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战两捷,陷入重围
接了李如松的将令之后,宽甸副总兵查大受带着五百骑兵离开坡州向汉阳进发,另有五十名朝鲜骑兵做向导。
坡州距离王京不足百里,然而朝鲜地方古怪,山高林密,绕来绕去。查大受部下兵少,也知道汉阳是倭寇老巢,开不得玩笑,所以行进速度并不快,天黑以后就地扎营,天光大亮才继续进发。
正月二十五日上午,明军进至一处高岗,面前一马平川,是块在朝鲜难得见到的开阔地,不远处有一座荒废的村落,因为靠近汉阳,这里屡次遭到倭奴的劫掠,墙倒屋塌,空无人迹。查大受叫过随行的尹承赫问:“这是什么地方?”
此时的尹承赫因为在平壤追随明军作战,阵前斩得倭奴首级,已经从务功郎升了朝鲜平安道左军进勇校尉,是眼下这支朝鲜部队的指挥官。听查大受问他,忙答道:“这地方属于昌陵地界,前头的小村子叫迎曙驿,离王京还有五十多里。”
从坡州走到迎曙驿,直线距离才三十多里,其实山路行军多绕了一倍的路!朝鲜的道路真让人糊涂。查大受不得不细问尹承赫:“今天要是再走一天,能到汉阳吗?”
尹承赫想了想:“前面都是大路,如果一直赶路,中午前就能到汉阳……”话音刚落,一个明军忽然指着山坡下叫道:“倭子!”
果然,顺着荒村后的大道开上来一队倭奴,前头是几十个骑兵,后面跟着一长串步卒,打着怪模怪样的旗子,扛着长矛和火绳枪向这边一路小跑着过来,看样子他们还没发现山岗上的明军,排的是个一字长蛇的行军队列。
见了这帮东西,宽甸副总兵查大受笑了。
“送上门儿来了!”查大受抽出刀来喊了声,“杀!”率先纵马向山下冲去,身后的明军齐声胡哨,扬刀纵马直扑敌群。
明军这一轮冲击干脆利落。山下的倭奴正在行进,根本就没发现山坡上的敌手,明军骑兵忽然一冲,这些倭子们既没列阵也没执枪,眼睁睁地看着敌军杀到面前,已经无法接战,一声尖叫,四散奔逃。
可惜,这些两条腿的畜生跑起来却没有四条腿的马快。骑兵们转眼就追到身后,一刀一个,把他们斩杀在地。
不到一个时辰,这支千把人的倭寇被查大受的五百骑兵杀得大败,六百多倭奴身首异处,剩下的绕过村落往山野中逃散。
查大受纵马驰上一道斜坡,从高处俯瞰着尸横遍野的战场。尹承赫走过来笑着说:“恭喜将军,天兵又打了一场胜仗。”看了一眼查大受的神气,压低声音问,“怎么了?”
查大受久经战阵,对战场的变化已经有了一种下意识的直觉。此时的他面色凝重,心里满是不祥的感觉。可要问担心什么,查大受自己也说不清。半晌才说:“这一仗是打得很顺,可在战场上有时候还就怕这个‘顺’字,”犹豫片刻又说,“离汉阳已经不远了,咱们也别冲得太急,在这里歇歇,养养马力。”回身叫过一个亲兵,“回坡州告诉大帅,我军已到高阳迎曙驿,与小队倭奴遭遇,斩杀数百,尚未发现倭寇大队的踪迹。”亲兵急忙纵马而去。
查大受把手一摆:“都下马,就地扎营。”明军和朝鲜人都下了马,当夜就在迎曙驿附近的山坡上住了一夜。
第二天,派去送信的亲兵回来,告诉查大受:“大帅有令:先锋军在迎曙驿暂驻,等候兵马接应。”
查大受一直盼着援兵,赶紧问:“大帅又派谁来了?”
