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入梦(八)
宣传科、组织科的办公室晚上都灯火通明,像在比赛谁加班加得更晚。师机关的宿舍和办公室不在一个院,隔着好几条胡同,走起来要向左向右拐好几个弯,往常除了司政后值班室和个别人到办公室来办急办的事外,晚上办公室里很少亮灯。
“双学会”是政治部在党委那里挂了号的重大中心工作,“双学会”给政治部的科长干事们提供了一次显露才干表现能力试比高低的机会,除了看破红尘或者精神不正常的,有谁甘居人后呢?
文化科也亮着灯。文化科的牌子在几个月前给摘了,被合并到了宣传科。文兴军龄不算长,可已经历了合而分分而合两次反复。文兴觉着上面的决策人物似乎始终没弄明白,文化工作在部队究竟应该摆在一个什么位置好,部队每次整编,落实到政治部就是要不要文化部门。一合并,文兴自然便成了宣传科的干事,其实还在原来的办公室,仍做文化工作,只是去了一块牌子,管的还是吹拉弹唱、打球照相、迎来送往、布置会场……
明亮的灯光下,文兴全神贯注地在写东西。这会儿他不是在写小说、散文,他这支笔在政治部是数得着的,他也被抽到“双学会”材料组。
按说“双学”活动是组织科主管的工作,但组织科的笔杆子没有宣传科的硬,领导不好这么说,他们平常也不愿承认这一点,可到了真要练笔杆子的时候,不服就不行了。材料组六个人,组织科只有一个人,还主要是做通联工作,宣传科四个,秘书科一个。
会议的筹备工作进展到定材料阶段。文兴主动要求整理个人典型材料,他说自己参加中心工作少,情况掌握不全面,整理个人材料他比较合适。三十二份材料中有九份个人典型材料,他全包下了,占了四分之一还多。文兴从不计较干多干少。明天上午政委、副政委、主任等主要政工首长都参加典型材料论证审定。九份材料他都认真看了,每一份都写出了详细的意见。让他为难的是古义宝的材料。古义宝在师里甚至在军里已小有名气,而且也是他带来的兵,他对古义宝的一切可以说太了解了。雷锋想到的做了的事他都想到了也做了,雷锋没有想到没做过的事他也创造了。文兴对他那种一门心思找好事做,只是同情甚至可怜,他从内心认为学雷锋绝不是像他这样做好事,他认为个人材料里,古义宝的材料最差。它的差距不是标题不合适,也不是文字粗糙,而是整个材料缺乏一个有生命力的立意,材料通篇都是他那些惊人事迹和惊人思想,这涉及学雷锋学什么的大问题。
事关重要,要对一个已有影响又是自己熟悉的典型提出相反的意见,不能草率。他到办公室把材料又看了一遍,重新推敲了意见。
果然,第二天审定典型材料在古义宝那里卡了壳。
文兴就古义宝有车不乘故意推小车进城买菜和到医院看望住院的战友却先去找医生献血等典型事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典型、榜样是一种导向,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就是以典型的思想、行为来引导群众走好人生之路。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受他的动机所制约,都有他的目的性,树立的典型必须为群众确立动机和行为一致的榜样。他认为古义宝的行为常常与他的动机不相一致,他所创造的事迹明显隐含着个人主义的成分。这样一种以自私的利己主义为出发点而行为表象却表现为共产主义道德的自相矛盾典型,对部队建设,对军人的个人成长,会起到什么作用?又有什么意义呢?
