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京都(4)
宜僚在楚国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相当于今天的杂技达人,直播界的网红。
他最出色的一次表演,是有一次楚国和齐国两国交战,两强相遇,双方持久争斗,不分胜负,战争进入了胶着状态。
这时,只见宜僚出现在两军阵前,他赤裸着上身,脸上带着怪兽的面具,随手抛起了九个丸铃,八个在空中,一个还在手中,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边走边唱,把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前线,变成了明星表演的自家舞台。
随着鼓点的变化,他收起了两丸,开始跳七丸,只见双手掌中各有一丸,头顶飞动三丸,腰间一丸,双足部各有一丸,将手技及足部动作结合起来,这可是杂技蹬、踢技艺的祖宗。
齐国兵士根本没有见过这种绝技,停下攻击,纷纷欣赏起表演,每到精采之处,纷纷鼓掌,就差打赏了。
看着齐国人已经着了魔,放下了警惕心,这边楚军趁机重新集合起队伍;但整合队伍需要时间,这时宜僚拿出了小鼓,握在右手,摇动鼓,左手抛接十二弹丸,这十二只弹丸分为两行六排出现在天空中,以手为界,上下各有六只,皆在运动之中。这一绝技,成为绝唱,直到汉代,才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
正当齐国兵士看得津津有味之时,楚国军队如潮水般涌入,杀退敌人,大获全胜。楚王大悦,赏赐宜僚国姓,随国王家姓了熊,也就是把他认做了自己的家人,想想他那九个铜球,以一当一百,所以宋玉看见熊况能玩起九个丸铃,自然就猜想他是宜僚的后人,这是家传的绝学。
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外乡人也知道自己先人的光辉历史,熊况很是得意,共同语言也多起来:
“宋小弟是到京城来游览的吗?”看着年青人只带着一件随身的单薄行李,熊况猜测他不会久留在此地。进京的后生,谁不带家丁,背着沉重的行头呢,进一次京,那可是要准备好久。
带几套换洗衣服是必须的,要是找不到投宿的地方,还得搭起个临时的休息点,带着简单的炊具,可以补充食物,带把砍柴的刀,赶野兽的棍子,就这些路上带着的生活必须品,不跟着一个伙计,可能都搬不动行李。因此当熊况看到宋玉轻飘飘地站在哪,起先想是的这位是邻家的男孩吧。
“我是来求学的。等安定下来,自然会置办细软。”宋玉这番解释,意思是如果学业不成,立马打道回府,所以要带那么多的行李干啥,招劫匪啊。
“准备拜见哪位名师呢?”
“屈原先生。”
熊况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外乡人,路都找不到,行李也单薄,却夸着海口说要找京都最好的老师,找谁不好,偏偏要找屈原大夫,真是无知者无畏,他愕然,好半天才问:
“你认识屈原大夫?”意思是说,要不是至爱亲朋,凭什么人家会教你?投奔名门,至少要有个说法。
宋玉点点头又摇摇头:
“弟虽然从未见过先生,但学的都是先生的文章,心中一直把他当着尊师,学生也自认为是他的私淑弟子了。”
熊况被眼前的这位年青人信心满满给逗乐了,还有这种不认识人家,却自认为是对方学生的人。这得有多自信才能有的肥胆。
学问可不是种地,一季一季周而复始,都是老一套;那学问可是一层一层地往上垒石头,越往上学越艰难,凭什么人家屈原先生会收你,你这完全是一厢情愿。
但他转念又一想,可能他来自于太过偏僻的乡村,根本不知道这世界发生了啥变化。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对于他所处的那个地方来说,京都就相当于天上。
于是他不忍心对他说:
“你从家乡到这里走了多久的路?”
“三个多月了。走坏了几双鞋了。”虽然他没多带衣服,鞋子倒是准备了三双。
熊况点点头,算是肯定了自己的猜想:
“屈原先生早在几年前,就被贬出了京都,怪不得你不知道,你住在好远的地方啊。要走三个月呢。经历了一个冬季,乖乖,最难熬的季节了,这路上风吹雪打的。”
如遭到雷击,如落入深潭,走了三个月的宋玉失望至极:
“怎么会这样?先生又遭到贬罚?这是第几次了?先生有什么大的罪过,诺大的京都会容不下他?”
随后又带着乡下年青人的固执:
“我可以等,先生总会回来的吧,一年不行再等一年,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
熊况看出他是个性情中人,悔不该把这个消息直愣愣地告诉他,他喜欢上了这个年青人,并问:
“不知仁弟今晚投宿何方?”
熊况更关心过日子的事。
“以前有个邻居在京都谋事,不知他在哪儿。”
京都之大,超出了他的想像,他后悔没仔细打听这位儿时好友的详细住处,出门时,还以为京都就是比村庄大一圈,怎么转,也能找到朋友。
熊况惺惺相惜:
“如果小弟愿意,就跟着我住吧,家中也没人了,我一个人住还怪冷清的,再说黄府上还时不时地让我去表演,家中空着,也需要人照看呀。”
熊况摆出了一副家中太大,需要人的理由,好让这位眼前的朋友投宿时不太尴尬。
宋玉看了看天色,黄昏逼近,没什么理由再推辞了。
一阵苍劲的钟声从宫墙边传入,远处,巍峨的宫殿在夕阳的斜照中,如同镀过一块层金色,被钟声惊起的群鸦绕着古树盘旋。
明天会发生什么呢?
宋玉心头浮现出一片空白。
难道自己的前程真的像觋师测的那样,不可预知?
现在他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屈原先生一定会重返京都。
耐心等待吧,因为明天总是美好的,谁不期望着美好的明天到来呢?
想到这,他帮着熊况收拾表演的各种道具,两人一起,向家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