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命周期、市场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基于中国工业子行业的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以来,产业集中度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在争论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其中最著名的是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哈佛学派从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绩效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了具有因果关系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称作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框架,该分析框架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芝加哥学派则认为在SCP分析框架中,市场绩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市场绩效可以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促进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以市场集中度高和大企业为特征的市场结构。这两个学派的产业政策主张也截然不同: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的过度集中更容易形成垄断,其结果会限制产出以及价格等,进而会影响到经济绩效,所以主张政府实行反垄断政策;芝加哥学派在产业政策上不主张政府干预,认为最好的经济绩效是在政府不干预情况下市场自发形成的,提出即使是垄断性高的企业,也会面临竞争压力,因此不能够随意提高价格水平。芝加哥学派提倡的自由市场政策,与哈佛学派提倡的政府实施反垄断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争论,在国内学术界同样存在。

然而,中国目前大部分产业的现状是:集中度不高(中国不加权的产业集中度CR4在20%左右,美国不加权的产业集中度CR4在40%左右),效率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处理集中度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出更适合中国发展的产业政策,是本书研究的重点问题。

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ouglass C. North(2005)认为:经济学的分析基于一个静态的理论体系,它探索在无摩擦市场(Frictionless Markets)的限制性条件下瞬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然而,静态分析严重阻碍了我们分析和改善经济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表现的能力的提高。事实上,静态理论的使用是动态变化的政策建议的基础,是制定政策的依据,因此,它会产生意外的和不良的结果。

在本书中我们将突破产业集中度和经济绩效这种单一相互关系的研究,根据中国的国情,纳入产业生命周期这一重要因素,来研究产业演进的不同阶段,市场集中度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本书的研究总结为两个具体的问题:

(1)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是否会直接影响产业的经济绩效?

(2)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是否能够调节市场集中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如图1-1所示,可以将研究问题分为三个关系:

图1-1 生命周期、市场集中度和经济绩效的关系

第一,市场集中度(市场结构)如何影响产业的经济绩效(关系1)。

第二,形成期产业、成长期产业、成熟期产业和衰退期产业的规模如何直接影响产业的经济绩效(分别为关系2a~2d)。

第三,形成期产业、成长期产业、成熟期产业和衰退期产业的规模如何调节市场集中度对产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分别为关系3a~3d)。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产业生命周期、市场集中度与经济绩效,换句话说,图1-1中的关系2(包括2a~2d)和关系3(包括3a~3d)是本书研究的重点问题,关系1本身不是本书的重点,但它仍需要检验。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挖掘产业生命周期影响产业绩效的理论根源,剖析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市场集中度如何影响产业的经济绩效,以拓宽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视角,同时,向政策制定部门提供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制定政策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