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爱上6S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社会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对社会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有效管控,许多管理思想及方法对企业,尤其是对国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企业经营者把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思想、方法直接用于企业管理,但是忽视了政府管理与工厂管理的特征是不一样的,工厂管理应该有自己特殊的文化。

1.政府管理与工厂管理的特征

在城市中,条例、规定非常多,甚至以标语、口号的形式到处张贴,比如“严禁闯红灯,违者罚款300元”“此路段严禁停车,违者罚款200元”“高铁上严禁吸烟,违者罚款500元”“严禁随地吐痰,违者罚款50元”“严禁乱扔垃圾,违者罚款50元”,等等。国内城市以这样的方式对社会人员进行管理是有成效的,也是必需的,但我们要清楚政府管理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特征一:管理对象之间是陌生的关系。

地方政府管理一个城市,少则数十万人,多则上千万人,地方政府管理的对象是市民或流动人口,管理对象之间基本上是一个陌生的关系。正因为陌生,所以有些人无视周边来往的人,做出随地扔垃圾、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的身边是处长、主任、老公、老婆、父辈等,而且他们都反感这些不文明行为,你在他们面前肯定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做这些事情。

特征二:管理对象明知故犯。

司机都知道“严禁闯红灯”,成年人都知道高铁车厢内不允许抽烟,可是就有人明知故犯,要闯红灯、乱停车,在高铁车厢内抽烟,对于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严厉处罚。

不过,如果工厂管理照搬这些思想,真正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我们来看看工厂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工厂管理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特征一:管理对象是熟悉的同事。

在工厂里,小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与工人相互认识,是彼此熟悉的同事。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干部,基本上都是从基层培养起来的,他们了解基层情况,与基层员工彼此熟悉。既然工厂管理是这样的特征,那么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采用“红牌作战”、定点摄影、改善之星、微创新之旅、改善创新事例发表会等方式,让做得好的员工获得成就感,让做得差的员工感到不好意思,迎头赶上。

特征二:出现问题不是因为员工明知故犯。

虽说有时会出现有人故意搞破坏的情况,但那是少数现象。通常来说,工人漏装一颗螺丝钉,拿错一个零件,或者是开错阀门方向导致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并不是工人明知故犯,而是工人疏忽、训练不足、操作方法不当等造成的。一家工厂车间主通道旁边的设备控制台上贴着“严禁碰撞”的警示标志,经过了解,我知道是因为以前工人使用小拖车搬运产品时不小心碰坏了设备控制台。我相信工人碰坏控制台是因为操作方法不当,不是有意为之。既然如此,将一张纸往设备上一贴就可以防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吗?不可能,碰撞事故还是会发生。漏装一颗螺丝钉,罚款500元就能避免工人再次犯错吗?不可能,漏装螺丝钉的事情也同样会发生,这是因为管理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如果贴上“严禁生产不良品”字样就能防止工人生产出不良品,世界各地工厂的管理水平就没有区别。因为工人一时疏忽造成的事故,管理者无法通过口头教育、让工人写检讨、加大培训力度、严厉处罚、张贴警示标语这些措施来杜绝事故。

因为政府管理与工厂管理的两个特征完全不同,因此,企业管理者把政府管理使用的某些有效的思想与方法照搬到工厂管理中是非常不合适的。

政府管理与工厂管理的特征如表1-6所示。

表1-6 政府管理与工厂管理的特征

2.战争文化对工厂管理的影响

战争文化对中国许多企业影响巨大。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是能从工厂管理中看到战争文化遗留的痕迹。一次,某企业请3A咨询公司顾问提供6S项目咨询服务,前两个月进行整理,处理了一批长期不用的物品,把仓库与车间的空间节省出来,以便进行后续整顿,规范现场管理工作。这时,刚刚退休的老厂长找到新厂长,说:“我们有着数十年的管理经验,非常了解企业情况,难道还需要请外面的人帮我们做管理?”如果企业领导对工厂管理缺乏科学认识,干部们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6S、TPM设备保全、精益生产等管理技能,不认真研究管理方法,片面强调员工责任心的重要性,往往会导致工人不计后果地蛮干。此外,在工厂管理中,“大干100天,夺取年产100万吨新纪录”的做法也不少见,工人连续多日没有休息,设备的保养、维护也省了,为的就是“夺取新的胜利”。极度疲劳的工人容易犯错,导致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没有进行日常保养的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缩短使用寿命。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突击式的管理方式既容易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也严重影响了工厂管理水平的提升,会产生大量的隐性成本,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战争文化对工厂管理的影响如表1-7所示。

表1-7 战争文化对工厂管理的影响

思想决定高度,如果国内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不认真反思自己的管理思想是否与精益现场管理思想相符合,不能以精益现场管理思想来指导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那么大量制造型企业再抓数十年管理,也难以摆脱管理水平长期在低位徘徊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