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华为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的基本方针是,让优秀员工在最佳的年龄、最适合的岗位上,做出最大的贡献,得到合理的回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天赋和才能,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5.1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人才标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存在一个生命周期,企业发展亦是如此。一般企业都会经历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到衰退、消亡的过程,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见图2.8)。企业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行业前景、企业战略、人才和资源等,其中人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图2.8 企业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企业要想实现健康长久发展,必须清楚地知道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即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来确定人才标准,然后根据人才标准去找合适的人才。
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它已经成功跨过了险象环生的初创期,经历了快速成长壮大的发展期,如今正处于稳步发展的成熟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华为对于人才的标准是随发展需求不断变化和调整的。
华为最开始的10年处于初创期,那时华为的目标是活下去,需要的是既有技能又有态度的人才,技能和态度是当时华为选人用人的关键标准。当时华为还没有知名度,只能在小范围内寻求技术人才,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以及华南理工等学校进行招聘,招聘对象主要是工科出身的技术人员。华为最初10年既是野蛮生长的时期,也是产生隐形冠军的时期,华为轮值董事孙平、技术天才郑宝用、华为前董事长孙亚芳都是在这个时期加入华为的。
进入快速发展期后,华为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对高学历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为了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华为提出了“公司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因此,在发展期华为对人才的标准是要能够像狼一样嗅觉敏锐、团队意识强、进攻性强,如狈一样聪明、细心、策划能力强。
1997年,华为在《建立一个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组织和机制》中明确提道:“我们要把目标瞄准世界上最强的竞争对手,不断靠拢并超越它,才能生存下去。因此,公司在研发、市场系统必须建立一个适应‘狼’生存发展的组织和机制,吸引、培养大量具有强烈求胜欲的进攻型、扩张型干部,激励他们像‘狼’一样嗅觉敏锐,团结作战,能不顾一切地捕捉机会,扩张产品和市场。同时培养一批善统筹、会建立综合平台的狈,以支持狼的进攻,形成狼狈之势。狈在进攻时与狼是形成一体的。只是这时狈用前腿抱住狼的腰,用后退蹬地,推狼前进。”
进入成熟期的华为,业务种类和范围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除了研发技术人员,对管理、财经、小语种、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人才标准方面,华为建立起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包括干部标准和专业任职资格标准,并且将其用于人才管理实践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今的华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在成熟期成功地让企业转入第三次创业,建立面向未来的人才标准,储备和培养好面向未来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2.5.2 岗位挑战不同,人才标准不同
企业设置岗位的目的是要完成某一特定任务,不同岗位所要承担的任务和面临的挑战会存在差异,对人才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华为很重视公司内部人与岗的匹配,针对人才金字塔对应的不同层级岗位的任务要求,提出了差异化的人才标准。
基层员工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基层业务或负责项目的具体执行工作,为工作成果负责。因此,《华为基本法》对于基层员工的人才标准是:首先,要具备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精神;其次,应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在公司的各职能工作中发挥作用。
业务骨干需要承担本领域业务模块职责或部分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实现业务目标。因此华为针对业务骨干的标准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够牵头完成公司赋予的研究开发、技术革新、安装部署等任务,也能够胜任一定的技术管理工作。
基层管理者需要承担基层实体组织的管理责任,承担基层人员管理责任、基层业务运作管理职责,协助高层管理者达成战略分解的业务目标。因此华为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熟悉分管领域的任务要求、工作职责,能够较好地规划、安排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保证工作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具备较高尚的人格魅力、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及时协调、处理好职责范围内运营、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业务专家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本职能领域的业务、技术规划,牵引专业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引领商业创新,主导专业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为战略制定与执行及商业成功提供专业能力和决策支撑。因此,华为对于业务专家的标准是:专业技术素养极高,学术态度严谨,逻辑思维缜密,能够较好地引领科技团队,完成公司赋予的产学研任务;同时,具有较强的全局意识、大局意识,能够与公司其他部门积极沟通、配合,将各部门的力量整合、转化为公司的创新力、生产力;此外,还要能够紧盯国际前沿,制定公司在行业领域中的发展规划和中长期战略,引领公司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职能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职能领域的业务规划,管理专业职能,承担流程管理和决策责任,培养专业的组织能力,并且作为本职能领域的代表,为商业成功提供支撑。因此,华为对于职能管理者的要求是:具备由外而内(Outside-in)的思维、战略思维、专业洞察力、协作与影响力;具备较强的企业经营意识、组织协同意识,能够有效协调资源,优化内部运作。