亲兵答道:“大帅怕先锋有失,命祖承训、李宁提兵接应我军。小人离开坡州时,祖总兵的部队刚到坡州,大帅让他们在城里休整半天再走,估计明早就能跟咱们会合。”
听说大帅派一哨人马前来接应,查大受放心了不少,命令部下又在迎曙驿住了一晚,等着祖承训上来。
二十七号,天刚蒙蒙亮,副总兵祖承训、参将李宁带着两千五百辽阳骑兵赶到了。
早前查大受孤军深入敌阵,一直提心吊胆,现在祖承训带着人上来了,查大受这才放心,带了几个人亲来迎接,两位副总兵就在前天与倭子交战的战场旁相见。祖承训指着满地已经冻硬了的倭奴尸首笑道:“你这个先锋当得好,一上阵就捡个天大的便宜!大帅还怕你有失,叫我快来,结果紧赶慢赶,还是赶不上这个胜仗。”
查大受也笑着打趣说:“别急,仗还有得打呢!从这儿往南,所有功劳全让给你。”祖承训忙在马上拱手:“多谢多谢。”两人一起哈哈大笑。
查大受又问,“是接着往南走,还是回坡州?”
祖承训想了想:“大帅命咱们出来哨探,可这朝鲜到处是山,根本探不出路来,我看离汉阳也不远了,过了山嘴找个高地,把汉阳附近道路看清楚再回去复命吧。”两支骑兵合在一处,继续向汉阳方向进发。
可查大受没想到,两天前他在迎曙驿消灭了一队倭奴,已惊动了驻守汉阳的倭寇大军。就在查大受所部驻扎迎曙驿的两天里,汉阳方面的倭寇已经作好了围歼明军先锋骑兵的准备。
此时的朝鲜王京倭寇大军云集,各路精兵勇将齐聚汉阳,八万大军如同兵山将海。海岛倭奴见识浅,这些人打一辈子仗也没见过八万大军。看着拥塞城池的庞大军队,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等几个倭酋志骄意满,早就忘了他们在平壤遭到的打击,重新找回了“天下无敌”的感觉。底下的倭奴们夺了朝鲜人的财产,占了朝鲜人的房屋,仓里有粮,屋里有火,身上有衣,锅里有肉,过上了他们在岛国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一个个得意忘形,气焰空前高涨。
就在倭寇赖在汉阳城里过好日子,一个个乐不思蜀的时候,出城哨探的小早川隆景部将加藤光泰忽然灰头土脸败回汉阳,报告给宇喜多秀家一个惊人的消息:上万明军骑兵已经到达汉阳北面的迎曙驿。
加藤光泰,就是二十五号这天查大受在迎曙驿碰到的那支倭奴的头目。
加藤光泰这支部队的任务和查大受一样,也是被派出去哨探敌情的,想不到两军在迎曙驿意外遭遇,加藤光泰手下的倭子让宽甸骑兵洗了个干净!倒是这个倭将逃回王京,为了掩盖败绩,一张嘴就说明军有“上万人马”!
倭寇,是一帮最会扯谎的家伙,他们嘴里连一句实话都没有。尤其打了败仗之后,这帮人的舌头更是无往不利,无坚不摧。当年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世上大概还没有倭奴,不然根本用不着费力气炼石补天,随便抓几个倭子拔下他们的舌头,就能把天上的大窟窿补起来了。
身为倭寇大军统帅,备前守宇喜多秀家虽然年轻,人却不傻,知道底下人嘴里没实话,把加藤光泰叫到面前细细询问,问来问去,加藤光泰终于隐瞒不住,只得承认:袭击他的明军只有“大约三千骑兵”。
到这时加藤光泰仍然说了瞎话,因为他的部下约有千人之多,被敌人打得大败,若说对方只有几百,这个脸就丢大了,若说有“三千骑兵”,那么“敌众我寡”,加藤光泰打这个败仗就显得情有可原。
可加藤光泰没想到,他这个“瞎话”竟然蒙对了,因为倭寇退走之后明军恰巧增兵,如今向汉阳逼近的明军骑兵正好是三千人。
听说有三千明军骑兵逼近汉阳,宇喜多秀家对着地图动起了脑筋。
人的头脑不可能超越他生活的环境。倭寇生活的环境就是那个贫穷岛国,所以倭将思考问题时也以岛国的思路为主。
在宇喜多秀家生活的那个荒凉海岛上,战马是很稀罕的东西,一支上万人的军队中一般能配置五百到一千名骑兵,就算是极其精锐的部队了。宇喜多秀家由此展开推理:明军部队虽然骑兵较多,估计也不会超过这个比例。按最高配额来算,一万部队中有一千名骑兵,那么三千明军骑兵逼近汉阳,就说明有至少三万明军步卒随后跟进。
无意之中,宇喜多秀家居然猜透了明军的确切兵力!虽然这个猜测基于一个错误的信息,但得出的结论是基本准确的。有了这一系列推测,宇喜多秀家连夜制订出一套精密的作战计划,急忙把“西国第一智将”小早川隆景和当年的太傅小西行长找来商量:“明军前锋三千骑已经逼近汉阳,我想调动城中兵马寻找有利位置设伏,彻底歼灭明军先锋,如果有机会,就把明国大军全部合围在汉阳城外予以歼灭,两位以为如何?”
