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前沿的20种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和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年度时间序列

从社会融资规模年度总量上来看(见表1-2),2002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仅2万多亿元,

表1-2 社会融资规模年度增量(亿元人民币)

注:1.“—”表示数据缺失或很小;2.在2002—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贷款为历史公布数,其余为核实数。

但是2017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4 430亿元,2018年1月至2月是4万多亿元,也就是说,2018年1月至2月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超过2002年全年增量的1倍多。这说明中国金融体量确实非常庞大,也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很大。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的历史演变

2002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91.9%(见表1-3)。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统计人民币贷款,统计社会融资规模的意义不大,因为近92%的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是人民币贷款。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人民币贷款已经难以全面反映资金的投向。例如2013年,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只有51.3%,此外较大规模的融资是表外融资和直接融资。

表1-3 社会融资规模年度占比(%)

注:1.“—”表示数据缺失或很小;2.在2002—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贷款为历史公布数,其余为核实数。

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趋势和近期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人民币贷款占比曾经大幅下降,但伴随金融去杠杆进程,表外融资表内化,人民币贷款近期明显回升。新增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91.9%,下降至2013—2014年的55%左右,2015年恢复至73%。2018年1月至2月,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7.6%,比2017年全年水平高16.4个百分点。

第二个特点是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的表外融资迅速缩减。

2006—2013年,实体经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获得的融资的年平均增速为39.5%,而2002年这些表外融资的业务量还很小。

近期表外融资急剧缩减,2018年1月至2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分别为-3.5%、2.6%和3.6%,表外融资合计仅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8%。

第三个特点是直接融资占比提高,但2017年以来,直接融资占比大幅下降。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在2002年很少;2007年,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超过10%;2014年,达到17%左右;2015年,占比达到24%;2016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4.2万亿元,是2002年的42.6倍,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3.9%,比2002年提高了18.95个百分点。但是2017—2018年的直接融资占比没有超过两位数,2017年由于利率较高,我国债券发行不多。2017年,直接融资占比骤降至6.8%。2018年1月至2月,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2 795亿元,同比增多2 653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能反映出融资总量和融资结构每个月的变化,这也是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意义之一。同时,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还提供了融资结构(如银行表内、表外和直接融资结构)等信息,有利于更全面地反映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比如不同区域、不同细分领域的特征以及实体经济融资规模、融资成本变化的方向,并前瞻性地反映经济运行的边际变化以及地区发展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