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唤醒内心动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自序

自2006年开始进入国际教育领域,我先后协助创办了上海市两所著名的剑桥国际高中,并实际参与和见证了这两所国际学校的快速发展。而我的工作一直专注于学生的成长培养领域,每年都会接触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十年中,我与超过一万个学生家庭进行对话、讨论,深入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在工作过程中,我了解并参与了很多国际学校学生的成长案例,这些案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挫折、有突破……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总结和分析。因此,我希望通过系统的分类和整理,把那些有价值的案例和经验有效地呈现出来,供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参考、借鉴。

对话家长立体呈现国际学校学生成长路径

近年来国际学校在中国发展迅速,按照英国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在中国的国际学校(包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民办国际课程学校、公立高中国际部、中外合办国际学校等)超过600所,在读学生超过25万。这其中,民办国际课程学校,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尤其在近五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进入国内的国际课程学校就读。以上海第一家剑桥国际高中为例,2006年创办时仅有两个年级112名学生,而到2016年9月,其在读学生已超过1100人,并有了八届毕业生,学生人数增长近10倍。笔者预计,国际学校在中国还将进一步发展,到2020年,各类国际学校将达到1000所,就读学生将超过40万。

国际学校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打开了国际教育这扇窗。原本相对陌生的国外学校培养学生的模式、方法等内容逐步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学生、家长、教育部门、社会人士等都开始关注国际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国际课程教育逐步从小众范畴的讨论扩大至大众关注的热点。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就读的同时,如何引导、规划孩子在一个有别于中国传统模式的西方教育体系内成长,就成为中国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本书在访谈、调查期间,与超过50位国际高中学生家长约谈,最终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近30位国际高中学生家长。他们分别来自上海、浙江、江苏、江西、安徽、广东等地,学生亦来自不同地区的学校。通过对家长的访谈,结合学生的成长案例,最终整理成文。希望这个以中国学生在国际学校成长规划案例为主体的首次尝试,可以给中国的家长和学生们呈现出较为立体的参考样本。

在整理案例时,还加入了我对案例的一些分析和建议,也是希望读者不仅仅以案例表面呈现的信息为“标准”作直接参照,更多的是希望读者从案例的深处得到启发,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方法以付诸实施。

本书案例重在客现阐述并结合实践效果进行反恩

如果以2000年作为国际教育在中国规模化发展元年,国际教育在中国已经有了十六个年头,有超过12届毕业生通过此途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中间的模仿学习,到现在的主动规划,中国的学生和家长已经累积了一些经验。很多家长和学生也会在不同场合进行分享和交流,这给目前已经选择或者考虑选择国际教育路径的学生及家长带来了启示和可供参考的经验。

本书采访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都就读于国际课程学校,并完成了2—4年的国际高中课程的学习。对于当时的这些学生家长来说,送孩子就读国际学校,并规划孩子的未来成长之路,几乎是一个陌生且没有前人经验可参照的过程。本书中,家长们重点阐述了自己孩子在国际高中不同阶段成长的实际情况,包括为了达成一些目标而采用的具体办法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其中,一些家长还从“过来人”的角度(即他们的孩子已经完成了国际课程学习之后)反思自己在进行孩子成长规划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包括实施的时机、效果以及他们的建议。我们认为,这些反思之后的建议更应该得到重视并且会给人以启发。

比如在本书中,一位家长讲到在孩子选课阶段,听闻孩子最终确定四门全文科(英国文学、历史、经济、心理)课程时,那种内心的纠结。家长当时其实很担心孩子的后续学习和考试,但又不得不隐藏内心担忧,并在表面上显现出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全力支持的那种状态……相信这些描述会引起很多家长读者的共鸣。

这种阐述与反思相结合的案例呈现方式也是本书和其他同类书籍重要的不同点,希望家长在阅读时了解这种方式并重视这部分内容。

按时间流程式的分类以及实践性的验证

本书案例按照学生就读国际学校的时间流程来分类,同时每一个类别都包含若干个案例,特别注意了在纵向时间和横向内容上的结合。如描写大学申请阶段的第六章,就实录了三个案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家长类型和目标。

正因为每一个类型中都会有不同案例及他们实践性的体验,因此,读者可以在同一个类别中比较不同案例的差异,并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吸取案例中的实践经验来为自己的规划和选择提供参照。

很多家长可能还无法体会到孩子就读国际课程后,信息量和选择可能性的突然放大。比如在学校、课程、课内与课外活动、大学申请等各个方面的选择,进入国际课程的孩子将面对多重性、各式各样的“选择组合”。于是,除了尽可能去了解每一种选择的情况和未来发展态势之外,如何帮助孩子确定最适合的选择并逐步规划其学习、成长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案例涉及很多家长为孩子做出的选择规划、原因分析以及结果反思,这样的实践性总结将为更多的读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