施内涵发展的关键。加强民办高校的管理,首先是要理顺关系,建立健全董事会、评议会和监事会制度,健全内部管理体制,明确各方职责。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以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决策体系,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构建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走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路子,克服家族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及其弊端,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再次是完善和规范招生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经审批机关备案后方可公布,并且公布内容应与备案内容相一致。学校法人要对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的真实性负责。民办高校重在依靠高质量的办学水平来吸引生源,而不能靠夸大宣传、大肆做广告来骗生源。最后要注意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的改革和创新。我国民办高校与国外私立高校不同,应立足国情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充实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党务干部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对学生的服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工作体系。除此之外,还要按照国家文件规定要求,充分发挥督导专员依法监督、引导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的作用。

附记:本文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6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心《高等教育》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