自从平壤战败之后,小西行长对明军谈虎色变,宇喜多秀家又没把话说透,计划详情也未透露,所以小西行长缩着头一言不发。倒是小早川隆景豪气冲天,高声道:“备前守决意围歼明国大军,我看这个主意可行。就请备前守说说你的计划吧。”
见小早川隆景支持自己的意见,宇喜多秀家这才展开一幅地图,手指汉阳城外的一个点:“两位请看,汉阳城外三十里处有一个小村落名叫碧蹄馆,此处是一座狭长的山谷,谷前有一处险要的山嘴名叫砺石岘,明军近迫汉阳必然经过碧蹄馆,我军事先在砺石岘埋伏重兵,等明军进入山谷,就从砺石岘向下方出击,将明军先锋部队围歼在山谷里。”看了看眼前两员倭将,小早川隆景满面笑容,听得津津有味,小西行长却坐在一旁不置可否,宇喜多秀家觉得小西行长未免过于冷淡,心里有些不快,就对小早川隆景接着说:“从平壤等处战斗情况来看,明军的战斗力很强,而且我估计咱们围住明军先锋以后,明军主力也会赶来增援,我军不可调以轻心,务必在前沿配置精兵强将。我想让第六军担任主攻,歼灭明军前锋,黑田长政第三军和我的第八军为第二阵,如果明军大队来援,就由第六军、第三军、第八军合力与明军会战。”
到这时,精明无比的小西行长第一次开口了:“这么说参加这次围歼的部队共有四万人?”
宇喜多秀家点点头:“大约是四万兵力。如果明军大举来犯,汉阳城中的兵马也可以尽数杀出,与明军展开决战!”
到这时为止,倭寇军中一直疯传“明军有数十万人”,但小西行长在平壤和明军打了一场恶仗,亲眼看见对手的实力,知道明军的兵力不过两三万人。早前他在开城提议“大踏步后撤至汉阳”就是吸引明军主力到汉阳方向,意图集中兵力与之决战。所以宇喜多秀家说出“决战”二字,小西行长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反而正中下怀,又问:“备前守是想以第六军为攻击的主力吗?”
