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中国美宿系列访谈(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殷文欢:时光不语,寒舍不同

【人物简介】殷文欢,寒舍创始人。

【坐标方位】北京、天津,海南、江苏、湖北

M:美宿志

Y:殷文欢

给喧嚣的城市找一个出口

M:您当初涉足民宿的初衷是什么?

Y:机缘巧合,一天,北京郊县的一个村干部联系到了我,说他们村出产的山楂品质很好,就是村庄太偏僻,路不好走,山楂很愁卖,希望我去收购他们的山楂。我一到那里,就被惊到。这个叫干峪沟的小山村,漫山遍野的7000株山楂树,结满了红彤彤的山楂果,40多座石头房子随性地分布在黄土地上。和很多空心村一样,干峪沟村只有十来个老人和孩子还在住着,那些没人住的院落,残败不堪。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是很传统,用老旧的方式挑水、劈柴、生火、做饭,饭点的时候,炊烟就从院里飘出来,这个场景既陌生又熟悉。我们已经习惯了城市,城市热闹,可是也狭小。平时想和朋友聚会,去餐厅太吵,家里地方又太小,如果有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周末和朋友来小聚,聚完还有各自的休息空间,那该多好!这样的想法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城市越来越拥挤喧嚣,人们总是需要一个出口去放松,去调整的。这个出口是什么?就是自然乡野,就是丛林山谷。在自然的地方打造一处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高端生态度假目的地,应该会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M:开发之初的困难主要是什么?

Y:刚开始做开发喜忧参半,虽然我们兴致勃勃,但是村民也有反对的声音,他们有自己的顾虑。这个项目会不会改变他们原本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村里的院子、建筑,是要留给子孙后代的,租出去后,还是不是他们的房子?租给我们后,能不能保证村民收入增加?不仅要解决宅基地,还有自留地,集体果树,还有之前闲置的一些老百姓共建的资源等,这些资源到底怎么核算是难点。村民参照县城及县城旁边的改造村和搬迁村的拆迁条件来考虑我们给出的政策,有很多质疑和反对,往前推进非常艰难。

在具体实施上,也有很多的困难。第一,因为政策红线多,比如村民宅基地的房子能不能用于经营。第二,经营者也有限制,只能是本村的村民,那我们作为外来人可不可以有同等的待遇。第三,消防能不能过,如果前置的条件都不能够认同,那么也不可能拿到工商部门的经营许可。后面包括卫生防疫相关的证件、税务局发票等都是一连串的问题。

M: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Y:我们首先和支持我们的本地人及村干部一起讨论,经过讨论以后,决定以租赁的方式来解决。法律只支持租赁20年,我们想有更长的租期,找了很多的律师一起参与筹划设计,最终找到了一个路径,政府接受,老百姓也欢迎。具体来说就是合作社加进来,成立一个合作公司,给老百姓的房租变为分红。以成立合作社的形式,把村民的利益集合在合作社里,让他们作为项目的工作者来参与。这样一来,村民不仅可以作为工作人员来工作,也可以把一些农产品,比如果品、蔬菜、柴鸡蛋等,通过我们的平台卖给消费者。

形成利益共同体后,问题就好解决多了。从过去的七八年来看,应该说还是蛮成功的,个别的老百姓有些特殊的诉求,我们也能够接受,而且也有很好的路径去化解。

机遇与挑战

M:寒舍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Y:我们一直都强调,企业对社会、对员工,是有责任的,同时要讲经济效益。我们寒舍文旅在河北、吉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顺利扩张,也和我们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文化有密切关系,事实证明,效果很好。那些曾经废弃的民居、宅院、米仓、围龙屋,在我们注入统一的管理模式、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市场营销和网络体后,它们摇身一变,成为设施齐全、设计古朴的,适于旅行度假的非标住宿酒店。水岸寒舍、湖畔寒舍、海岛寒舍、田园寒舍、老家寒舍都是这么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

M:寒舍未来发展有什么计划?

