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西沟畔墓

西沟畔位于鄂尔多斯的东北边缘,黄河在此处开始向南拐弯。它的纬度与在其东边的北京大致相同。33西沟畔墓发掘于1979年。遗憾的是,其考古报告比较简略,大多数墓葬没有图,出土遗物也缺乏详细介绍。墓葬的位置分散,这表明它们可能分属不同的葬地,年代上也可能有很大差异。其中最早的墓葬,年代约为公元前300年或可能更早,更晚期的墓葬和居址则被考古学家断代为公元前2世纪,正处于匈奴联盟时期。34公元前2世纪的9座墓葬中有4座没有被盗,35其中M4因其随葬品最为丰富而引人注目。这里讨论的耳环就出自该墓。

M4位于遗址南部,距离一个可能是居址的遗迹不足1千米。36这座墓葬没有图示,但据描述是一座土坑墓,墓主为女性,仰身葬,头向东北。随葬品中金器最多,此外还有用银、铜、玉、石和玻璃制成的装饰品,其中有用琥珀、玛瑙、水晶和青金石制成的项链,舞人纹、虎纹和龙纹石佩饰,三翼式铜镞和青铜马。耳环则是置于墓主头部的精巧头饰的一部分(图1)。

图1 包含草原耳环的头饰复原图。采自田广金、郭素新(1986,图4)

这对耳环由两块卵形的透雕玉佩制成。37这两块玉佩并非完全相同,但上面均刻画有蜷曲的动物,一个头朝侧面,一个仰面向上(图2),它们通常被认为是龙。玉佩周边包有联珠纹薄金边。玉佩之上,有环将之与金牌饰相连,金牌饰周围也饰以联珠纹,内部镶嵌有石鹿。另有方形镶嵌金串珠,用精美的链子连接成串,垂于两侧。大多数的镶嵌物都已经脱落,留存下来的有蚌壳、水晶、玛瑙、琥珀和玻璃。38

图2 耳环玉佩上的纹饰。采自A.Kessler (1993: 62, fig.35)

饰有鹿形图案并在其中镶嵌绿松石的金片是被锤揲成形的,且以金珠点缀。锤揲是金器制造中最简单的工艺,早在这一时期之前的草原地带和定居的人群中已有发现。联珠纹即在平面上将金珠连在一起的装饰,是一种更先进的技术,也见于很久以前的草原地带和定居社会的边缘地区,如希腊和古代中国的边疆。39孙志新根据南越王赵眜(南越国的第二任君主,前137—前122在位,卒于公元前122年)墓出土的联珠纹金饰,认为历史上可能存在一条经由南亚进入中国的海路。40南越国是占据现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和越南北部的一个国家,有证据显示,南越有一条海路连接南亚,甚至更西的地方(见第二章)。此外,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比这些文明更早的草原地区都发现有联珠纹,这表明可能还有很多条传播路线。41

与M4一样,M2也有包括腰带牌饰(图3)在内的金银器,以及残缺的马头、羊头和狗头骨。遗址内其他公元前2世纪墓葬的随葬品则没有这么丰富,一般是武器、工具、马具和装饰品,以及动物骨骼。在遗址地表发现的农具以及其他遗物,表明此处可能是一个居址,进一步说明这里曾经存在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半游牧社会。M2和M4随葬品的丰富程度表明它们是贵族墓葬,而在其他墓葬中,随葬之贫乏则说明了明显的社会分化。42狄宇宙指出:“晚期游牧社会的复杂性在该遗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43这对耳环的形制、质地和纹饰,以及其他随葬品,仅是这个复杂社会的一部分。

图3 M2出土腰带牌饰上的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