小西行长这一问大有深意,宇喜多秀家年轻,没听出话里的意思,可“西国第一智将”小早川隆景早看透了小西行长的心思。
小西行长早年曾是宇喜多家的家臣,后来转到丰臣秀吉手下,虽然另投新主,但小西弥九郎对宇喜多家仍有很深的感情。如今宇喜多家的老主子宇喜多直家去世,年轻的宇喜多秀家接掌家业,虽然极得丰臣秀吉宠信,其实没立过什么功劳,所以小西行长很希望身为大军统帅的宇喜多秀家能在碧蹄馆组织一场成功的包围战,获得大胜,由此在岛国各路诸侯中树立威信。
但小西行长是个冷静深沉的角色,凭着他与明军交战的经验,知道战端一开,明军主力部队极有可能赶来增援,倭寇兵多,明军力强,各有优势,双方展开决战,后果实在难料。所以小西行长觉得“决战”一说过于冒险,最好还是速战速决,在明军大队来援之前就把明军先锋消灭在碧蹄馆,立个不大不小的功劳就够了。
要是组织一场决战,需要各路诸侯一起拼命;若只打算消灭明军先锋,就不需要更多的军阀出力,只看打头阵的小早川隆景肯不肯卖力气了……
现在小西行长说这些话,表面是在询问宇喜多秀家,其实暗中在往小早川隆景身上使劲儿,要看这位六十一岁的“西国第一智将”肯不肯替丰臣秀吉最器重的备前守卖命。
在与丰臣幕府结盟的各路诸侯中,宇喜多家和毛利家都是最受幕府器重的一等诸侯,可宇喜多直家、秀家父子两代实心实意追随幕府,是最为得宠的诸侯;“毛利两川”虽然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却因为心眼儿太鬼、花样儿太多而得不到丰臣秀吉的完全信任。要论实力,“毛利两川”的实力在宇喜多之上,要论在太阁心目中的地位,毛利、小早川、吉川三大家族全加起来也比不得宇喜多秀家这个年轻人……
现在宇喜多秀家亲自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要用小早川隆景去打头阵,又有小西行长这样的机灵鬼儿在敲边鼓,小早川隆景知道这时候若不投重注,下大本儿,不但会得罪宇喜多秀家,同时也可能失去丰臣秀吉的信任。加之小早川隆景老谋深算,也和小西行长一样认为这场战斗最好不要扩大为“决战”,要想速战速决,就必须尽一切力量迅速歼灭明军先锋,而明军先锋只有三千余骑,小早川第六军原本就有一万八千多人,撤至汉阳以后,他帐下的名将立花宗茂又带着三千名精锐骑兵赶来加入,第六军兵力已增至两万余人,是眼下汉阳城里实力最强的一支兵马,人数约为明军先锋部队的七倍之多!又是预先设伏,攻敌于不备,这一仗似乎并不难打。
也就是说,在这个战场上,小早川家值得下个重注。
于是小早川隆景站起身来煞有介事地在屋里走了几个圈子,沉吟良久才对宇喜多秀家说道:“既然备前守有这样的雄心,第六军也该尽力追随。我决定把本部兵马分为四阵,以立花宗茂所部三千骑兵为第一阵;我亲率八千人为第二阵;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筑紫广门领五千人为第三阵;吉川广家领四千人为第四阵,务必一鼓作气歼灭明军于碧蹄馆内!”
眼下这一战小早川隆景全军上阵,精锐尽出。尤其打头阵的立花宗茂是“毛利两川”驾下第一勇将,被丰臣秀吉封为左近卫将监、柳川侍从,号称“刚勇西国第一”,部下三千骑兵是倭寇各军中出名的精锐劲旅,小早川隆景把这样的猛将精兵排在最前头,说明他真的投入了血本。再加上小早川隆景的两个弟弟各有一支精兵,战斗力很强,侄子吉川广家是小早川隆景二哥吉川元春的儿子,坐领吉川家的家业,是“毛利两川”中的另一“川”,论地位,与毛利家长子长孙、身为“当主”的毛利辉元和毛利家最有实权的元老智囊小早川隆景平起平坐。这些精兵勇将和毛利家的各路“子弟兵”都上了战场,可见小早川隆景为给宇喜多秀家捧场,真是下足了本钱。
见小早川隆景这么给面子,宇喜多秀家又惊又喜,忙起身说:“第六军忠勇为西国第一,必能奏捷而还!我亲率第三军和本部军马共两万二千人为老将军助阵!”又回头对小西行长说,“请摄津守率兵驻守汉阳,督办军粮,以策万全。”
在平壤小西行长的第一军被明军给打残了,战场上基本用不上他们。可宇喜多秀家仍然把“汉阳城防”的重任交给小西行长,足见对这位当年“太傅”的尊重。小西行长忙起身行礼:“多谢备前守。”
商定了作战计划,宇喜多秀家情绪激昂,意气风发,一把扯住小早川隆景的手:“老将军今天就率众出发,建功立业去吧。”
当天下午,倭寇第六军分成四队全军离开汉阳,直奔碧蹄馆而来。
倭寇大军倾巢而出,祖承训和查大受却毫不知情。此时的明军仍然不紧不慢地汉阳方向搜索前进,一路上静悄悄的,除了两天前被打垮的那队倭奴,再没碰到一个倭子。
转眼功夫,三千明军前行二十里,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明军进入了一处低缓的谷地,左右地势平坦,一条小河从路边穿过,河水滋养了一大片稻田,田边大小村庄星罗棋布,都被倭寇毁得没了人烟。由此向南,道路忽然收窄,地势由低转高,似乎又要进山了。查大受把尹承赫叫来问:“这是什么地方?”