Y:在我国很多的市县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有大量好的、分散的小酒店资源,这些资源的持有者很多是市县政府下面的旅投(旅游投资)或者城投(城市投资)公司。这些小酒店或者小的公共空间当初是作为外部招待的用途。随着这几年国家政策发展,这些物业已经发挥不了当初的用途,政府就希望找一些运营比较优秀的企业把资源盘活。作为我们寒舍品牌的延伸,我们跟政府有很多接触,帮助政府把一些闲置资产利用起来,发挥它的价值,实现政府、企业和当地百姓的多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度假需求在快速增长,非标住宿产业在未来有很大的空间,国内很多省市都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希望把寒舍品牌成熟的管理经验,通过输出托管来实现收益,这是我们除直投以外的又一个比较大的经营板块。

现在是5G时代,我们将来要通过与国内外电商平台的密切合作,将寒舍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发挥出来,为人们旅游出行提供一处“住进旧时光”的超凡体验,也为新时代乡村“青山绿水”“扶贫攻坚”的国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旅游到度假

M:您对民宿和精品度假酒店如何理解?

Y:在转行民宿之初,我曾带着妻子去西方的民宿、非标酒店看看,获得一些灵感和经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家民宿,是位于加拿大落基山脉上的三峡谷(THREE VALLEY GAP)中的一座精品酒店,说是酒店,我觉得应该叫度假小屋更恰当。在我的理解里,度假是在一个地方沉浸下来,我把它叫作短暂的隐居。

我第一次走进那个度假小屋的时候,看见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家正在帮客人们烤肉。我当时想,这么大岁数早该退休了,后来我知道,他已经70岁了,可还在从事这个行当。酒店的服务员也不是国际酒店里那样清一色的年轻漂亮的服务员,他们很多年纪都很大了,都是本地人。主人帮你烤肉,照顾你,晚上还会为你做一些表演,向你展示当地文化,很有家的感觉,又融入大自然中。导游告诉我们,老人是这儿的老板,他们夫妻20岁就来到这里,这座小屋里的一切都是夫妇俩50年里慢慢摸索、积累而成的,夫妇俩用尽一生的心血去琢磨,怎么让住在这里的人们欣赏到最好的景、最好的月光、最好的星空……这一切要做到位很难,所以他们做得很慢,但确实非常有味道。这样的旅游产品在当时的国内来说,是十分稀缺的,这样的产品实在是太有市场了。

这次独特的体验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和启发,山里寒舍也由此重新定位,立志要成为乡村度假精品酒店。同时,寒舍品牌也定位为精品度假酒店,这一定位的确定,给日后寒舍品牌在全国的布局指明了方向。

M:据了解,寒舍已经在日本和法国等地进行海外布局?

Y:是的。我们在日本北海道和法国波尔多开设了分店。我们买下有当地特色的屋子,配上管家和阿姨,料理旅游周边服务和家务。从管家到阿姨都是中国人,就是为了方便与中国客人沟通。管家负责料理客人们的旅游周边配套服务,比如租车、去景点玩儿、带你体验当地生活等;阿姨都在50岁以上,主要负责打扫卫生等家务活。

我喜欢隐士的风格,也乐于去体验“静”的元素,乐于它融入我们的旅游产品中。我相信,未来的旅游会慢慢地演变成度假,是那种不带任何情感负担、应酬压力,买张机票就去的很放松的状态。倒完时差,就去教堂里唱唱歌、去二手市场淘淘旧货,去自由市场买点菜。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向深度游、体验式旅游的转变,这是旅游度假产业的大洗牌,也是人们重新认识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的契机。

M:寒舍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计划?

Y:针对未来文旅市场的需求,寒舍文旅重点打造了家庭农场项目。

我们将重点针对客户群体深耕细作,除了让客户感受到作为农场主人高品质的实际体验感,还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了定制化管家服务,让产品更有温度。全球换住政策的加入,也体现了寒舍文旅强大的企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