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宋孝宗赵昚
赵昚出生于浙江嘉兴,父亲赵子偁曾担任过当地秀水县的县丞,母亲据说怀他前梦到有人送她一只羊,但大家都不会把这孩子与帝王联系起来。
直到后来登基了,各种“祥瑞”便应运而生了。
比如有个名叫张尧同的诗人作了一首《凤凰洲》:
竹秀水色净,忽来双凤凰。
歧周昔鸣瑞,今复见文王。
诗中提到的凤凰指的是宋孝宗赵昚登基那年,有凤凰飞到嘉兴,人们以此为祥瑞,特地建了一个凤凰亭。
此外,诗中将宋孝宗比作西周的文王,即推翻商朝的周武王的父亲,可见人们对他的评价之高。
与周文王相比如何不知道,但宋孝宗做得确实不赖,堪称南宋最好的皇帝。
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赵构以“倦勤”而想多休养为由,主动退位,让赵昚即位为宋孝宗,自己过起了优哉游哉的“退休”生活。
与宋高宗赵构的妥协政策不同,宋孝宗赵昚胸怀大志,一心想要改变国家偏安一隅、文恬武嬉、积贫积弱的情况,锐意北伐收复失地。
这份志向,从他的年号“隆兴”二字便可见一斑。
宋孝宗一上台便展现出来与众不同的风采。
在政治上,他通过缩短宰执任期、严厉打击外戚擅权行为、强化监察等方式,加强对官员尤其是权臣的管理。
防止再现秦桧专权或后来出现的韩侂胄、贾似道等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维护了朝局稳定,使政治得以保持清明。
此外,对于宋朝严重的冗官问题,他在任内两年即裁撤都城临安的官员近千人,全国更是不计其数,极大地削减了开支,使窘迫的财政问题得以缓和。
在经济上,他注重修生养息,轻徭薄赋,一再减轻民众负担,并高度重视兴修水利,使百姓得以安全生产。
而以国家名义发行的纸币“会子”,也对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本人厉行节俭,常常穿着旧衣服,也不大兴土木,宫中收入多年没有动过,以至于串钱的绳索都腐烂了。
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其他没有太大的作为,只是能够节俭”,而按他父亲宋高宗赵构的话说,则是“勤俭过于古帝王”。
在他的表率下,大臣间的奢靡之风明显收敛,朝廷财政日趋健康,国家实力也稳步上升,南宋达到了巅峰时期,出现了名为“乾淳之治”的盛世。
在军事上,在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宋孝宗便召回主战派老将张浚,共商恢复失地的大计。
次年正月还将其任命为枢密使,掌管军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其他被贬或被罢免的主战派大臣,相继得到平反,特别优秀的还得到了重用。
平反人物中,最耀眼的,便是岳飞。
历史记载,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刚即位没多久,就下诏为岳飞官复原职。
此后又相继为岳飞立庙、追赠“忠烈”和“武穆”谥号、授予岳飞后代官职等等,天下为之一振。
关键这些事情,是在宋高宗还在世的情况下所作,其压力、魄力可见一斑,仅凭这件事情,他就可以名垂青史。
有了将之后,还得有兵。
为了解决兵员少、养兵费用缺口大的问题,他创造性地推行了“义兵制”。
寓兵于农,平时既劳作生产粮食,又训练提升战力,每五万人可减少开支六百万之多,从而达到了既增兵又不加财政负担的良好效果。
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己也不放松。
宋孝宗专门抽出时间学习了骑射,完全把自己置于复兴大业中,有这样的领导,南宋军队的实力再不提升实在说不过去了。
一切的一切,皆始于靖康之耻的巨大刺激,源于北方故土沦陷的悲痛现状。
以北伐为毕生之志的宋孝宗,太渴望收复国土了,以致于即位后不满一年便下令北伐。
可是天不逢时,南宋这场最有希望的北伐,还是以失败告终,令人唏嘘。
究其原因,既有自身准备尚未充分、朝廷意见不统一、缺乏有能力的主帅等原因外,金国实力正值强劲之时、金世宗同样是贤明之君也是重要因素。
纵观宋孝宗在位的二十七年,是南宋最有生机的一段时期,他给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带来了生的希望。
他为南宋军民抵挡金国侵袭积累了强大的军力、物力保障。
虽然北伐取得失败,但他确实对得起“励精图治”四个字。
大秦。
“原来这十大杰出帝皇的第八名,是软弱大宋的帝皇。”
“不过这名帝皇,倒是硬气了一把,居然敢主动出兵,攻打异族。”
“虽然最后功败垂成,但也算是有种了。”
“朕认可你的功绩,你有资格登上这十大杰出帝皇之位。”
秦始皇嬴政看完视频后,他不由得深深呼出了一口气,沉声说道。
宋孝宗赵昚是南宋朝皇帝中比较有抱负的皇帝,也是最有作为的一位君主。
他开创了除宋仁宗赵祯之外的“乾淳之治”,也是南宋皇帝中最积极抗金的君主。
只可惜“天不佑人”,第一次北伐失败,第二次、第三次北伐搁浅,不然收复中原,开创大宋朝的盛世,必然会在赵昚位上实现。
只可惜老天不给他机会啊。
宋朝。
“朕好恨啊。”
“朕励精图治,一心想要北伐,收复中原。”
“可是你们为什么都要反对朕?”
“为什么上天不给朕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武将?”
宋孝宗赵昚看完视频后,他不由得仰天长叹一声道。
第一次北伐,因为宋军主将不和,内部矛盾激化,致使军心涣散。
最终隆兴北伐失败,金军乘机反扑,大宋军队遭到重创。
然而,正当宋孝宗赵昚开始第二次北伐的时候。
宋高宗赵构去世,宋孝宗赵昚不得不将北伐的事情搁浅。
守孝三年后,在加上当时的臣民都适应了“潘安一隅”,都生活的十分滋润,所以当宋孝宗赵昚第二次提出北伐的时候,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经过几次与群臣的对决,文官集团的实力让宋孝宗赵昚没能成功,北伐被无限期“搁浅”。
宋孝宗赵昚只能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当宋孝宗晚年再次提及北伐的时候,以太子为首的文官集团坚决反对。
最终,赵昚在重华殿逝世,终年六十八岁。
临终弥留之际的赵昚,还流着泪指着墙上挂的北伐地图,只可惜他已经快要去向太祖太宗谢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