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汉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是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的统称。汉字的发展历经甲骨文(殷商)和金文(西周、春秋)之后,到了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代开始),便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诸侯国各自为政,互不所属,东周王朝的中央集权差不多丧失殆尽,甚至连文字也是各写各的,因此各国的文字在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此外,由于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字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铸、刻、写文字的材料和范围有所扩大,除青铜器上的金文外,陶文、简帛文、货币文、玺印文等也大量出现。这就使得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所呈现出的风貌也大有不同。

战国文字由“六国文字”和“秦国文字”两大系统组成。

“六国文字”,是指韩、赵、魏、齐、楚、燕(六国)以及中山、越、滕等小国的文字,比起金文,六国文字其笔画随意简化,形体结构极为混乱是其最明显的特征。而“秦国文字”较接近正统的金文(西周和春秋),其结构较严谨、统一,被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

在文字书写方面,由于各国和不同地区往往都是“各行其是”,导致战国文字在形体上出现了极其混乱的局面,即使同一个字,其写法也大不相同。

因地域的差异六国文字又可以细分,除了三晋(韩、赵、魏)之外(三晋文字自成一个体系),各国使用的文字都不相同。根据王国维《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的研究,战国文字又可分为以下五种体系。

1. 齐系文字,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东方文字体系。书写者随意,异体字繁多,装饰笔画醒目。

2. 燕系文字,主要是燕国使用,具有显著的北方风格。

3. 晋系文字,结构修长,笔画细劲。

4. 楚系文字,字体颀长,有特殊的形体、特殊的字体。

5. 秦系文字,更多地继承了西周文字的遗风,比较稳定。后来发展出规整和潦草两种类型。

“七国文字”

战国文字,是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的统称。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内,齐、燕、韩、赵、魏、楚、秦等国曾使用过的古文字。它是汉字发展史中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的重要环节。

秦国文字

“秦国文字”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较严谨统一,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其更多地继承了西周文字的遗风,比较稳定。后来发展出规整和潦草两种类型。文字地域色彩鲜明,字形保守,有西周文字的特点。

章法自然

结字端庄

战国文字可以说是汉字发展史上形体最为混乱的文字。在当时,这种文字上的混乱大大影响了政治法令的推行、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的传播。因此,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