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et 23
As an unperfect actor on the stage,
Who with his fear is put besides his part;
Or some fierce thing, replete with too much rage,
Whose strength's abundance weakens his own heart;
So I, for fear of trust, forget to say
The perfect ceremony of love's right,
And in mine own love's strength seem to decay,
O'ercharged with burthen of mine own love's might:
O let my looks be then the eloquence,
And dumb presagers of my speaking breast,
Who plead for love, and look for recompense,
More than that tongue that more hath more expressed:
O learn to read what silent love hath writ!
To hear with eyes belongs to love's fine wit.
读着这首诗,我觉着自己心底的秘密仿佛也被揭示出来。诉诸书写的创作,若是抛却外在的要求、利益的驱动,还原诗人所要的真实,其实具有强大的原动力,因为书写者内心总有不得不发、难以与人交流的情感,需要有一个表达的出口。即便是孤独一人,这样的表述也像是自己与心灵和内在情感的交流。
从前一首诗作看,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已经能以心换心,可是我在最后依然悄悄地想,既然诗歌是独自的表达,如果对方没有回报,或者无以抵达同样的情感深度呢?这种不确定的猜想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某种印证,于是我认为这种强烈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奔涌在诗人心里和笔下,纸张轻薄,却负载着炽热澎湃的激情。但是在强烈的情感中,我们与诗人一样,常常会有词不达意的表达胆怯,更何况,有时候感情会剧烈到难以真实表白和叙述的程度。
第1、2行中,有着舞台表演经历的诗人形象生动地打着比方:“我是舞台上糟糕的演员,常常紧张地忘了自己的台词”。可以理解,紧张的原因往往是我们希望有好的表现,是我们尊重眼前的对方,正如演员在乎的是观众,而此时的诗人意在表达自己在所爱的人面前的木讷和口拙。
语言是交流的载体,可多少次我们发现情感凌驾在语言表征之上,难以真实表达自己,尤其是我们希望表现得出色时。因此公众演讲时,有一条策略是to express rather than impress,即表达至上,将想取悦或打动人的想法抛开。可是,爱一个人时,怎么可能将这么强烈的情绪忘却?试想,我们悄悄爱上某人时,有他/她在场时,是否会表现拘谨,事后为每个细节回味时却懊恼不断?
诗人与友人已然熟知亲密,可他依然会有被满腔的情感弄得不知所措的体验,他的解释是:“内心像是有猛兽,或是充满了剧烈的激情,这满溢的冲击力反而让自己内心虚弱。”(第3—4行)因而,在爱中,我们常常无法信任自己,理智上想好的表现和话语,到了心爱的人面前就无法自如泰然,内心沉甸甸的情绪压得自己无法好好地表达爱意。
幸好,我们有无声的文字,可以在心爱的人那里掀起同样汹涌狂烈的阅读反应。从第9行起,诗人的焦点聚集在诗歌表达和创作上:“我无声的诗卷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出我满腔的话语。”
这种表达的转移和文学的升华,常常是写作中强调真情实感的基础。读到这里,我多希望天下伤情、疯爱、怅惘的人们,都能将受挫和受阻的情绪转化在艺术创作中,因为升华后的表达,即便得不到同等程度的回报,也是个人心血和诗情的结晶。
诗人想要回报,他在第11—12行中表述自己无声的诗作要为爱辩护,要期待报酬,想得到比雄辩的舌头更多的情感回报。诚然,很多人动用舌头时,内心毫无震颤和感动,他们的巧舌如簧会令人羡慕,可是真情可以通过笔端的书写和诗情的转化,造就更令人心折的不朽之作。
诗人还是幸福的,他在结尾两行中写道:“试读缄默的爱所写下的作品吧,用眼睛来倾听爱的睿智的声音吧。”他爱的人还是阅读到了他的心意,可是有许多人的表达,或许因为表达者缺乏勇气最终未被传递给情爱的对象,或许“那双眼睛”即便倾听到了爱的声音,也对此并不为然,毫无心动。
幸福的意义有着多重解读,其实写下感受和真情都是愉快幸福的,那无声的呐喊、沉默的爱,终会有懂得的人来倾听。
在这首诗中,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失意者的释然和微笑。不知莎士比亚知否,他最爱的,最忠实于他的,终将是流传在全世界人们心里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