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校里有一个我的家
“我每天上学要走两三个小时,有些地方的路很窄,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池塘里面去。”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花山乡黄连小学位于高寒地区,海拔2100米。那里的近200名孩子靠走路上学,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中家住得最远的孩子上学单程要14公里,一天上学、放学就要走60000多步。
“冬天凌晨5点起床,打着火把手电走山路,下午三四点放学后又要往回走,一天在路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学校的时间。”黄连小学校长谢汉江说。这一情况在2019年5月得到改变,孩子们搬入了学校的寄宿制新“家”。
云南省镇雄黄县连小学的学生走路上学
2018年,马云公益基金会联合鹏瑞启航公益基金会启动黄连小学寄宿制改建项目,合并黄连村原有的3个教学点。
改建后,黄连小学有24间宽敞明亮的宿舍,卫生间、洗衣房、洗澡间、阅读吧、美术室、音乐室、少年宫、乐高室一应俱全。这里还有“亲情吧”,可以让留守儿童和父母视频通话。孩子们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解决,学校食堂的菜单是由中国营养学会专门设计的。
曾经每天要走60000步山路的孩子,如今一周只用走一次。
“寄宿后,老师教学生洗澡、刷牙,帮他们养成科学的卫生、生活习惯。”谢汉江说。
更重要的是,撤点并校后,黄连小学的师资得到了优化。过去,黄连村3个教学点分散各处,每个教学点只有2个老师,隔年招生,一个老师代一个班的全部学科。现在,新黄连小学拥有13个老师,其中8个是90后,还有了专业的美术、音乐、科学老师。
五年级学生小敏曾跟随在福建打工的父母就地上学,2019年,她重新回到黄连小学。“我最喜欢学校的美术室,我喜欢画画,我的愿望是当一个画家。”小敏说。
六年级的杨胜跟随父母在河北唐山上学,2019年秋天回到家乡。他说:“原来在唐山,没有朋友,父母没时间陪我。如今,住在学校,有了更多的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
花山乡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王浪介绍,实行寄宿制半年后,黄连小学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变得话多了。比之前更自信了,适应能力提升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学龄人口却不断减少。全国有近10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半数教学点的学生少于百人,六分之一的教学点不足10人。
这些学校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学校缺乏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源,师资力量与乡镇学校差距较大。而且,那里的乡村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料,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家庭教育。
2018年1月21日,在马云乡村教师颁奖典礼的乡村教育午餐会上,基于马云公益基金会过去3年参与乡村教育的探索,马云向到场的80多位企业家提出一起建设乡村寄宿制试点学校的倡议。就这样,“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正式启动试点。
“寄宿制解决的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育的问题。”2019年,马云在乡村教育午餐会上又说,“寄宿制将教育、文化、生活融为一体,为乡村留守孩子搭建了一个阳光场地,白天上课,晚上开展兴趣活动,把教和育结合在了一起。”
此后,马云公益基金会探索出一条“基金会―企业―教育系统”的三方合作模式,形成了可推广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经验。
同样的“搬家”故事还发生在江西寻乌。
寻乌县留车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翻新改造完毕的马云乡村寄宿学校,有30间学生宿舍,99个寄宿生(其中58个留守儿童),最远的学生离家20公里。女生宿舍为粉色调,男生宿舍为蓝色调。宿舍新换了地板,安装了衣柜、鞋柜,还放置了课外书。
12岁的邱金旺是四年级的住校生。住校后,他不仅不用每天奔跑在路上,还在宿舍学会了叠被子、装饰和整理宿舍。
这里的每间宿舍,都有学生给起的名字。305寝室叫“冰壶秋月”。侯丽婷说,她们在墙上镶嵌了画,她画的百香果是家乡特产。赖慧萍是五年级3班住校生,以前数学成绩不及格,现在在学校参加特别好玩的洋葱数学,上次考试考了80多分。
马云公益基金会打造的留车镇中心小学女生宿舍
澄江中心小学是另一所马云乡村寄宿学校。这所学校合并了一所乡村小学⸺长畲小学,原来的长畲小学是“一栋楼,两个班,三个年级,四个老师,五个学生”。徐慧娟、徐倩、徐耀文三个小学生来到澄江中心小学上三年级。徐子涵在长畲小学时是一个人一个班,到澄江中心小学上四年级后,一下有了几十个小伙伴。宿舍里还有乐高玩具,他们特别高兴。
原来的长畲小学校长徐良清也跟到澄江中心小学任教。他坦言,以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师资力量跟不上,现在,孩子们的成绩都好了很多。徐慧娟说她的英语考了94分,数学84分,而以前都是60多分。
徐良清与原长畲小学的学生在澄江中心小学门前合影
为了让孩子适应新学校,学校给孩子配备了生活老师。朱俊娣是徐慧娟的生活老师,她把同村来的女生先分在一间宿舍,一周后再将她们分开。分开是为了培养她们的自立能力。
在寻乌县,像长畲小学这样10人以下的教学点曾有40多处。2019年,马云公益基金会联合小赢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和企业家,在寻乌县5所学校进行了寄宿制建设,改善了宿舍硬件条件,配备了生活老师,丰富了寄宿学生的课余活动。
朱俊娣很重视对寄宿生的生活习惯培训,还开展了文明寝室评比。“在生活老师的培训下,我们都懂得在进寝室前要把鞋放在鞋柜里,刷完牙要把牙刷头朝上,以免细菌滋生。”徐子涵说。
“小规模寄宿制契合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生活、学习都在学校,这不仅是办学形式,更是学习形式。目前,马云寄宿学校的生活条件甚至超出许多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在寻乌县澄江中心小学项目一期改造工程的验收仪式上,时任江西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的何少加说道。
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玉华小学实行寄宿制后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据校长吴斌介绍,原来5个教学点共有78名老师,全部集中到玉华小学后,35名老师就够了,其余老师则分到了其他学校,学校的师资力量整体更强了。“我们还和公交公司合作,根据寄宿学生们的上下学路线,以村为单位设置站点,学生往返学校不用再犯愁。”
自2018年启动寄宿制项目起至2021年1月,马云公益基金会在全国共完成15所学校的寄宿制建设,6201名乡村儿童搬进了寄宿制新家。
未来,马云公益基金会将继续探索撤点并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寄宿制模式的标准化,生活老师的专职化、专业化,以及课外活动的丰富创新,帮助乡村寄宿制学校连接更多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