尹承赫忙说:“此地名叫碧蹄馆,是王京向北去的交通要道,以前从汉阳出发的商人早晨出来,黄昏时正好走到这里……”
查大受与尹承赫一问一答,一直在祖承训身边做通译的李正泰一句句地翻译,辽阳副总兵祖承训似听非听,双眼直盯着前面路口那道高高的石头坎儿。这时候忽然打断尹承赫:“前头那个山嘴子有名儿吗?”
尹承赫忙说:“那地方叫砺石岘。”又指着身后北边几里外另一处地势稍低些的山嘴,“那里名叫望客岘,以前是进出王京的商人们过夜住宿的地方,原本有两座很大的客栈,大概都被倭子烧了。”
祖承训一摆手打断尹承赫的话头儿,皱着眉头对查大受说:“这地方三面环山,进退无路,不大对头!你看前头那个山嘴子像什么?”
查大受抬头看了一会儿,喃喃道:“娘的,这几块大石头看着像个张着嘴的鬼头!真不吉利……”
查大受话音刚落,砺石岘后忽然传来一声凄厉的螺号,接着蹄声隆隆烟尘四起,一队数百人的倭寇骑兵从山后冲出,直向明军杀了过来。
从砺石岘杀出的正是倭寇名将立花宗茂手下的精锐骑兵。
立花宗茂也是战国乱世中的一员名将,此人的生父是九州岛丰后藩主大友氏的家臣高桥绍运,所以立花宗茂原名叫高桥统虎,因为同是大友氏家臣的立花道雪生不出儿子,就把他抱过来继承香火,这才改名立花宗茂,继承了立花家的一份产业和一支部队。
九州岛是当时日本国一个特殊地区。这里与本州分隔两地,当地百姓比其他地方的人更穷,民性剽悍,所以九州诸侯自成一系,特别能战,向来不肯服从幕府统治。早前大友氏、岛津氏两大霸主和一帮小诸侯在九州争雄,战乱不断,立花宗茂的生父高桥统增、养父立花道雪都是大友家的名将。可惜立花宗茂长大成人的时候生父和养父已经先后死去,萨摩藩岛津家在争霸战中占了上风,大友家的势力逐渐瓦解,立花宗茂眼看没了靠山,就背叛了祖辈效忠好几代的旧主子,一头扎进丰臣秀吉的怀里。
丰臣秀吉是个野心勃勃的枭雄,一心要统一全日本。正打算发兵征服九州岛,立花宗茂的投靠正是时候,立刻被丰臣秀吉封为左近卫将监,成了丰臣秀吉的“谱代家臣”,吃上了筑后柳川十三万两千石的俸禄。立花宗茂感丰臣秀吉知遇之恩,之后跟着丰臣秀吉连年东征西讨,立了不少战功,被丰臣秀吉捧成了“刚勇镇西第一,忠义镇西第一”的名将。
虽然靠着丰臣秀吉的提携功成名就,得了高官厚禄,可立花宗茂知道丰臣幕府兵多将广,像他这样出身“偏门儿”的部将无论怎么给丰臣秀吉卖命也成不了幕府的亲信宠臣,于是立花宗茂四处钻营,终于找了个机会拜小早川隆景做干爹,从此巴结上了日本西部最强大的诸侯“毛利两川”,左手扯着“丰臣”,右手拉着“毛利”,这才总算把自己的根基给做扎实了。这次侵入朝鲜,立花宗茂带着麾下三千名骑兵追随小早川隆景第六军作战,他手里这支精锐骑兵是整个第六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在岛国的战场上,立花宗茂这支骑兵部队不管在大友家还是在小早川家都经常被当成“刀锋”使用,战斗中,这支在岛国十分罕见的骑兵部队也如刀锋般所向披靡,所以立花宗茂非常自信,也颇为傲慢。这次围歼明军的战斗中小早川隆景把立花宗茂的部队排在全军的第一位,立花宗茂更是狂傲不可一世,立刻把手下三千两百名骑兵分为三队,以大将小野镇幸、小野成幸两兄弟部下七百人为第一队,十时连久部下五百人为第二队,立花宗茂和亲弟弟高桥统增率两千人为第三队。然而立花宗茂手下尽是骄兵悍将,部将十时连久仗着年纪比小野镇幸大,不肯屈居人下,大吵大闹,立花宗茂只好改命这员老将担任先锋。
