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寿鞋里的核桃
自从听到夜猫子嘿嘿的笑声,我心里多少有点不安,但似乎也找不出是何原因。
那天早晨,我记得非常清楚,来到工地之后,我的右眼皮一阵阵急促的跳动。果然,第二天就听到了奶奶出车祸的消息。
在医院的太平间,奶奶一脸慈祥地躺在那里,脸上看不出一丝痛苦。
伯父扑在地上哭着给单位里打电话,当时由于八月十五放假,一些证明和手续无法办理,德物便打电话给儿子槐卿疏通关系。
原来,那天夜里,奶奶独自一人来到了通往舅奶奶家的路口,被一辆过往的车撞到了路沿石上,虽然是四处不见人影的乡野公路,但司机并没有因此而逃避责任,而是赶紧把奶奶送到了县医院。
奶奶在弥留之际不但不糊涂了,还喊出了她老家的村名和舅奶奶的名字,通过这个线索,我们这才得知了奶奶出事的消息。
事后,几个老者都叹息说,人活一辈子,唯独童年的事记得最清楚、最真切,唯有童年的事,是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出殡的时候,德物哭着来给奶奶吊孝,母亲捡起个笤帚疙瘩追着德物就打,满院子里吊孝的客人都放下筷子看了过来。
我赶忙上去夺下了母亲手里的笤帚疙瘩:“唉妈,你这是干什么~!都过去的事了儿~!人家德物大爷今天是来做客的~!你这不是往自己脸上抹灰吗~!”
母亲的德物走了以后,见客人们都还愣在那里,我招呼了一声:“哎呀,不好意思,都是误会,没事了,都赶紧吃饭吧”
来帮忙的村长槐望看着我上下打量了一番:“嗯,你这臭小子,今天算是长大了,知道礼节了,比你爹妈强太多~!”
母亲从老家里回来就去地里采桑喂蚕去了,但没过多长时间,舅奶奶家两个表姑就来到了我们家里。
母亲迎出来说:“表姐怎么来了?我喂上蚕就去”
“没想到那么大年纪了临了还遭那么大罪”两个表姑跟母亲拉着呱一起回到了老家里,出殡的客人都还等在那里,等母亲给奶奶念偈子。
“洗洗脸,净净面,阎王面前站一站,阎王问你干什么,又行好来又行善……”母亲一边比划着一边念叨。
奶奶在世的时候,她很早就把自己的寿衣、路引荷包做好了,荷包上的偈子,是她托我给写的。
她说,我死了的时候,你不要哭奶奶,先念荷包上的偈子…
奶奶最得意的寿衣,还数她亲自做的那双寿鞋,她活着的时候,还时常拿出来跟我炫耀。
于是,我在寿鞋里发现了一个核桃。
我不解,就问这是做什么的。
于是,奶奶很神秘地说:核桃、核桃呢!
如今奶奶不在了,我的意会就是:寓意活着淘气的意思吧。
寿鞋里的核桃,它虽然跟普通的核桃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它给人的寓意却是希望满满,内心暖暖哒。
寿鞋里的核桃,这是逝去的亲人留给后人最后的一滴思恋和对人世美好的,跨越“阴阳两界”的寄托,是最值得珍藏的信物。
母亲念完了偈子,我便遵照奶奶生前的嘱托,取出寿鞋里的核桃,从容地拿出奶奶生前为我备好的荷包念道:
三路清香一溜烟,送到老母神面前,老母面前挂上号,九关十桥都过去,四大关口不敢拦。
过关渡口人盘问,忙把荷包献出来,驾帆瑶池不费难,好在西天落安然,弥陀佛。
挑汤罐的老叟带领之下,伯父披麻戴孝、手持酒瓶,哀哀哭泣着走在前面,男客走在女客前面。
出了大门,老叟放下汤罐敬酒,并将一个瓦盆摔得粉碎,众人开始齐声哭泣,看热闹的乡邻在街上蜂拥着围观。
但是这哭也有哭的学问和由头,会哭的人,从死者生前的优秀事迹,到对其病危前的照顾,到对死者的无限哀怜,都可以随场发挥为哭丧词,让听者为之动容。
母亲边哭边说边唱,哭丧词也是一套一套的没有重样儿,直听得围观者啧啧地称赞。
相比之下,这对打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伯母来说,无疑是一大劣势,她不会母亲那一套套的说辞,但又不得不用大声的哭来刷一下存在感。
送葬的高潮,是在火化车赶到的那一刻。当举重夫把棺木抬起准备上车,披麻戴孝的母亲和伯母便号啕着哭倒在地。
说到底,这些都是做给活人看的,有时候,哭的伤心,并不代表对死者生前的孝敬。
人还活着的时候,儿女不近前的有没有?身边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似乎很常见。
人死以后,甚至将死之时,儿女近亲争着分家产的有没有?身边的故事又告诉我们,这似乎也很寻常。
所以,有目的的孝,不一定是真的孝。
如果是真的孝,那人活着的时候都干嘛去了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刚送走阳春白雪,转眼间,又迎来了春暖花开的烂漫时节。
暖暖的,拂面而过的春风,终于为人们卸下了繁重的棉衣。
这个时候,到外面走走,真心的不错。
特别是在那突兀起伏的原野上,那脚下惺忪柔软的草地,那小桥流水的乡间小路,那远方密林深处的山峦……无一不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每一次呼吸,都透着一种让人超然物外的感受。
人的生老病死,亦如同自然界的繁衍生息一样,循环往复。
然,
人世间谈论最多的,只是关于“生“的问题——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更好地生产,如何更好地生儿育女…
而,
如何面对死亡?这个每人都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却鲜有人提及。
要知道,生与死,其实不只是“轮回“那么简单,它既是生命活动的过程,也是物质转化的过程。
精神和肉体结合的人生,就好比是一粒种子,从开始酝酿萌芽的那一刻起,基因组合早已定性,苗期、花期、果期等基因信息已经排就,这棵植株的生长周期、果实或种子产量,早已为人所预期。
人的生命过程,虽受后天因素影响而各不相同,但从受精卵受精胚胎细胞裂变的那一刻起,有些遗传的身体特征就已经不可改变,生命的旅程也已经出发,途中路线尽管千差万别,但终点站仅有一个,而且谁也不会例外,那就是我们的宿命——死亡。
也只有预知到自己会死,才会把生死之事看的淡然。反之,就是一种畏惧又避讳的表现。毕竟,在和平年代里,在生活已近小康的新时期,好好地活着,又有谁不畏惧死亡呢?
当然,
假如生活让你感到生不如死,而且了无牵挂……
假如身患重疾使你痛不欲生,而又无药可治……
那么,撒手曾经满怀梦想和希望的人世,也许就是一种解脱。
说到解脱,有人选择了轻生,有人产生厌世情绪……
当然,也有人尽人事以听天命,尽最大努力,而又作最坏打算不计得失。
面对死亡,不能正视,又安得正解?
对于“身后事“的安排,通常是将死之人的事。
身后事安排不好,就会出大乱子,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很多关于因皇帝驾崩,出现统治阶层内乱的史实。
这都是身后事安排不好的缘故。
如何殡葬逝去的亲人,也是一种面对死亡的态度。
网传有一个食人部落,以分食自己逝去的亲人来作为祭礼。
庄子的亲人去世,他却一边击打乐器,一边唱歌跳舞。旁人不解,遂问何故,庄子却很淡然地说:生老病死,乃事物演变的客观规律,亲人完成生之所愿,又顺应死之所归,所以为他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