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辟邪报喜
——“豹”字解
作为猫科动物,豹与虎相似,都很威武凶悍。但比较而言,豹的个头要比虎小一些。在甲骨文中,“豹”字写作“”,写法与“虎”字接近。区别在于:“豹”字有一些圆圈,恰似豹身上的斑点。在小篆与楷书中,“豹”字的写法相同。对于“豹”,《说文解字》是这样介绍的:“豹,似虎,圜文。从豸,勺声。”所谓“豸”,属于长脊兽类。许慎认为,“豸”与“虎”其实是同一类动物。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因为虎、豹都被归入猫科动物。后来,学者段玉裁在给《说文解字》作注时,对原文进行了修改:“豹,从虎,勺声。”这个“勺”既表声,又表义,充分体现了这种动物奔跑轻快,稍纵即逝的特点。
豹本身还可以细分。按照《正字通》的说法,豹往往“状似虎而小”。具体说来,“白面,毛赤黄,文黑如钱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是金钱豹;“如艾叶者”,是艾叶豹;“色不赤,毛无文者”,是土豹;“黑文多”,是玄豹;“尾赤文”,是赤豹。
与虎相比,豹稍显逊色,但仍然算得上是猛兽。豹身有着绚丽的花纹,常被古人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皇帝出巡时,必然跟随着长长的车队。在车队的最后那辆车上,往往会插一面橘红的旗幡,上面绣有精美的豹纹。这种旗叫做“神旗”,这种车叫做“豹尾车”。在韩愈的《沂国公碑》中,就有“豹尾神旗”的说法。
在明朝和清朝,文武百官习惯上穿“补服”。这种服装会在前胸、后背上缀有“补子”,上面绣有奇鸟神兽。一般的规矩是:文官绣奇鸟;武官绣神兽。此外,还有绣虎豹的习惯。明代三四品武官绣的是虎豹,清代三品武官绣的是豹。这往往是身份的象征。古人为了避邪镇妖,还制作了专门的豹头枕。所谓“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避邪”的说法,就是一个明证。古人还将豹与喜鹊绘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报喜图”。究其原因,是由于“豹”与“报”谐音,“豹”加“喜鹊”自然就意味着“报喜”了。
“豹”字趣释
豹属猫科动物,性情凶悍,看起来和虎很相像,但是却比虎小。就目前看来,“豹”的古文字与虎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豹”的甲骨文有像豹身上的斑点一样的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