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二十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许多专家学者在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也对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表示担忧。总体来看,目前的环境还不理想,没有取得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大幅减少,已经从2002年的1200多所减少到2005年的1077所,呈现锐减的趋势。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也没有得到落实,分类管理进展不快。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缓慢,主要依靠外聘教师的局面尚未改变,生源文化素质低,教学和管理难度较大。办学资金紧张,基本设施建设难以到位,生均资源占有率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民办高校内部关系的理顺和机制运作也有待于努力。总体来看,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尚未改变。潘懋元教授从外部环境(招生问题、师生待遇问题、评估问题、行政管理问题、优惠政策不到位问题等)和民办高校自身“成长中的问题(生源问题、师资问题、资金问题、质量问题、办学思想与学校管理问题)”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这些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导致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当前对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的政策限制与政策歧视依然存在。从工作机构看,政府并未将民办高校纳入高等教育的行政范畴,政府管理部门不健全,职能不到位;政府对公办高校和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采取的是双轨制的财政政策,民办高校得不到政府的任何补助。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呈现出萎缩趋势。民办高等教育的倒春寒现象为民办高校敲响了警钟。2004年全国民办高校报到率平均不到80%,个别学校不到50%,学生流失率上升。许多基础薄弱的民办高校面临着被兼并或倒闭的命运。投资不足使得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发展缺乏后劲,而民间资本的回报与盈利是影响投资信心的关键。投资民办高校的风险加大,有的民办高校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难以维持的境地。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初具规模,但始终游离于高等教育的边缘。从学科专业设置看,所设置的大都是应用性的、投资较少的学科专业;从发展定位看,都是些教学型院校,全国还没有一所民办高校被批准具有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民办高校进入高等教育的中心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