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掉数学书:重新发明数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6 向前!只为快乐

数学的精髓全在于自由。

——格奥尔格·康托尔(Georg Cantor),《论文集》(Gesammelte Abhandlungen)

我们讨论了在数学中什么是任意,什么是必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要构造标准的斜率定义,并成为唯一的可能,还需要哪些假设。

让我们进一步挖掘关于陡峭度的日常观念,看一看我们的数学定义必须具备哪些性质。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理由认为(平移的同时爬升)要比(爬升的同时平移)好。不过虽然后面这个完全也可以用来度量陡峭度,却有一个奇怪的特性。

根据“爬升的同时平移”的定义,水平物体的陡峭度为无穷大,完全垂直的物体的陡峭度则为0。也就是说,如果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v=0),则就变成,无穷大(至少可以说接近无穷,因为=很大,而且随着很小的一块变得更小,很大的一块就变得更大)。同样,如果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0(h=0),则“爬升的同时平移”的距离为0。这不能说是错误,但不符合我们的习惯。毕竟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要求平直的事物陡峭度为0。让我们正式写下来: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的第三件事情

无论“陡峭度”如何定义,水平直线的陡峭度应当为0。

这排除了许多选项。例如,排除了,排除了,排除了,只要是水平事物(v=0)的陡峭度不等于0的都排除了。这很好!我们把幸存下来的选项列出来:

1.仍然成立,这是“平移的同时爬升”。

2.仍然成立,这是“平移的同时爬升”的平方。

3.仍然成立。这个太疯狂了。

仍然有无穷多种候选定义,但其中许多都很怪异。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结束,不过我们再坚持一下,看看要得出标准定义还需要哪些假设。

我们还没有说过不同的斜坡之间如何关联。例如,说一个斜坡比另一个“陡峭两倍”是什么意思?我们还没有认真想过,因此目前还没有正确答案。但我们想要让我们发明的概念对我们有用,因此让我们想一下当我们说“陡峭两倍”时的意思是什么。假设我们有两个点,高一些的点在右边,两点连起来就像一个斜坡。然后假设我们抬升较高的那个点,让垂直距离加倍而水平距离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将斜坡的高度加倍,水平宽度保持不变。现在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如果两个斜坡的水平宽度相等,而其中一个的高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则陡峭度也应当是另一个的两倍。同样,这里也没什么理由要求我们必须这样想,但其他想法似乎更糟:例如,说垂直距离加倍陡峭度应当乘以72似乎没什么道理,因为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个比其他无穷多种选择更好。而认为高度加倍陡峭度也应当加倍则具有一定的简单性和优雅性。让我们正式写下来: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的第四件事情

无论“陡峭度”如何定义,如果斜坡的水平距离保持不变而高度加倍,则“陡峭度”也应当加倍。

应当如何缩写这个思想呢?v加倍而h保持不变,陡峭度应当加倍,因此我们可以缩写成这样:

S(h,2v)=2S(h,v)。

这里我们再一次尝试将定性转化为定量。同前面一样,这里面的2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要比这个更具一般性。例如,基于同样的理由,如果不改变水平距离,而垂直距离增大到3倍,则陡峭度也应当是原来的3倍。因此我们可以将无穷多条语句缩写为一条语句,就跟前面一样:

S(h,#v)=#S(h,v),

很好。现在可以再排除一些候选定义。还有哪些候选符合这个要求呢?我们来试一下。对于候选定义S(h,v)≡v如果将v加倍,则得到

可见如果垂直距离加倍,陡峭度将增大到原来的四倍。因此我们可以将它排除,它不符合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的第四件事情。好吧,我们刚才检验了当#等于2的情形,那么如果#等于3、5或119呢?我们不用逐项检验这些指数(那将需要无穷长时间),可以让指数保持未知来一次性检验。与前面的论证类似:

而所有这些都必须等于2S(h,v),否则就违反了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的第四件事情。因此当高度加倍时要让陡峭度也加倍,2就必须刚好等于2。而这只有当#等于1时才成立,因此几乎排除了所有可能!我们将幸存的列出来:

1.仍然成立,这是“平移的同时爬升”。

2.仍然成立,这是“3乘以平移的同时爬升”。

3.仍然成立,这是“974乘以平移的同时爬升”。

除了“某个数乘以平移的同时爬升,”其他的基本上都被前面列出的某项要求排除了。可见在教科书讲“斜率是平移的同时爬升”时掩盖了多少推理过程。留下来的所有定义都可以视为S(h,v)≡(某个东西,因此我们来看看直觉思维对(某个东西)是多少有何想法。

假设重力改变一点方向。则以前水平的东西都将有一些倾斜。如果重力方向改变90度,则原来水平的东西将变成垂直。现在,如果“往上”的方向改变90度,则一切的陡峭度都将改变……除了一件事情:刚好介于垂直和水平之间的斜坡。也就是说,如果重力倾倒,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相等的斜坡(h=v)将是唯一陡峭度不变的东西。形为S(h,v)≡(某个东西的陡峭度定义都会将这个特殊的斜坡的陡峭度赋值为(某个东西),因为这个特殊的斜坡具有v=h的特性。因此认为(某个东西)是多少就等同于认为这个特殊斜坡的陡峭度是多少。

我们来考虑一些可能性。假设我们让(某个东西)等于5。则这个特殊的斜坡在重力倾倒前后的陡峭度都是5,但其他斜坡就会很怪异。v=3和h=1的斜坡的陡峭度是15,重力倾倒后的陡峭度则是。这没有错,但是显得相当随意,重力倾倒前后的陡峭度之间没有以一种好看的方式关联起来。如果纯粹出于美学原因将特殊山坡的陡峭度定为1,则其他斜坡的表现会好得多。这样陡峭度为3的斜坡在重力倾倒后的陡峭度就为。陡峭度为的斜坡就变为。这看起来简单多了。如果我们纯粹出于美学动机这样选择,就会得到

作为唯一的可能。我们可以写下来:

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的第五件事情(不是非得如此)

重力方向改变90度(即交换v和h时)只有一个斜坡的陡峭度保持不变。出于优雅和简单的原因,我们给这个斜坡的陡峭度赋值为1。这样在重力倾倒时其他所有斜坡的表现都很好。

现在你知道了在学校里他们到底有多少东西没有告诉你。在发明数学概念时都是这样,我们最终得到的定义是源自各种变换和美学的奇怪混合:我们的定义具有的一些性质是因为我们希望它符合我们的日常观念,还有一些是因为我们希望得出的定义能够尽可能的优雅简单,而衡量优雅和简单的标准则来自我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