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比较,回归事物的本质
查理·芒格说,嫉妒是最愚蠢的原罪,因为它损人不利己,而人之所以会嫉妒,是因为有比较。
对一个蒙昧无知的孩子来说,一块黄金和一块铁只是两块除形状之外再没有什么区别的金属,但对一个在社会中浸淫过的成年人来说,他看见黄金就会两眼冒光。
很多人都会嫌贫爱富,而所谓的贫富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美丑其实也是相对的概念,有人曾把欧洲时装秀上的模特的照片给以肥胖为美的太平洋小岛居民看,他们看后流下了同情的眼泪,觉得这些模特又丑又可怜。
现代人喜欢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评价都是比较出来的。人和人之间,如果没有比较,就不会有骄傲,也不会有失落,更不会有烦恼。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令人厌恶的丑;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
有和无互相产生,难和易互相生成,长和短互为显现,高和下互为对比,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所以有道之人用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万物兴起而不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已能,功业成就而不自居。因为他从不自居,所以他就无法被去除。
在老子看来,善与恶、美与丑、高与下都是相对的,是比较出来的。真正活得自在的人,不会执着于自己的评判,不会把事事都分个好坏优劣,而是会让事物顺着它的规律去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世界虽是一个整体,但是由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不同的部分相互对立,也彼此成就。当一部分不存在的时候,另一部分也不存在。
如果不能接受坏事,又怎么能承受好事呢?收益和风险、创新和墨守成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接受它们的冲突和共存,并做好平衡。现实不会因为人们的偏好而改变。
不幸的是,人们常常会有强烈的个人偏好。比如爱美嫌丑;喜新厌旧;喜欢收益,厌恶风险;既要高速增长,又不能容忍混乱。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世界是一个整体,微小的变化可能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在1963年指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人类因为比较,知道了好坏;因为想要更好的东西,便开始不停地折腾。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反而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为了解决新的问题,反而导致了更大的问题。
世界的整体性表现为一切物质、时间和关系都相互联结,没有什么能独立存在。如何让被搅浑的水平静下来?难道是重新搅动吗?当然不是。
所谓无为,就像不去搅动一池子平静的水。不制造问题,也就不需要解决问题。不让生病的条件存在,就不会生病,也无须医治。有智慧的人善于治“未病”,最好的管理不是引入最新的管理方法,而是把工作做在“防患于未然”处。
“人”字和“为”字放在一起,就是“伪”字,“伪”就是偏离了事物的本质。过于鲜明地喜欢什么、排斥什么,会让事物失去重心,失去真实。而“真实”是领导力的基础,个人的名利并不重要,功成事遂才重要。
“无为”不是不作为,而要无为之为、顺势而为。优秀的领导者,不要太在意是否“留下了个人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要让事物按其本来规律去发展。
全世界都是“道”造出来的,但“道”从来不自满,也从来不把世界占为己有。领导者应秉持的“道”的精神在于——激活事业的生命力,而不干扰它;让事业自己成长,而不占有它;为事业赋能,而不控制它;事业成功了不自居,把知名度和公众形象留给团队成员。领导者不居功,企业的成功才能长久。
看透才能看淡,尊崇“道”的精神,按“道”的精神去生活,才能真正地养生、修身!
《道德经》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