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科学院博物馆:听化石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序

《走进中国科学院博物馆》系列丛书第一辑将要出版。这是中国科学院部分老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们进行科普创作、普及科学知识的又一重要成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作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科学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习近平总书记“两翼”之喻表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需要协同发展,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将科学普及贯穿于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当代科学普及更加重视公众的体验性参与。科学博物馆是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阔视野、学习科学知识的窗口和科学体验性平台。通过把青少年领进科学博物馆学习科学知识是一种很好的科普方法。

科学博物馆设立之初,以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中积累的标本、器械、仪器为藏品,旨在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原始研究资料,进而成为科学家科研工作的场所。进入 20 世纪以后,科学普及需求在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博物馆也逐渐形成社会教育职能,从而实现了从为科研服务向为科研和大众服务的转型。

中国科学院有各学科科学博物馆 30 多个,体现了综合性、多学科的特色,科学沉淀深厚,馆藏资源丰富,组织方法科学,展示手段新颖。例如:国家动物博物馆采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集中的主题展示法,结合 4D 动感影院等高科技视听设施,使参观者能直观地感受到博物馆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该馆也成为世界公认、亚洲最大的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研究中心。中国古动物馆有近百年收藏的20 余万件标本,按照生物的演化序列展出了从中精选的有代表性的藏品近千件,全面展现了史前动物和古人类的自然遗存及其生命演化的宏伟历程。展品之精美、种类之齐全,堪称亚洲第一、中国之最。中国病毒标本馆展示了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常见医学病毒、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的知识,采用声、光、电、3D 打印技术与VR技术结合的演示手段和通俗语言,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病毒的发现与阶段性研究历史、分类和命名、基本特性,生动地揭示了神秘的病毒王国。凡此等等,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中国科学院博物馆”这个知识宝库分散在全国各地,有的博物馆还因为学科特点建立在高山、森林和边远地区。如何将中科院分散的科学博物馆作一个集中的介绍,使之成为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共同享受的资源,成为全国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发挥出更广泛地科学传播的作用。中科院离退休干部局、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中科院老科协组织中科院离退休老科学家与在职年轻科学家合作,编写了《走进中国科学院博物馆》系列丛书。

《走进中国科学院博物馆》系列丛书在组织创作时突出“三科一新”,要求写科学院、科学家、科学的故事,要求内容兼顾科学研究最新动态和创新成果。倡导科技专家与科普作家相结合参与写作和审查,从而追求科普丛书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优选各博物馆馆藏精华,使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大众性。鼓励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大胆采取逆向思维的创作手法,以科学故事为先导,“以感性的文笔释读理性的科学”,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加强科学人文内容,每册书均有相关章节介绍各学科中国科学家奋斗的故事,催人上进。

《走进中国科学院博物馆》系列丛书第一辑首先推出六册,涵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古动物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病毒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以后将陆续编写中科院其他各博物馆、标本馆的相应分册,向读者展示中国科学院科学博物馆、标本馆的全貌和珍藏。

《走进中国科学院博物馆》系列丛书,是中科院老一辈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们献给新时代青少年的科普大礼,借以引领渴求科学知识的青少年和广大读者走进科学博物馆,使他们既能亲身感受 21 世纪科学大潮的浪潮,又能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和客观世界的不可抗拒,还能感悟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不可或缺,从而理解科学进步转化为文明进步、人文情怀引领科学智慧才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方向。知识改变命运,视野决定未来,新时代呼唤新使命和新作为,我们衷心期望《走进中国科学院博物馆》系列丛书,能够为广大科普读者奉献科学盛宴和智慧,展现科学历程,启迪科学思想,使广大科普读者感受文明脉络,追求科学人生,从而使中国科学院和大众一起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过程中迸发出科学的力量。

白春禮

2018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