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高质量陪伴是培养婴幼儿安全感的关键

2岁的妞妞去上早教班,当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热情地邀请妞妞加入游戏时,妞妞却紧紧地拽着姥姥不松手。姥姥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妞妞加入游戏,妞妞却越来越紧张,最后甚至哭了起来。热心的工作人员也尝试用各种方法安抚妞妞、吸引妞妞,但都没能缓解妞妞的哭闹。半小时过去了,妞妞还在抽泣,无奈之下,姥姥只好带着妞妞回家了。妞妞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

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指孩子在与重要照顾者的关系中体验到自己值得被爱,照顾者值得信赖,并且在关系中有安心、安全的感觉。在这种安全的关系中,孩子能够真实地表达生气、害怕、悲伤等负性情绪,也能真实地表达对安慰、关爱的渴望。缺乏安全感是指孩子在与重要照顾者的关系中体验到自己不值得被爱,照顾者不可信赖,在关系中有不安的感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时候表现为黏人、纠缠,无法离开照顾者出去探索;有时候表现为动辄哭闹,长时间难以被安抚,案例中妞妞哭闹不止的行为就属于缺乏安全感的这类表现;有时候表现为动辄就发脾气,摔玩具,大吼大闹,甚至歇斯底里,长时间无法恢复平静;有时候表现为在疲倦、害怕、悲伤时不敢寻求照顾者的保护和安抚,也不敢表达生气、愤怒等情绪,这样的孩子常常被照顾者误解为“独立” “坚强”或 “懂事” “乖巧”。

安全感是儿童一生发展的基石

孩子天生对未知的世界抱有好奇心,想要出去探索这个世界。例如,婴儿会爬后就不会总与母亲黏在一处,有时候会稍微离开母亲一些去探索周围的环境,甚至会离开母亲的视线。但如果孩子感到疲倦、害怕、受伤,则会中断探索,回到照顾者身边寻求安抚、保护,以获得安心、舒适的感觉。例如,婴儿时不时地会回到母亲身边并寻求母亲的拥抱。

有安全感的孩子对环境保有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一方面,有安全感的孩子把照顾者当作安全基地,并以这个基地为中心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学习知识与技能,不断挑战新任务,发展自己的能力,调整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认识,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有安全感的孩子也把照顾者当作安全港,在感到受伤、受挫或恐惧时,在自己难以应对时,在自己难以调控时,孩子都会回到这个港湾,以获得休息,寻求安抚、保护。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可能在离开照顾者出去探索时出现问题。例如,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时表现得缩手缩脚,或者在生活中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弱,面对困难选择退缩,不坚强,不独立,无法离开照顾者独立生活,严重者甚至在成年后也离不了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也可能在需要回到安全港寻求保护和支持的时候出现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可能长期报喜不报忧,压抑自己真实的愤怒、恐惧、悲伤等负性情绪,压抑自己对关爱的渴望,直到这些压抑的内容超出自己的容忍限度而出现情绪爆发。例如,瞬间出现的、无法掌控的、破坏性强的攻击性;或者出现头痛、失眠、肚子痛、拉肚子、胸闷、心慌等躯体症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注意力下降等问题,导致孩子无法维持上学等正常的社会功能;或者孩子从一个乖巧、懂事、听话、勤奋的孩子变成一个容易生气、乱发脾气、懒惰的孩子,严重者甚至发展为品行障碍。

关于安全感的研究发现,与缺乏安全感的儿童相比,拥有安全感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相信自己爱的人,和照顾者在一起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对照顾者怀有更少的愤怒;懂得如何善待他人;与兄弟姐妹的关系更好;能更好地与朋友相处,能够与朋友一起解决问题,有更稳固的友谊;自尊水平更高;更相信好事情总会发生。

大量的儿童发展研究也发现:只有当孩子与照顾者之间建立起足够稳固的安全感,孩子才能把照顾者当作安全基地并以这个基地为中心出去探索,才能把照顾者当作安全港以寻求安抚与保护,才能表现得更加自信,更安心、勇敢地探索世界。孩子能否在与照顾者的关系中建立起安全感,对孩子的认知、情感、意志力的发展,对孩子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抗压抗挫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及身心健康的影响也十分深远。长期缺乏安全感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行为、社交及学习问题。

高质量陪伴是生命早期培养宝宝安全感的关键

安全感不是一经形成便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此处所指的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也包括个体内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如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家庭氛围、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等)、所在的社区、校园、城市环境,以及所在的民族、种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个体内在的环境指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心智成熟度等。

影响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而照顾者力所能及的是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尽早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生命之初的三年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在孩子大脑快速发展的这三年里,高质量的陪伴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指照顾者的在场与稳定,二是了解婴幼儿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三是恰当地回应婴幼儿期孩子的需求,四是增强照顾者自身的安全感。

沈世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