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湛卢出鞘(3)
出了武关,二匹马飞也似地狂奔,青年人回头看,关吏还以为真得了口出自名家之手的宝剑,还在挥手送行呢。
这位青年人正是楚太子熊完,扮演使臣的是熊况。
九年前,秦楚和好,作为凭证,太子完出使秦国做人质,一个月前,楚国派出传令使臣,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楚王熊横已神智不清,恐怕挨不过冬天了,请太子火速回国,商定继位国是。
太子完失声痛哭。思念与委屈一发不可收,黄歇提醒太子,不能泄漏楚王病危的消息,在秦国,他们还是人质,要想回国,必须经过秦王亲自同意。
秦王会轻易放走太子完吗?
答案是否定的。九年时间,没有一天他不在找时间,商请让太子完归国,秦王用各种理由拒绝了。
他决定再试一次。
虽然内心忐忑不安,但坐在秦相应侯面前,黄歇还是镇定自若。
对应侯他是感激的。
这么多年来,整个秦朝官员中,把他们当作是秦国客人的只有应侯。
黄歇想好措词:
“外臣因大王染疾,又来到秦国有九年,特乞求能赐太子与老臣归国探视。”
“大王病得重吗?”
应侯的目光紧盯着黄歇的脸,观察其脸色。
黄歇知道瞒不过那双老辣的眼睛,只好照实说了大王的病情,然后他离开座位,拜倒在地上,语声切切:
“如果太子完归国续位,不会忘记应侯的关照,太子的少年时代是在秦国度过的,他甚至更熟悉咸阳的每一条街道,这必将会给两国世代交好带来希望,如果大王执意留下太子,那他不过是咸阳街头的一介布衣,楚国等不到太子归国,定会另立新君,到那时,秦楚两国关系怎么样,臣不敢妄议,请应侯斟酌。”
黄歇的意思非常明确,太子完要尽快回国接任,否则楚国会另选一个国君,到那时,太子完就没有任何用处,留下来也只是个吃货而已,那么两国花了九年时间,把我们留在这儿的意义何在?
应侯当然听懂了黄歇的要求,他请黄歇先回广成舍,马上吩咐备马,他要连夜上报。
大殿上烛火通明,亮如白昼,秦昭王伏在案上,埋头翻阅文牍,看得太累了,他离开座位,抽出佩剑,边舞边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他十分喜欢这首雄壮的军歌,唱起它,一种征战南北的豪情油然而升,今他想起往昔的光辉岁月,为兼并六国而立下的赫赫战功。
“应侯深夜造访,有何急事?”
秦王看见了立在殿下的应侯,但剑并没有停下来,只是减缓了速度。
应侯急步向前,把楚王染疾和黄歇的请求一一转告。
秦王把剑舞得飞快,透出层层杀气。
“岂曰无衣,与之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高亢的歌声,掩饰不住他听到这个消息的喜悦和兴奋,为了一统华夏,彻底吞并最后一个能与秦国抗衡的楚国,他想了,又忍了多少年?
不,不是从自己开始,远在先祖穆王时,就有这个想法。
现在太子捏在自己手中,还等什么?
九年前秦楚两国交好,留太子为人质,目的不就在于此吗?
想到这,秦王深为自己的深谋远略而自得,他收回剑,对应相吩咐:
“这事先不急于判断,即然亲家生病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派出使臣去慰问,顺便探听虚实,等使臣回来,再做决断。”
现在他要走准每一步,这对实现秦国一统江山的大秦梦至关重要。
掌握了太子完,就掌握了楚国的一半江山。
想至此,秦王一拍手,殿下的卫士上殿,秦王下令,严密监视黄歇一行的行动,同时传令给舍长,换下原来那班照看太子完的舍人,全部重新换上新训练的女侍,那是他培养的一帮姿色出众的女人。
安排好一切后,秦王吩咐应侯,不要打草惊蛇,就说我外出打猎出去了,这几天就回宫。
这几天过得像几年。
黄歇在庭院中来回踱步,应侯派人传信,说大王正在考虑他们回国的请求,但就是迟迟不答复。
他察觉到门岗陡然加强,特别是原来关照他们多年的舍人,也被一群搔首弄姿的年青侍女替代了。
黄歇醒悟,这是秦王在派人去楚国打探虚实,要是等派出的人回来,他们就永远别想回到楚国。
他绝望了,绝望地以头触墙:一个亮点被撞击出火花,瞬间即逝,但他已经抓住了那个亮点,正是多年前熊况写下的:逃。
如何逃出广成舍?如何逃出门人的眼睛?又如何逃脱侍女的盯梢?最后又如何逃过城门,特别是关谥呢?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