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安寝
【题解】
本篇主要论述老年人的睡眠问题。
作者首先指出,获得安眠的要领在于“清心为要”,而要做到“清心”又绝不是容易的事,必须要有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欲无求的心态,才可以“平居静养”。具体方法是,入寐时可以运用“操纵”二法来驾驭心神,切忌不能“心欲求寐”。同时,作者还介绍了许多睡眠要求,比如:睡觉姿势、睡觉时间、睡觉环境等等。其中的要点有:勿仰卧、寝安常、卧转侧、缩足睡、冬宜冻脑、腹部宜暖、饭后不能马上睡觉、睡前不能大声呼叫、应该灭灯睡觉,以及寝衣制作等等。
睡眠障碍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据统计六十至九十岁人群中百分之八十至九十有睡眠障碍,而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持续的睡眠不足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有人提出,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家庭成员要主动参与改善老年人睡眠的工作,帮助老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为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老人倍感亲切和安慰,情绪乐观,才能有好的睡眠。从本篇的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这些经验方法确实是来自于作者的生活实践,对于解决现代老年人睡眠问题,有众多可以借鉴之处。
少寐乃老年大患。《内经》谓①:卫气不得入于阴②,常留于阳,则阴气虚,故目不瞑③。载有方药,罕闻奏效。邵子曰④:“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又曰:“神统于心。”大抵以清心为切要,然心实最难把捉。必先平居静养,入寝时,将一切营为计虑举念即除⑤,渐除渐少,渐少渐无,自然可得安眠。若终日扰扰,七情火动⑥,辗转牵怀,欲其一时消释,得乎?
【注释】
①《内经》:即《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约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建立了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论治”及“养生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卫气:中医学名词。为人体中饮食水谷所化生之精气,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③瞑:闭目安睡。
④邵子:指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谥康节。河北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北宋哲学家、理学家。著有《皇极经世》等。
⑤营为:操劳的事。
⑥七情:中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
【译文】
睡觉少是老年人最大的忧患。《黄帝内经》认为:因为人的卫气不能进入阴分,常留在阳分,因此阴气虚弱,所以不能闭目安睡。古代医书中记载有安眠的药方和药物,很少听说有见效的。邵雍说:“醒的时候,人的神气停留在眼;睡的时候,人的神气停留在心。”又说:“神由心统摄。”这些说法,大都是要使心神清静为关键,但是心实在是最难把握的。首先必须平素静养,睡觉时,要将所有操劳、谋划的事,一动念头即刻消除,这样妄想杂念就会越除越少,逐渐消失,自然能够安然入睡。如果整天因为杂念扰动,七情搅动心火,辗转反侧,牵挂难舍,想要把杂念在短时间内消除,怎么可能做到呢?
《南华经》曰①:“其寐也魂交②。”养生家曰:“先睡心,后睡目。”俱空言拟议而已③。愚谓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④,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⑤,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乡之路。
【注释】
①《南华经》:即《庄子》,由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后被尊之为《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②其寐也魂交:见《庄子·齐物论》。意谓在梦中精神交接。
③拟议:揣度议论。
④返观:亦作“反观”。谓返观内视。丹田:道教内丹术语。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处,为藏精之所,被各门各派气功或运气方法广为引用。上丹田为性根,下丹田为命蒂。性命交修,便可以打通大、小周天,达到炼神还虚的境界。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储藏精、气、神的地方,因此对丹田极为重视,视为“性命之根本”。此处当指下丹田。
⑤杳渺无朕:幽渺无迹。朕,迹象。
【译文】
《南华经》说:“睡梦中精神交接。”养生家说:“先让心睡眠,后让眼睛睡眠。”这些话都是凭空揣度议论而已。我以为睡眠有“操纵”两个方法:操法,比如意念集中灌注于头顶,默默地计算自己鼻子呼吸的次数,以及返观下丹田等等,使心神有一个安放处,就不会纷乱驰骋,这才可能进入睡眠状态;纵法,放任自己神思畅游在无边无际的地方,也可以慢慢进入朦胧的境界。最忌讳的是,心里想着要入睡,那么就更难睡着了。因为醒与睡的交界时刻,断然不是意想所能奏效的,只有忘了睡眠,使用心神的或操或纵之法,都可以通达安然入睡之路。
《语》曰①:“寝不尸②。”谓不仰卧也。相传希夷安睡诀③:左侧卧则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间;右侧卧反是。半山翁诗云④:“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此果其睡方耶?依此而卧,似较稳适,然亦不得太泥,但勿仰卧可也。