商业管理者需要负责本组织从战略规划到战略执行的全流程管理,全面管理经营活动的端到端综合业务,直接承担商业风险和经营结果责任。因此,华为对商业管理者设定的标准是:要具备与积累全面经营管理的跨领域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经验,并且能持续提升战略思维、组织建设能力,以驱动组织进一步发展;要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开拓意识,能够开创业务新局面。典型岗位包括业务总裁、地区部总裁、大T部长、国家代表、BU总裁(产品线总裁)、子产品线总裁、产品领域总经理。
2020年8月31日,在华为的战略预备队学员和新员工座谈会上,任正非提出华为将来的岗位分为3个类别:职员类、专家类、管理类,不同岗位的要求不同。
第一类是职员类,也叫专业化岗位。这些岗位对年龄没有限制,也没有职级限制,只要有力气按得动键盘就行了。
第二类是专家类。专家要快速适应社会变化,赶不上时代变化就会掉队,华为没有收容队。初级专家应该一专多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再想别的;中级专家要一专多能或两专多能;高级专家要有场景化的合成作战能力。比如,现在你说只懂1G、2G,那是要被淘汰的;如果你懂3G、4G,可以作为师傅带带徒弟,完成产品线生命周期管理。
第三类是管理类。主官和主管每年强制性末位淘汰10%,即使全优秀这个指标也是硬性的,这样才会有新的血液循环。根据AT团队改组的文件,实行任期两年制,使用的方法是“君权神授”与“民主推举”两者结合,对AT成员的履责形成合理的制约。
可见,针对不同的岗位,华为的人才标准是不同的,唯一不变的标准是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要能够满足岗位的要求。企业的每一个岗位面临的挑战不同,企业应根据岗位的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设定合适的人才标准,以岗定人,量才授职,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人与岗位的匹配度,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个岗位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2.5.3 商业环境不同,人才标准不同
商业环境不仅会影响企业业务发展,也会影响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工作,影响企业的用人标准。在华为发展的过程中,商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华为的选人用人标准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华为发展早期,国内市场对交换机的需求很大。为了尽快占领国内市场,华为在用人上倾向于冒险,不问出身只看能力。那时候华为常常出现20岁出头的年轻人1~2年内被“火箭”提拔3~5次的情况,26岁就成了公司二把手的郑宝用就是最好的例子。
1989年,郑宝用进入华为工作,这个时候正是国家急需交换机的时候。当时国内通信市场几乎被西方先进企业占据,这些企业的产品长期垄断通信市场,但由于产品价格高昂,造成国内电话的装机费居高不下,很多家庭都没有能力安装电话机,所以国外的企业也没有大量供货,这样一来装固定电话需要排队,一个中等城市的家庭甚至需要排上半年的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家庭安装电话需花费4000多元,企业用户更是需花费5000元左右,这也是电话在当时的中国不能迅速普及的原因。
但经济短缺时期的中国对交换机的需求量非常大,家庭和企业没有能力购买价格高昂的国外产品,于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涌现了20多家国营交换机厂家,华为就是其中一家。就在华为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华为大胆地起用24岁的郑宝用负责交换机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并且主要负责华为的产品投放工作。当时华为选择与国内厂家合作一起完成过流防护器件的开发工作,虽然技术难度很高,工艺要求非常复杂,但华为和合作方仍坚持在15天内开发出样品。为了保证实现华为的目标,郑宝用带领各个部门立下军令状,并且对交换机的开发人员说:“你们研制吧,开发出来我保证卖出去10台、8台的!”果然,华为产品投放市场的第二年,就赚了3亿元人民币。
几年的市场运行情况证明了华为选用郑宝用这一举措是非常明智的,华为的防护方案效果果然非常理想,不仅彻底解决了国家电信网络线路复杂的问题,还帮助用户实现了直接使用220V交流电、不必依赖高压就能正常通话。在这个巨大的“坑”中,华为选用初出茅庐的“小萝卜”郑宝用,成功抓住了关键机会。自此,华为正式推出了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研发的C&C08万门交换机。
在后续的完善和研发改进之后,郑宝用带领研发团队实现了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在技术上的大幅提升,产品不仅是国内一流的,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5年产值高达13亿元。在C&C08程控交换机之后,郑宝用在C&C08一体化网络平台、用户光纤接入网等多个领域也都取得了新的成果。这也是郑宝用26岁就成为华为公司二把手的原因。
从1995年开始,西方的电信供应商如爱立信、诺基亚、朗讯、阿尔卡特等进入中国,开始抢占中国市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华为当时才刚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期,没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大大影响了华为的发展。为了激活人才,华为在1996年策划了“集体大辞职”事件,用竞聘的方式淘汰了一部分不能胜任岗位的员工,也激活了大批能力强、乐于奋斗的人才。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华为在1997年开始与合益公司合作进行人力资源改革,探索构建公司的职位体系、薪酬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员工能力素质模型;之后,华为又借鉴学习英国的NVQ,解决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问题。到1999年,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形成,人才标准也逐渐确定下来。
如今,商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华为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提出人才要有好的心态:“大家一定要有好的心态,输了就踏踏实实回去做工作,越是有这种心态就越容易成功。当你抱着一定要成功的希望,心中的杂念太多,反而不成功。”同时,华为还提出面对当前情况,每个人都要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中心,多产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