得令之后,十时连久立刻率领五百骑兵冲下砺石岘,居高临下对明军发起了冲锋。
十时连久年已五旬,是立花家的家老重臣,也是立花宗茂驾下一员名将,号称“生摩利支天”,算得上威名赫赫。见这员老将亲自出马向明军冲杀,倭奴群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可转眼功夫欢呼就变成了惊叫。
面对呈楔型阵势迎面冲来的倭寇骑兵,明军并没有正面迎击,在队伍前头的参将李宁所部骑兵排成两列横阵向对手的两翼斜插过去。冲过来的明军根本没有拔刀举矛,而是抽弓搭箭,一边纵马飞驰,一边对准冲上来的倭奴连连放箭,顿时,冲锋的倭奴像树叶一样纷纷摔落马下。
答案六
骑射,这是一项了不得的硬功夫。骑士坐在飞驰的战马上,一边放松身体,掌握节奏,让自己与战马融为一体,同时挽弓搭箭在异常颠簸的马背上瞄准对手,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向敌人放箭,一箭射出根本不看是否射中,立刻抽箭瞄准下一个对手,一轮奔驰要连发数箭,射倒几个敌人,然后回马冲向另一个方向,再次对敌人展开攻击。在骑射过程中要求身子坐得稳,出手快而准,人马合为一体,而且不管怎么冲杀,队形绝对不能乱。所以骑射不但对射术的要求高,对骑术的要求更高。对于一个优秀的骑兵来说,骑射功夫是第一位的,用刀枪杀敌的本领则是次要的。
——战场是个冷酷之地,在这里“花拳绣腿”毫无意义,所有军队考虑的都是同一件事:怎么才能最好地保全自己,最多的杀伤敌人。而骑射,是在中近距离作战中“不接触即能杀死对手”的唯一战术,在“保全自己”和“杀伤敌人”两方面效率都是最高的。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没有比“骑射”更厉害的杀人技能了。比如称霸一时的蒙古铁骑,靠着人数不多的部队居然踏遍欧亚两大洲,征服了半个世界!你说他们有什么“太极剑、八卦刀、咏春拳”吗?没有!蒙古骑兵征服半个世界,靠的就是“骑射”的硬功夫。
中国是个农耕国家,我们的祖先原本并不精于骑射。可我们守着天下第一大粮仓,过着全世界最富裕的日子,正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引得周围很多第一流的“老师”们不请自来,争着抢着要“教给”咱们本事: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契丹人、党项人、蒙古人、女真人,这些“老师”跟我们打了一千年交道,着实收了我们很多“学费”!同时也教给我们很多非常实用的东西,到今天,辽东骑兵的骑射功夫不敢说天下第一,起码也是世界一流。
和久经战阵的中原大国相比,这些海岛倭奴拜过“老师”吗?交过“学费”吗?当然没有。实际上困居海隅的倭寇连“拜师”的机会都没有。这些海岛倭奴从没见识过大规模骑兵交战,在碧蹄馆,倭寇骑兵破天荒第一次和明军骑兵交手,所以辽东骑兵自然成了倭寇的老师,而“老师”要收取的“学费”就是倭子的性命。
参将李宁所部骑兵不过数百人,与十时连久的部下兵力相当,可明军骑射功夫太强,每人每一轮冲击射出五箭,加起来就是两三千箭!对同样只有几百人的十时连久部队来说,这还得了?
