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民办高校发展工科教育的对策
第一,加大专业设置的自主权。民办高校要面向市场需求,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来调整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因此,它在专业结构调整方面应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然而,民办高校专业设置过程中,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层层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往往用管理公办高校的传统模式来要求民办高校,致使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自主权方面受到限制。因此,有关部门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民办高校发展工科教育的重大意义,给予民办高校在工科专业设置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弹性灵活的市场机制。同时,政府要对民办高校中的工科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相应的重点扶持,推进民办高校工科类专业的发展强大,一方面可以帮助政府扩大招生;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民办高校发展的空间。
第二,准确的目标与定位。我国的民办高校以面向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适应市场人才需求为主要目标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因此,发展工科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经济对于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区域经济资源的布局与类型,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以确保学科专业的生命周期。各民办高校的发展历史、区域环境、发展道路等各不相同,其不同的定位、学校类型与层次也决定了发展工科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总体上,民办高校要将学校现有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工科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拓展,形成“以学校定位为中心、区域经济与市场需求为导向、现有工科类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工科教育发展原则,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工科教育发展道路,建设具有特色的工科类学科专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谋得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加大工科学科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发展工科教育往往需要实验室、实验教学设备与仪器等的大量资金投入,并且,工科类学科专业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从经济学“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短期内收益率不高。但是,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要看到民办高等教育不平衡的科类结构现状,看到工科教育在民办高等教育中的潜力,积极采取多种投入方式(如银行借贷、资本运作等),扶持有前景的、与地方经济相适应的工科类学科专业的发展,改变民办高校薄弱的工科教育现状。
第四,根据工科类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现状,民办高校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根据工科类学科专业的建设需求,积极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二是加强本校工科类专业教师的培养与进修;三是聘请其他大学、企业的专家、教授对学校工科类学科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四是外聘一些工科类学科专业的教师到校任教,加强教学力量。从师资管理角度上,学校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竞争激励机制,对工科类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有倾斜,在薪酬、职称、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评审等方面要有自由宽松的竞争环境,对在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方面有成果的个人与单位要进行表彰奖励。
第五,转变管理观念,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发挥民办高校弹性灵活的内部管理体制,转变部门职能,推进并理顺二级管理关系,扩大二级学院(系所)的办学与管理自主权限,以利于工科类学科专业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自主发展;另一方面,有关的学院(系所)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开展教学、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以“产学研”为纽带,加强与企业公司的联合,加强横向的科研项目产品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创业与发展、服务项目等方面的合作,以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推进工科类学科专业的发展。
总之,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背景下,民办高校应该平衡内部人文社科与工科教育的科类结构,克服体制、资金投入、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障碍,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制度创新,实施相应的组织变革,积极发展工科教育,为民办高校进一步做强做大拓展更宽阔的空间。
附记:2004年,教育部开始组织制定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本人有幸获得全国教育事业规划招标课题《“十一五”期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编号:教发厅函〔2004〕9号)。此文是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同事周朝成博士参与撰写和修改,刊登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民办高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民办高校自身的努力,有远见的民办高校领导,应该眼睛朝内,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关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连同后面两篇论文就是一个尝试。
[1] 据新华网相关报道资料整理而得。
[2] 根据相关民办高校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
[3] 专业后面的数字为设有该专业的民办高校数。“中国教育在线——高考专栏”,http://www.cer.net,200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