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老年髋部骨折是否需要手术?
2015年
二等奖
作者:章乐成 住院医师
指导老师:陈云丰 主任医师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症状 跌倒,疼痛,无法活动及行走
疾病 髋部骨折
精彩导读
老年人骨质疏松往往较严重,即使很轻的外伤也容易引起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非常致命的疾病,家庭中的老人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家属往往手足无措。本文介绍了老年髋部骨折的严重性和并发症,并教大家选择髋部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
生活小剧场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尤多,然而“宝物”往往也都很脆弱,需要悉心照顾和保护,稍有不慎他们就容易受伤、发生骨折。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尤其是在髋部等重要部位,会给生命带来极大风险,有人将髋部骨折描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那么髋部骨折的危害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说到骨折,很多人会联想到交通事故、地震塌方、高处坠落等。的确,年轻人骨折大多是这些原因。老年人由于有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用俗话说就是骨头变薄、变脆,一不小心椅子坐空、平地走路时滑倒或绊倒、从床上或座椅上跌下来,都可能造成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容易发生的部位就是髋部。之所以有人说老年髋部骨折是“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其实骨折本身并不可怕,是因为髋部骨折之后的并发症往往非常致命。
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医生常规的建议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尤其是高龄老人,往往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老慢支等多种慢病,手术风险较正常人明显更高。医生会把决定权留给患者和家属,那么作为家人,应该如何选择呢?
我们先来看看如果选择保守治疗会有哪些问题?
(1)卧床时间长,护理难度大。髋部骨折需要长时间卧床牵引治疗,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髋部骨折愈合往往需要3~6个月,也就意味着患者需要长时间地卧床,吃饭、大小便都需要在床上完成,其护理难度可想而知。
(2)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致残率高。由于髋部骨折无法良好地复位及石膏固定,髋部骨折后往往很难再恢复原有活动水平,超过40%的患者无法独立站立行走,20%的患者仅能坐轮椅。
(3)老年人长时间卧床并发症较多,甚至可致死。髋部骨折后患者因疼痛不敢活动,不敢翻身,常出现皮肤压力性损伤(压疮);因惧怕排便、排尿引起的疼痛,有意无意地减少食物和水分的摄入,易出现泌尿系感染;因为不敢深呼吸和咳嗽,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更严重的,由于下肢长时间不活动,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子一旦脱落,常引起肺栓塞,很可能致命。
据统计,老年髋部骨折如果选择保守治疗,一年病死率超过50%。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保守治疗,可能有超过50%的患者无法生存超过1年的时间……
髋部骨折下肢牵引
这样来看,手术治疗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手术治疗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风险可控,因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如果尚有手术机会和条件,应该优选手术治疗。
大家一定想知道,手术就一定安全吗?
手术毕竟是一项具有风险的操作,老年人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发生退变,比年轻人的风险更大。因此,骨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对能否手术有一定的评估标准,简单来说,至少需要达到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半年内没有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控制稳定,没有严重的心律失常。
(2)6周内没有急性脑梗死、脑缺血的发作。
(3)急性呼吸道感染控制2周以上。
(4)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空腹血糖8~11mmol/L。
因此,只要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营养状况良好,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那么手术的获益就会大于弊端。但需注意,老年人即使符合以上条件,手术创伤也容易引发并发症。
一旦选择手术治疗,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住院需要多久、什么时候拆线、什么时候下地、什么时候能恢复自主行走。一般来说,手术的黄金时间是伤后24~72小时,住院时间在1周左右;术后2周拆线;术后1周左右用助行器/拐杖保护可下地行走,3个月至半年可以完全负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以从手术治疗中获益,避免卧床并发症,恢复到原有的活动能力,得以颐养天年。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我们并不建议手术治疗,比如,患者在受伤之前的活动能力就很低下,如偏瘫在床、无法下地的患者,即使手术也不能恢复行走。另外就是基础疾病较多、较重,无法达到手术的基础安全标准的患者,这一类老年人手术治疗的弊大于利。那么,卧床保守治疗就成了唯一的治疗方案。但是,保守治疗并不意味着不治疗,作为家属,要悉心照顾老人家,加强护理,尽量减少卧床并发症,尽可能减少老年人的痛苦。
总之,老年人髋部骨折虽然被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但是只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为老人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最后,告诉大家一句话: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没有跌倒,就没有骨折!
小贴士
1.什么是髋部骨折?
所谓髋部骨折,是按照骨折发生的大体部位定义的,基本上分两大类,即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转子部)骨折。
2.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髋部骨折示意图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凝固形成血栓,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常见原因有3种:①长期卧床不活动使得静脉血流减慢,这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的机理。②静脉内膜损伤:各种创伤、骨折等,可引起静脉血管壁及内膜损伤,造成血液容易在局部凝结。③血液高凝状态:高凝状态的原因有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老年髋部骨折后,上述3种原因均可出现,再加上饮水少、血液浓缩,而且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病,血管条件不好,静脉血液更容易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等,而且最大的风险在于血栓脱落可能引起肺栓塞,一旦发生,可能引发猝死其病死率达10%,是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的第三大杀手。因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如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应采取必要的药物预防措施。鼓励患者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