面对纵马如飞、乱箭如雨的对手,十时连久和他的几百骑兵被打了个晕头转向,很多倭奴连刀都没抽出来,已经被不知何处飞来的利箭射落马下。混乱之中,“生摩利支天”十时连久大声咆哮,拍马舞马直取对面的一个明军将领,还没冲到跟前,身侧一箭射来,正中面颊,前头射进去,后脑穿出来,十时连久大叫一声翻身落马,利利索索“升天”去了。
没多大功夫,立花宗茂部下先锋大将十时连久已经战死沙场,五百余人几乎被明军全歼!
到这时立花宗茂、小野镇幸、高桥统增的后续部队才赶到战场,本以为先锋正与敌人鏖战,哪知面对的竟是个剑折马倒、全军覆没的恐怖景象,立花宗茂整个人都傻了眼。
正在此时,一个武士飞马赶来:“将监大人,小早川大人询问前线战果!”
立花宗茂也是个“舌头无敌”的战国豪杰,想都没想立刻汇报:“我军阵前讨得敌军两千余名。”
明军一共才三千骑兵,立花宗茂却说“讨得两千余人”,那山谷里来往奔驰的大队明军难道都是鬼魂不成?
当然,信使听不出立花宗茂的瞎话,急忙回去向小早川隆景报告战况。立花宗茂也不愧是“刚勇西国第一”的名将,还有些勇气,强打精神立刻下令:“小野镇幸率七百人正面发起进攻,我率本部两千人从侧翼进攻,各军尽力向前,一定要打乱明军的阵势!”
轰然一声,大队骑兵冲下砺石岘,呼啸着向明军冲杀过来。
迎接这些倭寇的,仍然是乱箭如雨。
明军作战自有章法,这些套路都是在辽东与强敌恶战多年学回来的经验。
因为战场是狭窄的山谷,倭寇又同时从两个方向冲过来,明军很难像刚才那样专以骑射制敌,却仍然是箭雨当头一轮猛射,先对敌军造成削弱,然后避强击弱,集中兵马向小野镇幸所部迎面冲杀过去。两军顿时冲撞在一处,刀枪齐举拼命厮杀,一时间倭寇骑兵惨叫连连,纷纷坠马。
说起骑射功夫,倭子根本不懂;马上格斗之术,他们也远不及明军。
乱军之中,辽东参将李宁握着一根长矛四处寻找对手,忽然看见对面一个头戴桃形盔、身披金甲的倭奴也提一杆长矛正往这边冲杀过来,两人各自觑定对手面对面地冲刺过来,眼看到了近前,倭将一矛戳向李宁胸口,李宁侧身避过矛尖,右臂一抬,枪杆横扫而出,正打在倭将脸上,顿时翻身落马,这一下大概摔断了骨头,半天才挣扎着坐起来,李宁已经驳马回来,手起一矛把这个倭将捅死在烂泥里。
被李宁刺死的倭将正是立花家名将小野镇幸的弟弟小野成幸。此人一死,正面冲来的七百倭寇骑兵顿时大乱。查大受瞄准小野镇幸手下大将小串成重,一箭射去,小串成重应声落马,李宁在乱军中也兜截住一员倭将,只一合,刺敌于马下,正是小野镇幸部将安东常久。
战至此处,小野镇信所部已被明军彻底击溃,还没死的倭寇骑兵仓皇败退。明军腾出手来,立刻返身与立花宗茂的两千骑展开激战,双方在山谷稻田间反复冲突,不到半个时辰,倭寇骑兵主力已经伤亡过半,“刚勇西国第一”的立花宗茂身中数箭,好在盔甲厚重,运气也好,没被射死,带着残部落荒而逃。
立花宗茂手下这支骑兵部队不但是小早川第六军的绝对精锐,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岛国军队中的精锐劲旅,正因为拥有如此强锐的部队,立花宗茂才在众倭将之中得到“西国刚勇第一”的威名。
可惜立花宗茂所部完全无法与明军骑兵交战,刚一交手,倭寇骑兵被明军横扫马下,这支三千多人的骑兵部队很快被明军彻底粉碎,战后清点兵员,仅剩一千一百三十二人,也就是说上阵的三千两百名骑兵竟战死两千余名,占到全军兵力的七成。从战绩来看,这支倭寇中最强悍的骑兵部队表现得比普通步卒还要糟糕,原因何在?