【注释】
①《语》:指《论语》。
②寝不尸:出自《论语·乡党》。谓睡觉不能像死尸一样仰面挺着。
③希夷:即陈抟(?—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后移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和《先天图》。
④半山翁:指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神宗时为相,锐行新法,因反对者众多,未获成功。封荆国公。卒后谥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集》。
【译文】
《论语》说:“睡觉不能像死尸一样挺着。”这是说睡眠不要呈仰卧位。传说希夷先生有安睡的妙诀:向左侧卧就屈左足、左臂,用左手上托头部,伸展右脚,把右手放在右大腿上;向右侧卧则姿势与此相反。王安石诗说:“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这真的是他的睡眠方法吗?按照这个方法睡眠,似乎比较安稳舒适,然而也不能过分拘泥,只要不仰卧睡眠就可以了。
《记·玉藻》曰①:“寝恒东首。”谓顺生气而卧也。《保生心鉴》曰②:“凡卧,春夏首向东,秋冬首向西。”愚谓寝处必安其常,《记》所云“恒”也。四时更变,反致不安。又曰:“首勿北卧③。”谓避阴气④。《云笈七签》曰⑤:“冬卧宜向北。”又谓乘旺气矣。按:《家语》曰⑥:“生者南向,死者北首。皆从其初也⑦。”则凡东西设床者,卧以南首为当。
【注释】
①《记·玉藻》:指《礼记·玉藻》。《礼记》,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玉藻》篇从服饰、玉佩、冠饰、车马饰、笏的装饰等多个方面较为集中地记载了周代贵族服饰的礼制规定和日常行为规范。
②《保生心鉴》:气功养生著作,明代铁峰居士著。书中对修炼要领、脏腑配经络、经络配四时等都有详细的图说;重点介绍了二十四气导引图,分述二十四节气的练功方法及所治疾病,图文并重,对后世医疗气功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③首勿北卧:语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
④阴气:寒气,肃杀之气。因为北方属水,水性寒凉。
⑤《云笈七签》:宋张君房编撰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道教称书箱为“云笈”,道书分为“三洞四辅”七部,故是书题名《云笈七签》,即掇取云笈七部精英之意。张君房,字允方。岳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北宋真宗景德年间进士。
⑥《家语》:即《孔子家语》,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现存的《孔子家语》是由三国时王肃搜集并撰写的十卷本。
⑦皆从其初:谓此等礼制来自上古中古,不是现代之礼俗。
【译文】
《礼记·玉藻》说:“睡觉时头应该总是朝东方。”意思是顺应东方生发之气而卧。《保生心鉴》说:“凡是睡眠,春天、夏天头应该朝东睡,秋天、冬天头朝西睡。”我认为睡觉的朝向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不变,正如《礼记·玉藻》所说的“恒”。四时更换变化,反而会导致睡眠不安。《千金要方·养性》又说:“睡觉头不要向着北。”说这样可以避阴气。《云笈七签》里说:“冬天睡觉头应该向北。”说这样可以承接北方当令的旺盛之气。按:《孔子家语》里说:“活着的人,头朝南睡;死了的人,头朝北。此等礼制来自上古中古,不是现代之礼俗。”由此可见,凡是东西方向设置床位的,睡觉时头朝南面为恰当。
卧不安,易多反侧①。卧即安,醒时亦当转动,使络脉流通。否则半身板重,或腰肋痛,或肢节酸者有之。按:释氏戒律②,卧惟右侧,不得转动,名吉祥睡。此乃戒其酣寐,速之醒也③,与老年安寝之道正相反。
【注释】
①反侧:辗转反侧。
②释氏:“释迦”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
③速:催促。
【译文】
睡得不安稳,容易辗转反侧。睡即使安稳,醒来的时候也应当翻身活动,使经络流通顺畅。否则,会使半身呆板沉重,或者腰部、肋部疼痛,或者四肢关节酸痛。按:佛家戒律,睡觉只能向右侧卧,不能转动,叫吉祥睡。这是防止睡得过死,促使其早点睡醒,与老年人安眠的方法正好相反。
胃方纳食,脾未及化,或即倦而欲卧,须强耐之。《蠡海集》曰①:“眼眶属脾,眼开眶动,脾应之而动。”又曰:“脾闻声则动,动所以化食也。”按:脾与胃,同位中州②,而膜联胃左,故脉居右而气常行于左。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之气。《续博物志》云③:“卧不欲左胁。”亦此意。食远则左右胥宜④。
【注释】
①《蠡海集》:明王逵撰。分天文、地理、人身、庶物、历数、气候、鬼神、事义八门,皆即数究理,推求天地人物之所以然,虽颇穿凿,而亦时有精义。王逵,约生活于明代洪武、永乐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博物学家。
②中州:古豫州地处九州之中,称为中州。脾在人体中间部位,中医称之为中州。《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六腑膈下三脏应中州。”《难经·四难》:“脾者中州。”
③《续博物志》:宋李石撰。其书以补张华《博物志》之所未备。包括天象、山川地理、历史人物、草木虫鱼及神仙方技等内容。李石(1108—?),字知幾,号方舟。资州资阳(今四川资中)人。好学善属文,风调远俗。
④胥(xū):全都。
【译文】
胃里刚刚吃进了食物,脾还没来得及消化,如果感觉疲倦马上想去睡觉,必须打起精神忍耐住。《蠡海集》说:“眼眶统属于脾,眼睛睁开眼眶即动,脾脏也随之活动。”又说:“脾脏听到声音就活动,活动用来消化食物。”按:脾和胃,都位于人体中部,脾靠一层膜连接在胃的左边,所以脉在右边而气常行于左侧。如果饭后一定想睡觉,应该右侧卧,以舒畅脾胃的气机。《续博物志》说:“睡觉不应该压迫左胁。”也是这个意思。如果饭后时间很久,左侧卧、右侧卧都可以。
觉须手足伸舒,睡则不嫌屈缩,《续博物志》云“卧欲足缩”是也。至冬夜,愈屈缩则愈冷。《玉洞要略》曰①:“伸足卧,一身俱暖。”试之极验。杨诚斋雪诗云②:“今宵敢叹卧如弓。”所谓愈屈缩愈冷,非耶?
