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南方墓葬

出土玻璃碗的墓葬位于现在的广州,年代为西汉(前206—25)。该地区的历史十分有趣。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前246—前210在位),最初是战国诸国之一的诸侯王,在征服了其他国家、统一中国之后,于公元前221年称帝。他继续向南扩张秦朝的版图。南方有着与中原的农耕文明或西北的草原文明截然不同的文化,那里的人被统称为越人。南岭以南的地区则被称作“南越”。72秦朝在此地的军事将领名为赵佗,秦朝末年,他宣布南越独立。南越国的领土包括沿海的狭长土地,延伸到现在的越南,还有现在中国的广西和广东地区。其首都位于番禺,在今广州市内,南越王墓就在此发现。73赵佗、其孙赵眜以及后来的三位君主都保持了南越国的自治权,直至公元前112年汉朝派兵推翻他们的统治。此后,尽管该地区发生了多次起义(最著名的当数公元40年的征氏姐妹起义),但这些起义都没有成功,这片区域仍处于汉朝的统治下。

在1954年横枝岗墓的考古发掘简报上,墓葬的年代被定为西汉后期,这表明其年代很可能是在南越国灭亡之后,但考虑到该地区人口的多元性,墓葬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当赵眜墓在附近被发掘后,随葬品随即反映出草原、西亚、越南和中原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其中有数量惊人的玉器,最夺目的则是墓主身上穿的玉衣。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专门为皇帝及皇室成员打造,据说可以保持尸身不朽。赵眜的玉衣由2291块玉片组成,其中有许多是从其他玉器上拆下来或改造而成的。墓中还有玻璃珠和22块带鎏金铜边的蓝玻璃牌饰。牌饰长10厘米,宽5厘米,其中5对被包裹着相向放置在一个竹容器内,2块发现于姬妾的墓室中,6块则在主墓室。这些玻璃是中亚制造的铅钡玻璃,而牌饰,从形制、规格和位于遗体中部的位置来看,应该是带饰,这在草原上很常见。古代中国的男性都是着长袍的,草原的骑马者则穿短袍,这样更适合骑乘,而且便于在腰带上悬挂佩刀和其他装备。赵眜的家庭来自北部草原民族和定居民族相遇的地方,倪克鲁(Lukas Nickel)认为他可能有混血血统,这“使他喜欢饮酒用的角器、游牧风格的袍子和带有外国装饰风格的盒子”,所有这些物品都和他葬在一起。74这可以为这些牌饰的出现做解释,不过玻璃的使用仍然不太常见。此外,墓中还发现有玻璃珠、项链和玻璃璧。

同时期还发现有2000多座墓葬,其中一些在广西合浦和贵港附近,同样位于南越国境内,而且更靠近今越南边境。许多墓葬都随葬有玻璃珠子,只有11座有玻璃容器,包括1件或者2件弦纹玻璃碗(图5)。75另外,这些与中原地区的墓葬中发现的另一件蓝绿色的碗,最初都被认为是罗马的。76后者现在仍然被认定为早期罗马玻璃,说明玻璃容器此时的确传到了中原。77

图5 广西合浦和贵港墓葬中出土的玻璃碗形制。采自Borell (2011: fig.3.1)

博雷尔认为,这些墓主的身份仅次于最高统治者。这些模制的玻璃碗,形制特别,与罗马和希腊的不同。另外,分析结果显示它们是钾玻璃,镁含量低,这说明钾的矿物来源可能是硝石。博雷尔还确信这些是当地的产品,并通过海路从该区域出口。类似的物品也见于印度南部的阿里卡梅度(Arikamedu)遗址。她认为,此地的玻璃制造开始于西汉中晚期,在南越国灭亡之后。南越王墓中使用由中原地区进口的玻璃,表明了这种材料的珍贵,并且很可能是在这种刺激下,当地开始生产玻璃。但当地的玻璃生产也有可能是受到南亚、东南亚,或更远地方的影响。

对横枝岗墓出土的一个碗的初步科学分析显示,其中含有碳酸钾。基于此,博雷尔认为它可能是当地作坊的产品。然而,碳酸钾的存在与希腊式玻璃碗并不矛盾,在没有进一步的证据下,形制、色彩、磨损程度和纹饰等仍然指向它是希腊式玻璃碗。如果我们暂时忽略一些不确定因素并接受上述观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则是:这些碗是怎么来到广州的?

对其他墓葬出土的玻璃珠的分析则显示,它们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当地的钾玻璃和中原地区的铅钡玻璃。博雷尔得出结论,这证明了“一个复杂的跨区域交流网络”的存在。78大部分这种交流,几乎可以肯定是通过海路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