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从经典中汲取人生之理
同学们、老师们:
上午好!
上周我和大家谈了如何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的营养,切实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觉和爱国热情等问题,其中包括“群体重于个人”“国家利益至上”和“以义导利”“天人合一”等,许多道理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需要我们悟懂、悟通、悟透。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对于阅读,大家都觉得在碎片化阅读的网络时代,细读深耕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是一件很稀缺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事情。
我非常喜欢读《道德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全面接触它已经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情了。我读过六个版本的《道德经》,其中很多话语,对个人修身、齐家、励志、交友和做本职工作,有不少的帮助。面对难事我会从“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理出思路,也会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感悟出做事的道理。
社会上有句话叫“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但是只要是为师生服务,不违反各项法律法规的事,就要多做。当然,做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错误,学生做题总要出错,老师的每句话也不完全是正确的,学校的各项工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当听取一些意见和建议,正如《道德经》中所说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有道理的话不会十分好听,好听的话也不见得是真诚和正确的,这些我们应该明白。要识人、知人,做一个坚强的人,在不断纠错和磨炼中把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读几本经典不难,只要我们肯读、愿意读。但是要读懂没那么简单。正如古人讲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要有恒心,不可能一夜“长成大个子”,而是要一点一滴积累上去的。读书一定要随时读、经常读,正所谓“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两年前,一位家长要我帮助他们的孩子找补课老师,我问了一句:“你孩子每天起来就读书吗?你在家里听到过琅琅书声吗?”他回答是“没有”。“那就让孩子从每天多读点书开始吧,深读细读了以后,再看看成绩是否提高。”后来的故事是孩子没有请补课老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文言文,讲的是欧阳修讲自己读书作文有“三上”的习惯,即“马上、枕上和厕上”之说,大概也是刚才我要说明的道理。
同学们、老师们,一个人的学问,一个人的知识,一个人的能力,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你想考上理想的大学,要成就好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就,就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一定要下恒心,多读书,多练习,读和做的东西广博而深刻,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做人气定神闲,做事游刃有余。
读书是没有捷径的,而且一定要真读进去才有用。建议在长假里我们全校师生多读点有益的书,多做点有用的题。老师们也要合理布置一些适量的作业和阅读篇章,同学们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好这些作业。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信心和能力做好这些作业。
谢谢大家!
201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