【注释】
①《玉洞要略》:张杲著。道教著作。
②杨诚斋雪诗:指宋杨万里《霰》诗。杨诚斋,指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诗人”,被奉为当时诗坛宗主。传世诗作有四千二百首。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等传世。其《霰》诗为:“雪花遣霰作前锋,势颇张皇欲暗空。筛瓦巧寻疏处漏,跳阶误到暖边融。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方讶一冬暄较甚,今宵敢叹卧如弓。”
【译文】
清醒时,应该手足伸展舒张,睡觉则可以屈缩身体,《续博物志》说“睡觉应该让脚蜷缩”就是这个意思。但到冬天夜里,越屈缩就越冷。《玉洞要略》说:“伸开脚睡,全身都暖和。”我尝试后极其灵验。杨诚斋的雪诗说:“今宵敢叹卧如弓。”所谓越是屈缩身体就越觉得冷,不是吗?
就寝即灭灯,目不外眩,则神守其舍。《云笈七签》曰:“夜寝燃灯,令人心神不安。”《真西山卫生歌》曰①:“默寝暗眠神晏如。”亦有灭灯不成寐者,锡制灯笼,半边开小窦以通光,背帐置之,便不照耀及目。
【注释】
①《真西山卫生歌》:南宋真德秀撰。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号西山,后世称其“西山先生”。浦城(今属福建)人。著名理学家。
【译文】
就寝后当即灭灯,眼睛不受到外物的迷惑,神就会安守于心。《云笈七签》说:“夜晚睡觉点灯,使人心神不安。”《真西山卫生歌》说:“默寝暗眠神晏如。”也有灭了灯不能睡觉的人,用锡纸制作灯笼,半边开小孔用来通光,背着床帐放置,就不会照耀到眼睛了。
寝不得大声叫呼。盖寝则五藏如钟磬不悬,不可发声。养生家谓多言伤气,平时亦宜少言,何况寝时?《玉笥要览》曰①:“卧须闭口,则元气不出,邪气不入。”此静翕之体②,安贞之吉也③,否则令人面失血色。
【注释】
①《玉笥要览》:邱处机著。邱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为金、元之际著名道士。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龙门派祖师。邱处机遗著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蹯溪集》和《鸣道集》等。
②翕(xī):闭合。
③安贞:谓静而正。语本《周易·坤·彖》:“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
睡觉后不能大声叫喊。因为睡觉后人的五脏就像钟磬不再悬挂在架子上,不能再发出声音。养生家认为多说话伤气,平时就应当少说话,更何况睡觉时?《玉笥要览》说:“睡觉时必须闭住嘴巴,这样元气就不会外泄,邪气也不会进入体内。”身体保持安静收敛的状态,就会安定健康,否则就会使人颜面失去红润之色。
头为诸阳之首。《摄生要论》曰①:“冬宜冻脑。”又曰:“卧不覆首。”有作睡帽者,放空其顶,即冻脑之意。终嫌太热,用轻纱包额,如妇人包头式,或狭或宽,可趁天时②,亦惟意所适。
【注释】
①《摄生要论》:吴朏所著养生著作。吴朏,生卒年不详,号冰蟾子。华亭(今上海)人。
②趁:顺应。
【译文】
头部为诸阳经会聚最多的地方。《摄生要论》说:“冬天应该让大脑受冻。”又说:“睡觉不应该蒙住头。”有制作睡帽的人,把帽子顶部露空,就是冻脑的意思。戴睡帽嫌头部太热,可用轻纱包住额头,就像妇女包头的样子,或者狭窄,或者宽大,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做。
腹为五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①,更宜加意暖之。办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②,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及麝诸药装入③,可治腹作冷痛。段成式诗云④:“见说自能裁衵肚,不知谁更着帩头⑤。”注:“衵肚,即今之兜肚。”
【注释】
①下元:中医指肾气。
②蕲艾:蕲州所产的艾草。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的功效。
