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找到方法,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儿童”

看到身边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学习钢琴、舞蹈、思维训练、英语等,你是不是有些紧张,担心如果不送自己的孩子去学点什么,就会落后?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全民都为孩子的教育焦虑的时代,你有这样的心情也很正常。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你对教育有更多的了解,你就不会这么焦虑了。

家长们需要认知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当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孩子都有与他人不同的特质,带着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才能。坏的教育是忽略孩子的差异,千篇一律地要求每个孩子学习同样的东西,大家学钢琴,我家孩子也去学,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学,只是因为钢琴比较流行,大家都在学,所以我孩子不学不行。又听说大家都在学奥数,奥数对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有好处,赶紧去给孩子报个奥数班……看到了吗?这就是坏的教育!如果你的孩子根本不喜欢钢琴/奥数,那么即使你的孩子勉强去学了,也学得很痛苦,这就好比让一条鱼去学习飞翔,即使付出一生的代价,鱼也不能学会飞翔。

好的教育是发现和挖掘孩子的天赋才能,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帮助孩子把他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我很赞同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一个观点,他说他的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教育是动物园饲养野兽,喂什么吃什么;他的教育是放养野兽,野兽想吃什么自己捕食。他主张要“放养野兽”一般来教育孩子。

下面这两位“差生”的转变,就是因为最后由他们自己选择“吃什么”。

《东方早报》2006年9月报道过一位叫王楠子的少年。报道称,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王楠子后来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

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报》也曾报道过一位叫牛培行的少年,年仅16岁已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从12岁第一项发明至今,已有多项发明获得省市、国家发明创新比赛大奖,并被国内企业及美国投资公司看中,签订购买和投产意向书。而牛培行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小学三年级以前,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校几百名学生中的最后一名。贪玩、不听讲、不记笔记,更不完成作业。“那时,我经常被老师罚站,叫家长也是常有的事。”牛培行说。因为学习差,牛培行在小学就转了3次学,父亲甚至把他送到远在呼和浩特的一所自治区重点小学。

王楠子曾经因为开玩笑、爱接茬、迷恋运动被认为是问题孩子,而这些在另一些老师眼里都不成为被批评的理由。一次,他像过去在国内一样插嘴,当堂纠正了当地中学老师的一个错误,没想到,老师当场就说:“你真是个天才。”“太受鼓励了。”王楠子感叹。正是那些记忆犹新的鼓励促使他真正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奋斗,使他开始彻底摆脱了原来差生的自卑心理。

而牛培行呢,不爱上课,就喜欢在马路上或者自行车修理铺捡些废零件,捡回来就开始琢磨,制作一些小玩意儿。看到儿子玩性不改,父母开始送他到培训班学习。让他学电子琴,琴没弹几下,他却在一边不停地鼓捣电源插座;让他学国际象棋,他却闹着要上制作班,后来只好答应两门课一起学。结果国际象棋学了个一塌糊涂,连基本步法都不会走,而小制作却大有进展。从此,他的房间变成了加工厂,床上堆满了各种工具、模型、零件。进入初中,牛培行的学习成绩有所长进,发明创造也进入了高峰。

为什么这王楠子曾经是差生,去国外上学后却成了天才?牛培行从不爱学习的学生变成了发明家?难道他们老师和父母有什么魔法能够点石成金?并不是,老师和父母只是做了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挖掘孩子的天赋。王楠子的天赋是制作动画,牛培行的天赋是发明创造,学校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帮助他们把自己的天赋发挥了出来。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还有多少个像王楠子、牛培行一样的天才正在被定义为“差生”呢?

每个孩子降生到人世,其天赋才能各有不同,都像一颗没有做任何记号的种子,播种之后,我们需要等待,看看他会长成什么样子,切勿先入为主,认为孩子应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的孩子是一棵松树种子,你就让他长成松树;如果他是一棵小草种子,就让他长成小草。这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如果你的孩子是小草种子,你非要他长成松树,这就好比叫一条鱼去飞翔,违背人的本性,孩子会非常痛苦。

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才能不一样,他的兴趣点也不一样。有时并不是孩子不好好学习,而是“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当你羡慕别人的孩子钢琴弹得好、奥数学得好的时候,你可以去仔细了解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有什么特质?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才能是什么?不要盲目地去和别人攀比,因为每个孩子不同,没有可比性,拿自家孩子不擅长的跟别人家的孩子擅长的去比,是最愚蠢的事情,除了让你的孩子自卑,让你更焦虑,你收获不了什么。你的孩子不会画画,可能会唱歌;不会唱歌,可能会写作;不会写作,可能数学好;不擅长数学,可能动手能力强;动手能力不强,可能会交朋友,人际关系好;交友不擅长,可能爱思考,肯钻研……总之,你要做的是去发现孩子的天赋潜能,然后按照孩子的天赋才能去培养孩子,而不是跟风,别人孩子学啥,你也让孩子去学啥。

聪明的父母懂得发现并顺应孩子的独特性,给他提供成长的土壤、养分,让他成长为他自己,而不是逼着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了解你的孩子,看看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支持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他的天赋才能挖掘出来,这才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