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十大杰出帝皇第八名
这时,视频中的画面,转到了紫禁城的皇宫,朱高炽的身上。
“明仁宗朱高炽,推行推行仁政,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与民休息,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百姓税负等等,造福于民。”
“故此,天道奖励,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风调雨顺十年,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增加寿元一百年,奖励番薯育种,玉米育种两样,大明神机营精锐将士十万。”
陈枫的话音刚刚落下,一道金色的光芒,便降落在了朱高炽的身上。
唰。
顿时。
只见,朱高炽那原本肥胖的身体,瞬间以眼睛可以看得见的速度,便得正常了起来,而且他那斑白的两鬓,此刻也恢复成了黑色。
“这种感觉,好轻松!”
朱高炽脸上浮现出舒服的神色,他不禁感叹一声道。
朱高炽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这么的轻松过。
“这就是健康的感觉吗?”
“从今天开始,朕一定要加强锻炼,保持住这种健康的状态!”
朱高炽低声自言自语道。
“来人啊,取万两黄金,朕要打赏视频的制作人陈枫先生。”
朱高炽大手一挥,他出声下令道。
太监从府库中,取出万两黄金。
随后一道金色光芒落下,万两黄金消失不见。
而朱高炽身体恢复正常后,他励精图治,将自己的仁政,推行了下去,天下百姓,得到休养生息。
十年后,大明王朝国富民强,在朱高炽的治理下,进入到了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
大秦。
“一个王朝,拥有这样有能力,又有仁心的帝皇,不仅仅是王朝之幸,也是诸臣之幸,更是百姓之幸啊。”
秦始皇嬴政见状,他不禁感叹一声道。
嬴政也知道,如今的他执政有些穷兵黩武和暴虐,没有考虑到百姓的承受能力,这给大秦朝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若是不改变方法的话,就会像后世一样,导致天下百姓农民起义,对江山社稷,造成危害。
因此,嬴政也逐渐将大权交给了公子扶苏,让他代理监国,帮自己处理好,大秦目前所拥有的隐患。
这时,视频中的画面一闪。
“十大杰出帝皇,第八名!”
一行金色的烙印大字,浮现而出。
顿时,历朝历代的帝皇们,立即关注了起来。
因为,能够盘点上十大杰出帝皇之位的人,这不仅代表着,上天对自己能力的认可,而且还能得到天道奖励,增加寿命,稳固统治。
所以,历朝历代,那些还没被盘点到的帝皇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被盘点上十大杰出帝皇之位。
汉朝。
“十大杰出帝皇第八名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盘点到朕呀?”
汉高祖刘邦看着视频,他低声自言自语道。
“朕应该排上十大杰出帝皇的前几名吧?不急,再等等看。”
汉光武帝脸色淡然,他轻声说道。
唐朝。
“怎么还没有盘点到朕呢?”
“朕都快要等不及了!”
唐高祖李渊皱着眉头,他有些焦急道。
“哼,刚才盘点的两名皇帝,他们所作出的功绩,还没有朕厉害。”
“朕一定能排上十大杰出帝皇之位,而且应该还排在前几名才是。”
唐玄宗李隆基轻哼了一声,他自信的说道。
而此时。
视频中画面一转。
只见一名帝皇登基,他胸怀大志,想要让国家繁荣昌盛,并且洗刷耻辱。
因此,这名帝皇上任后,便做了许多事情,他严厉打击外戚专权的行为,使得朝堂清明,他修生养息,减少赋税,促进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这名帝皇还为受到莫须有罪名的抗金名将岳飞,进行平反,极大的提振了整个王朝的军心,民心。
后来,这名帝皇亲自下令,派出八万大军,进行北征,不过可惜的是,最终北征军大败,死伤无数。
此时,视频中,传出陈枫的声音。
“宋孝宗赵昚,字元永,籍贯秀州,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绍兴二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
“绍兴三十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同年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
“淳熙十六年,赵昚禅位于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绍熙五年,赵昚崩逝,在位二十七年,年六十八。”
后世普遍认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
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后世称其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北宋靖康二年。
金军攻克北宋都城汴梁,徽钦二宗被掳北上,北宋在一片屈辱中灭亡。
偏安于南方的宋高宗赵构,一味委曲求和,甚至自毁长城冤杀了大将岳飞,南宋军心、民心跌到了谷底。
南宋真的打算永远苟且偷生了吗?
不是的,在经历苦苦煎熬之后,南宋人民终于盼来了一个救星。
立志收复失地的贤明皇帝——宋孝宗赵昚[shèn]。
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是宋高宗赵构的养子,真正身份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代。
宋高宗赵构不传亲儿子而传外人,实属无奈,因为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老皇帝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
雪上加霜的是,唯一的儿子也早早夭折,最终不得不领养了宗室弟子赵伯琮,将其改名为赵昚,并最终立为皇太子。
不得不提的是,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而养父宋高宗赵构是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
也就是说,宋朝自宋太宗起,皇帝血脉由宋太祖赵匡胤一脉,转为宋太宗赵光义一脉后,在南宋第二位皇帝身上又被改回来了。
历史来了个轮回,实在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