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未来已至,组织正在变异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时代,没有一个人能用经验去面对。

人工智能、5G、云计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那么,我们所处的组织又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呢?

让我们从“组织”的视角,看看其正在发生的三个变化:

第一,这是一个“快跑”时代,需要“敏捷组织”快速应对变化。

仅仅三年时间,拼多多等一大批互联网创业公司就上市;一年内,某淘宝主播快速爆红,年入3000万元、入住上亿元豪宅……我们看到在这个时代,任何产品、企业甚至个人都有可能爆红,但又可能快速陨落。我们意识到在5G时代,不仅网速加快,所有事物的生命周期也前所未有地加快。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不到3年,集团企业7 ~ 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中国竟然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

面对竞争,面对变化,未来组织会进化成为“敏捷组织”。

我有一家客户是传统的电梯制造企业。他们的年产量超过韩国加日本的总量,但全集团员工却不到200人。机器手替代工人,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减掉2/3管理人员,根本不需要庞大组织。企业越来越希望组织能够“瘦身”,特别是面对疫情这种危机时,对于劳动密集型组织而言,人工成本是巨大的成本负担。

从组织的结构上,如今很多新兴行业的组织已不再是稳定的传统金字塔结构,而是在动态变化中,快速组建团队、快速解散团队的敏捷型组织。未来工作也不一定有长期聚集场地,不一定有长期合约,只要有用户需求,就一起串联协同起来满足客户需求。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职业、新的工作方式。

新生代员工也不愿意像老一辈那样一家子在一个工厂工作一辈子。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将会经历不同职业、多家企业、新的行业。未来职业发展也未必是同行业直线升职,而有可能是不同职业体验的叠加。

那么问题来了,像陀螺一样惯性自动旋转的你,是否想象过5年后、10年后自己会在做什么样的新工作呢?

第二,这是一个“贬值”时代,需要“创新组织”来不断创造价值。

领英发布的《2019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中,2018年全国薪酬增速仅6.4%。我们赚钱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的速度。但比这个更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本身的价值也正在加速贬值。

我父亲是当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回老家就是稀缺人才资源,轻松进入机关,火速升职。而我毕业的时候,大学生已然开始不值钱。201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843万,出国留学人数也超过66万。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发展的人数也逐年增加,2018年留学归国与出国留学人数占比也已经升到85%。

学历价值、海归价值都在贬值,那就多积累经验?没那么简单!经验价值也在贬值。如今的新媒体营销、抖音运营这些很火爆的课程老师都是“90后”达人。相比多年的资历,可引流、可变现的创意和掌握智能工具的新玩法对于大众而言貌似更有价值。

所以,未来组织必然是“创新组织”,所需要的也并非简单执行的员工,而是具有创解力,即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人才。

既然所读的书、工作经验、所赚的钱都在贬值,你身上是否拥有能够让自己保值增值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护城河吗?

第三,这是一个“无边界”时代,需要“共生组织”构建超链接。

中国爆发新冠疫情让美国的特斯拉和苹果公司推迟新品交付,因为大部分零部件都在中国甚至武汉生产。日本发生地震还能影响到我一个朋友的季度奖金,因为他所在的半导体公司的关键零部件只能从日本几家供应商采购。地震会影响下个月零部件价格,从而影响成品的利润,当然也会影响到他的绩效奖金。

世界如此深度联结,我们的组织和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无边界”。

地域上,市场无边界。一个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整合全球人才。例如,VIPKID就让北美地区的英语老师为中国小朋友教英语。从人才竞争角度,我们的人才市场已然成为全球市场。跟你竞争的根本不是你身边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的小伙伴,而是全球的各类人才。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猛烈趋势虽然被疫情所影响,我们国家也提出“内循环”的概念,但随着疫苗的开发、疫情的控制,未来依然阻挡不了全球产业链的协作。如今的世界,已不可能每个国家永远关起门来各自内部循环。

产业上,行业无边界。企业竞争出现跨界“打劫”。例如,影响“康师傅”方便面销量的未必是“统一”,而是“美团外卖”,因为有了外卖大家不吃方便面。影响“美团外卖”的未必是“饿了么”,而是“摩拜单车”。因为,大家可以更方便地去吃现做的热气腾腾的饭。

组织内,职位竞争也会出现跨界。例如,人力资源总监完全有可能让销售经理担任,因为他才最懂得业务,也最懂得业务需要什么样的人。谁也不知道明天替代你职位的人会从哪个完全不同的行业挖来。

所以,未来组织将会是共同创造价值的“共生组织”。

组织内,完全可以打通部门之墙;组织外,也可以连接全世界的人才外脑,且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也会是无边界的。我做咨询顾问初期原本也很介意咨询内容的边界,但后来我们的宗旨变成只要客户有需求、有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大到战略、小到老板演讲的PPT(演示文稿)美化,甚至年会宣讲企业文化,我都会去站台。

试问,在这样一个超链接时代,每天只见方圆1平方米隔间同事的你,只做驾轻就熟的一种职能工作的你,只了解一个传统行业的你,只待在一个城市的你,如果哪一天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现在的组织,你是否有足够的底气以“你自己的名义”与世界连接,还能够让你的价值变现甚至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