很简单,倭寇的骑兵平时只和步卒交手,而明军骑兵更精于骑兵与骑兵之间的对决。
辽东铁骑的对手是蒙古人和女真人,这些人全都是能骑善射的彪悍战士,人人配有战马——有些蒙古骑士出战时甚至配有两三匹马,每天轮流换乘,以养马力,至于在马背上射箭,蒙古人还是孩子的时候就骑在羊背上练习这一招儿了。面对这样的对手,明军在马背上的刺杀和射术都必须比对手更强才行。
可倭寇军中极度缺乏骑兵,他们的骑兵部队平时找不到对等的敌手,每每上阵冲杀,都是以骑兵冲击步卒,如此一来,倭寇骑兵只擅长居高临下刺杀步卒,面对与他们一样坐在马背上高速冲锋的骑士,这些人甚至连怎么出刀都不会,至于在马上掌握平衡,快速向对手放箭,辽东兵人人精通此道,倭寇却完全没有这种技能,他们那一人多高的劣质“长弓”也无法满足这样的射击要求。
到今天为止,日本人仍然在使用传统“长弓”,而且把这种看起来很可笑的射术称为“弓道”。这就让我们有机会认识了古代日本军队的装备水平,而且单从“长弓”的外型结构就可以断定:古代日本骑兵基本不具备“骑射”之能。
骑术、射术、刺杀术三个方面倭寇皆远非明军敌手,面对辽东骑兵时,倭奴要末还没交手就被对方在中近距离用箭射杀,或者迎面交手时因为双方接近速度太快而手忙脚乱,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对手刺落马下。
在火器配置和使用方面,倭寇比明军落后一百年;在步、骑野战的战术方面,倭寇比明军落后了一千年。
有位大人物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这话放之四海皆准。
至于被丰臣秀吉称赞为“刚勇西国第一”的名将立花宗茂,在碧蹄馆他的精锐部队被明军彻底打残,后来的战斗中,这支“刀锋”部队再也没有任何战绩。
侵朝战争失败后,德川家康准备夺取丰臣幕府的政权,石田三成、小西行长拼命保护丰臣秀吉的遗孤丰臣秀赖,于是爆发了“关原之战”。在这场战斗中立花宗茂加入了石田三成的西军,想不到押错了宝,最后获胜的居然是德川家康。战后德川家康先是削夺了立花家的领地和俸禄,接着又看中立花宗茂的精锐部队,用一万石俸禄收买了他,于是当德川家康进攻大阪城、准备彻底干掉丰臣秀赖时,立花宗茂毫不犹豫地投靠了德川,对昔日的旧主子痛下杀手,战场上立了功,拿回了早先被德川家康夺去的领地和俸禄。
追随大友氏又背叛大友氏;追随丰臣家又背叛丰臣家,朝秦暮楚,背信弃义,这就是立花宗茂。
当然,咱们这么说并不是要“指责”立花宗茂。
作为一名“战国英豪”,立花宗茂的无耻行径在日本一点也不稀奇,翻开史书看一看,岛国军阀基本都是这副嘴脸,既不知忠义,又不识廉耻。要是跟黑田如水、加藤清正、岛福正则、小早川秀秋这帮人比,立花宗茂的人品还算很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