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传承的原动力

红色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推动红色文化在高校传承的原动力。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另一种形象化表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当前中国社会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特征,我们既要把红色文化当作一种意识形态,也要把这一文化体系当作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来研究宣传和建设。因为只有价值认同,才有在价值原则指导下的行动。

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境界就是不断地追求真善美,并在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获得自由和解放。而红色文化本身就具有“真善美”的意蕴。红色文化产生、发展和传承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并实现更高层次的真、善、美及其统一的过程。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在于它所内含的真、善、美的力量,它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红色文化具有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的特点。它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为一切行动的理论基础,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崇高的理想信念、优良的传统作风和革命道德;另一方面,它又适应中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不同群体和阶层的多方面需求,体现人民群众共同愿望,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理想追求,因而体现着真、善、美及其统一。

一 马克思主义与真、善、美

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的境界,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指明了消灭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实现工人阶级与全人类解放的理想目标和现实道路,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而一种理论要始终保持“真”的状态,就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被自觉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经过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这些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所蕴含的“真”,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新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是我们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切实解决影响当代中国文化传承和变革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当然,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不仅具有为实现合理价值提供保证的条件,同时为我们指明了所应实现的“善”是什么,以及实现“善”的现实道路,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们展现着真和善统一所体现出的美的境界,使我们坚信人类最美好的未来社会就是真、善、美完全统一的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真”的境界,而且闪耀着“善”和“美”的光辉。

二 红色文化与真、善、美

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善”,首先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它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要追求的“善”。理想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希望和愿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任何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共同理想,变革时期更是如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价值观念多样化现象,这就更加迫切需要在全体人民中树立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共同理想,形成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下的正确道路,是我们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由之路。所以,邓小平说:“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2]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又是每一天都在进行的生动实践,沿着这样一条致善之路发展,不断前进,就一定能够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和谐美好。

三 革命精神与真、善、美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中华民族精神所蕴含的真、善、美表现出中华民族崇高的境界与追求,是对中国人生活实践特点的高度概括。中华民族精神是求真的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认识和实践中,正因为富于积极的求真精神,才有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才有了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而中华民族精神中“善”的意义,突破了单纯的伦理学范围,与整个人生义务、社会发展相联系。人的活动如果仅仅是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或满足个人的需要还不能称之为善,只有在符合社会规范、满足社会需要时才能称之为善。中华民族崇善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烈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二是蕴含着丰富的积极的人生哲理;三是强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仁爱思想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愿望和理想在封建等级制下虽然不能真正实现,但这些道德精华在今天却是民族精神的有益成分,值得我们借鉴。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尚美的精神。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尚美的传统,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创造,成为中华民族深层心理结构的精髓。不论是儒家提倡的道德人伦美,还是道家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风貌,对现代社会审美价值观念的转变和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启发意义。

革命精神是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是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今天发扬这种革命精神,不但要有所继承和坚守,还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善于创新和发展。红色文化之所以具有生命力,正是因为它与当代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相契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革命精神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一种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它体现了新时代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在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体系的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成果,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创造性发展和转化,这也是中国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四 革命道德与真、善、美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优秀中国革命道德,传承和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思想理论与高尚道德追求的体现。中国革命道德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规范,属于道德范畴。而狭义的“善”就是指道德上合乎待人处世的规范,是一种通过社会舆论、教育感化、自身修养、传统习惯等起作用,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精神力量。中国革命道德是红色文化的基础和具体化,在“真、善、美”统一的文化价值体系中集中体现和引导着“善”的道德建设问题。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4]而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革命文化就是锻铸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特殊材料。[5]正是坚守着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自律修身,保持节操的革命道德传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大力发展各民族和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社会残留的封建主义道德的影响依然广泛存在,又面临着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道德的侵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给道德领域和社会关系带来深刻复杂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确立全社会普遍奉行的道德规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革命道德内涵深刻而丰富,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为人民指明了正确的道德标准,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