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告2020:大变局下的高质量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对中国区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是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重要指引。

2018年11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更加丰富了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内涵和具体行动方案,对于完善区域发展格局和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目前区域发展情况看,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先行和国际开放前沿的独特优势,广大东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居于国内第一梯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多数都超过10000美元,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继续深化改革和创新引领发展的桥头堡。同时,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发展梯度演进也有利于广大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推进工业化提质增效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型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很多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广大东部地区。应当说,从传统的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看,我国区域不平衡发展格局已经有所改观,正朝着地区差距逐步收敛和人均收入趋同的良性方向发展。但近年来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扩大,从之前南北共擎转向南北失衡,南方经济所占比重逐步扩大,北方“沦陷”等声音不绝于耳。如图4-1所示,我们按照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经济区域进行划分,列示了1993年以来中国六大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从中可以发现1993年至2019年上述六大区域比重变化分别为-0.65%、-6.39%、2.63%、1.89%、1.57%、0.40%,东北地区衰退明显,华北地区也出现了衰退,西北地区份额几乎保持不变,而整个南方板块整体表现亮眼,特别是中南和西南地区强势崛起。已有的研究虽然从人口、产业、开放、城市化等视角分析了中国区域格局演变中的一些新情况,但仍然缺乏对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深入探讨。为此本章首先从区域竞争力视角讨论中国各地区经济竞争力差异,并进一步从产业结构转型路径分析近年来南北方代表省份差距拉大的原因。在讨论区域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转型差异化基础上,我们借鉴OECD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评估,从更细化和更微观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原因,为本章最后提出的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政策建设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4-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