③姜:此处指干姜,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枝:桂枝,味辛、苦,性温。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的功效。麝:麝香,味辛,性温。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
④段成式(?—863):字柯古。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家中藏书甚多,博闻强记。工骈文,与温庭筠、李商隐齐名,诗多华艳。著有《酉阳杂俎》,为唐人笔记中著名作品。
⑤见说自能裁衵(rì)肚,不知谁更着帩(qiào)头:出自段成式《嘲飞卿七首》之四:“柳烟梅雪隐青楼,残日黄鹂语未休。见说自能裁衵腹,不知谁更着帩头。”肚,一作“腹”。见说,听说。衵,贴身的内衣。帩头,古时男子束发用的巾。
【译文】
腹部是五脏的总会,所以腹部本来就是喜欢暖和的。老年人下焦元阳虚弱,更应该特别留心温暖腹部。可以制作兜肚,把蕲艾捶软平铺均匀,再用丝绵蒙盖,细针密线缝好,不要让它散乱成块。晚上睡觉一定要戴上,平时也不能轻易脱掉。又有人用干姜、桂枝以及麝香等药装进兜肚,可以治疗腹部冷痛。段成式的诗说:“见说自能裁衵肚,不知谁更着帩头。”注:“衵肚,即是现在的兜肚。”
兜肚外再加肚束,腹不嫌过暖也。《古今注》谓之腰彩①,有似妇人袜胸②,宽约七八寸,带系之,前护腹,旁护腰,后护命门③,取益良多,不特卧时需之,亦有以温暖药装入者。
【注释】
①《古今注》:晋崔豹撰。分舆服、都邑、音乐、鸟兽、鱼虫、草木、杂注、问答释义八类,对古代和当时各类事物进行解说诠释。崔豹,字正熊,一说字正能。惠帝时官至太傅。
②袜(mò)胸:即抹胸。俗称兜肚。
③命门:中医学一般有三种含义:一、在五脏学说中指肾脏,即左肾右命门之说。《难经·三十六难》:“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二、在经脉学说中指督脉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三、在《黄帝内经》中指眼睛。中医学认为命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蕴藏先天之炁,集中体现肾的功能,对五脏六腑的功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作者此处指第二种含义。
【译文】
兜肚外面再加一条肚束,腹部越温暖越好。《古今注》把这种肚束叫做腰彩,好像妇人的兜肚,宽约七八寸,用带子系住,前面保护腹部,旁边保护腰,后面保护命门,好处很多,不只是睡觉时需要,也可以把温性药物装入使用。
解衣而寝,肩与颈被覆难密。制寝衣如半臂①,薄装絮。上以护其肩,短及腰,前幅中分,扣钮如常。后幅下联横幅,围匝腰间,系以带,可代肚束。更缀领以护其颈。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不可着冷。领似常领之半,掩其颈后,舒其咽前,斯两得之矣。穿小袄卧,则如式作单者,加于外。《说丛》云②:“乡党必有寝衣③,长一身有半。”疑是度其身而半之,如今着小袄以便寝,义亦通。
【注释】
①半臂:短袖或无袖上衣。
②《说丛》:或指西汉刘向所著《说苑·谈丛》。但所引文字不见于今本《说苑》。《说苑》是刘向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以阐发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全书二十卷,《谈丛》是其第十六卷。
③乡党:乡里。《论语》中有《乡党》一篇,集中记载孔子的衣食住行和容色言动。
【译文】
脱掉衣服睡觉,肩颈部很难用被子盖严实。可以制作一种短袖或无袖的睡衣,里面装上一层薄薄的棉絮。上面用来保护肩膀,长度齐腰,前面中间分开,像平常衣服一样扣上纽扣。后面的布下联横着的布,围绕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可以代替肚束。再在上面做一衣领用来保护颈部。颈部中央的经脉是督脉,穴位名叫风府,不能受寒冷。领子像普通领子一半高,遮盖颈后部分,让咽前部分舒适,这是一举两得的方法。如果穿小袄睡觉的话,可以按照这样的样式制作一件单层的睡衣,加在小袄外面。《说丛》说:“孔子在乡里,一定有寝衣,长一身半。”我怀疑是取身体长度的一半,作为睡衣长度的标准,就像现在穿小袄以方便睡眠,其道理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