文兴的话音还在会议室里回转,赵昌进急不可耐地接上话。他说,我无法苟同文干事的观点。不可否认,我们是动机和效果统一论者。然而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分析,只能是客观的,而不能是主观的,因为你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你无法钻进他的肚子里去看他究竟想的是什么,只能是分析和猜测。文干事对古义宝动机的猜测明显带上了主观臆想的成分。我们姑且不去分析古义宝行为的动机,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可以就事实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想一想,古义宝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方便工作,以往返步行八十多里路的毅力来完成工作任务,说他沽名钓誉的话,世上又有几个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追名逐利者?他到医院去看望战友,一进医院他首先想到病人需要鲜血,主动先去献血再去看望战友,说他这是为了名利,世上又有多少愿意以自己的鲜血来换取名利的人?说他整天为做好事而找事做,我不禁要问,一个人整天想着为人民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又有什么不好呢?要是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像他那样整天想着做好事,我们的社会风貌会是多么文明。我以为我们不能脱离实际去空谈行为和动机的统一,如果凭猜测想当然去谈别人做什么事的动机很可能要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我觉得事实和现实是最重要的。整天想着做好事的人,在一些人眼里却是傻子,雷锋不也被人看作傻子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事业就需要这样的傻子,而且是越多越好。整天想做好事的比整天不做事的好,整天不做事的比整天做坏事的好,这么一想道理就简单得一目了然了,老百姓也会明白的。
在座的政委、副政委、主任还有一些人似乎完全被赵昌进有理有据的分析所折服。政委竟不由自主地点起了头。文兴不动声色地听着赵昌进娓娓动听的演说,待他完全把要说的话说完,并且因为自己的发言达到理想的效果毫不掩饰地端起茶杯喜形于色时,文兴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文兴说,我很同意赵干事不能凭主观臆想来猜度别人行为动机的观点,而我们的宣传工作却常常做着以主观想象强加于人的人为创造思想的事情。比如说,王杰舍身扑炸点救民兵的英勇行为,不用做任何修饰和美化,它本身就是一种舍己救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表现,我们没有必要也无法去猜测王杰在发现险情到舍身扑炸点的一瞬间里想的是什么。或许他什么都没想,他也没有时间想,事情本身也不允许他想,他的行为很大程度是人道主义的本能驱使。可我们有一些人就给他编了许许多多的“在那千钧一发的刹那”,编的人认为似乎这样的英雄形象才完美才高大,其实未必。英雄的形象是靠英雄行为本身的力量形成的。舍身扑炸点的行为本身就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的结晶。
领导们又把赞同的目光投向文兴。赵昌进脸上原先笑成块的肉慢慢耷拉下来。
文兴平静地继续说,我也十分同意赵干事注重事实的观点。意识是无形的,但人的一切意识不是不可知的,意识总要通过各种言行表现出来,别人无法阻止,连他自己也无法控制,控制一时却控制不了长久。因此,人的行为动机都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在人的行为之中。王杰的英雄形象是以他的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自然地耸立在人们心中的。他的行为鲜明地表达了他的动机。我们也可以通过古义宝的行为来分析古义宝行为的动机。他给学校送了《毛泽东选集》之后,仍在学校停留是为了什么?他不搭便车却要步行进城买菜,这能省车省油省人省力省时还是能提高效率?他去看望住院的战友,并非抢救急需,却先主动去找医生要求献血,结果身虚而晕倒,惊动周围的人。这样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思想脉络。我不想贬低古义宝的行为,他是个好同志,他是个纯朴的农民的儿子,他有着积极进取要求上进的朴素感情。问题是我们如何来培养和诱导他。就目前他的行为而言,我认为他走的不是一条正确的路。他把做好事当作一项改变自己命运前途的任务强逼自己来完成,这对于真正提高他的觉悟、陶冶他的情操、净化他的农民意识是没有益处的,这样人为地提高他的精神境界,只会有害于他,在群众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赵昌进并未示弱,也没有理屈词穷。他想的是如果在这一问题上失败,就等于宣布他培养了一个假典型,他的政治观念和思想方法都是错误的。他立即以不让别人插言的速度进行辩驳。他说,文干事的意见里有一种倾向表述得比较隐晦,但已有明显的表露,那就是盖棺才能论定。对于一些重大人物重大事件,确实盖棺才能论定。但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作为领导和领导机关,如果抱有这种倾向,难免束缚手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并不是给人树碑立传。即便是英雄也要允许他有缺点和不足。但作为领导机关不能因为他有某种不足和缺点就放弃培养人教育人的神圣责任,树立典型本身就是培养教育的一种手段。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我不否认古义宝有缺点,说实话,他还是地道的穿着军装的农民,他的意识和性情都浓重地保留着农民的习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培养教育他,表扬他的长处就是批评他的短处,树他做典型,就是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我们既要防止爱屋及乌,也要防止叶公好龙,更不能因噎废食。
这一番论争把气氛搞得相当紧张,尽管彼此说话都是书生文人风度,但在座的无论领导还是同事都感觉到不能再让他俩这样争论下去。
主任很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这个位置应起的作用。结束这样的场面当然他最合适。他说,我看这样的论证很有好处,作为部队思想工作的指挥部,政治部应该养成这种善于研究探讨理论问题的良好风气,人的分析能力、洞察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就是在这种研究探讨中得以提高的。问题不讲不透,理不辩不明。关于古义宝的材料,刚才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看把材料给我,我看后再征求一下团里的意见,然后再向政委、副政委汇报审定。下面继续研究别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