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观乐史:人文视野下的中华礼乐文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怎么学“国学”

如何学“国学”我讲三点,由浅入深,由外转内,由下而上。我上次课和这次课所讲,讲的是我自己几十年来的学习心得、自己的体会。我的体会对也好,不对也好,大家再来讨论,但却是发自内心的。

第一是由浅入深,李学勤老师说国学的主流是儒学,由浅入深。你上来就学“中”了,其他什么也不学,那学不来的,“中”是“求中得中”,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中华文明几千年,内涵丰富,但是主流一定是儒学。中华文化以儒学为主流不是价值判断,是历史事实。中华5000年的文明,儒学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不用讨论,由浅入深,要明白“国学”的主流是儒学。

第二是由外转内。我们今天强调心性之学,不向外求,要向内求。

“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怎么学?由外再转内,儒学的核心是经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经学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我今天不细讲,我认为《诗》和《书》是一对,《礼》和《乐》是一对,《易》和《春秋》是一对。这三对和咱们今天讲的礼乐又有关系了。我体会,《诗》和《书》更多讲的是“器”的层面。虽然“诗言志”,思想很深刻,但是严格地说,《诗》和《书》更多的是“器”的内容,记载着史实、史事。《诗》里边有“风”“雅”“颂”,“国风”记载了各国的历史事实、文化风貌。《尚书》更不用说,更是记载的历史事实。“六经”已经是形而上的了,但是可以再把“六经”分一分。《诗》和《书》是形而下的,是“器”的层面;《易》和《春秋》是形而上的,是“道”的层面;《礼》和《乐》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集中体现,也可以说是“中”的外在表现。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礼乐文化的重要性,礼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我刚才说,要作好一支曲子,没有深刻的内涵,你做不到。一个科学家,他的“器”要想做得好,没有“道”不行。国学主流是儒学,儒学核心是经学,经学就讲“六经”,这就是由外转内,体现我们的礼乐文化。“六经”本来就是“道”的东西了,但我们还可以再细化一下,《诗》《书》可以做“器”的层面,《易》和《春秋》可以做“道”的层面,《礼》《乐》是“器”和“道”结合的外化表现,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集中体现。从这里就能看出,我们研究礼乐文化,研究音乐史,必须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植根于国学。

第三是由下而上。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经学的冠冕是易学。前面讲的这些东西对于《周易》来说都是形而下,《周易》是形而上。要由下而上。

最后,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提出读五本书。第一本书是《周易》,第二本书是《道德经》,第三本书是《黄帝内经》,第四本书是《论语》,第五本书是《孙子兵法》。

为什么主张读这五本书?这五本书是从“五观”说的:先有宇宙,宇宙观;有了宇宙再有自然,自然观;有了自然就有生命,生命观;有了生命就有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伦理,伦理观;有了伦理还不够,互相之间怎么处理,还有运筹,运筹观。《易经》讲人类社会,有天地,有万物,有男女,有夫妇,有父子,讲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本来是宇宙发生的顺序,我们人类认知也是这么个顺序。有宇宙,有自然,有生命,有人类,有人与人的关系,我们人类对它的认识也是如此。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找出代表“五观”的书,就是这五本。这五本书是用“易道”贯穿下来的。《易经》是讲宇宙的;《道德经》的关键点讲的是自然;《黄帝内经》是讲治病的,讲的是生命观的问题;《论语》讲的是伦理观的问题;《孙子兵法》讲兵法,主要讲的是运筹观的问题。

怎么学国学?过去孔子讲“六经”,后来变成“五经”,朱熹讲“四书五经”。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学什么?学“新五观”,学这五本书,学《易经》,学《道德经》,学《黄帝内经》,学《论语》,学《孙子兵法》。把这五本书学好了,国学也就可以了。国学庞大精深,只能抓住要义。什么是国学,为什么学国学,怎么学国学,最后我就告诉大家去读这五本书。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1)讲座时间:2019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