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文集(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红色基因 弘扬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实践研究

中国兵器工业党建研究中心

本篇导读

人民兵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以“把一切献给党”为精神内核的人民兵工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阐释了兵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分析了人民兵工精神在兵工产业红色文化建设中已经实现了“立”起来、“红”起来和“火”起来的现状以及在理解认识、社会影响力、传承制度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献信仰、献忠诚、献情感、献行动、献生命”的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确立了提高站位、强基固本、深化研究、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实践路径。文章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如何践行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的问题,构筑起兵工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精神世界的追求。新时代兵工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动体现,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兴,国无精神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人民兵工精神是一代代兵工人共同锤炼、继承、弘扬和发展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深深根植于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兵工事业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人民兵工精神,作为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推动兵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坚强保障。

一、“把一切献给党”是人民兵工历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人民兵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创建的第一个军事工业部门,是人民军队最忠诚、最坚强、最可信赖的战友和伙伴。

(一)人民兵工精神的形成

人民兵工精神是一代代兵工人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具体实践出发、忠诚践行“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仰的外在表现。1931年10月,中央红军官田兵工厂在江西兴国县官田村建立。人民兵工一经诞生,就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军队并肩战斗、浴血前行。初创时期的官田兵工厂主要以修械和生产弹药为主,兵工战士们艰苦创业,有力支持了红军反“围剿”。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各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创办了太行山黄崖洞兵工厂、新四军兵工厂等一大批兵工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1939年,22岁的吴运铎入党时下定决心:“我要把自己完全交给党,听党的话。”在根据地兵工厂艰苦条件下,他舍生忘死地进行武器弹药研究试制,3次身负重伤,全身伤口百余处,先后20多次手术,体内仍残留几十块弹片。他无怨无悔,忍受伤痛折磨忘我工作,忠诚践行着“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一定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的庄重誓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兵工开始大发展,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战时兵工生产体系,并开始向工业化大生产过渡,为开展战略大决战、解放全中国提供了大量质量优良的武器装备。新中国成立后,兵器工业开始了大规模的国防建设,以21个“156”重点建设项目和三线建设为标志,迅速完成了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弹箭、火炸药、光电信息五大行业的建设,在国防科技工业中率先建成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独立完整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体系,为抗美援朝战争和历次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物资支撑。1953年吴运铎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抒发了一个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赤诚情怀,唤起广大兵工人对革命信仰忠贞追求的强烈共鸣。从此,“把一切献给党”深深根植于兵工人理想信念中,深深流淌在兵工人精神血脉里。改革开放时期,兵器工业顺应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大形势,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在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走在了国防科技工业前列。1991年9月15日,在人民兵工创建6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饱含深情题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十六字精神,并深刻指出,“这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兵工历史贡献的高度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器工业履行强军首责,圆满完成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装备保障等一系列重大任务,突破了一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兵器科技由战术层面向战略层面的突破,步入了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和局部领域领跑并存的新阶段。2016年8月,在建党95周年和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之际,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基因》一书,首次将“人民兵工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的系列精神中,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伟大精神。

伟大的事业造就伟大的精神。在人民兵工的奋斗历程中,以“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工人发明家”倪志福、“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等为代表的广大兵工人,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凝练形成了“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凝聚成了人民兵工独特而深厚的精神内涵,代表着对党和国家、民族的绝对忠诚与责任担当,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兵工人的心中,成为人民兵工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兵器工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人民兵工精神的内涵

伟大的精神不是一天炼成的,是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组成的,进而形成可以一脉相承的基因密码与价值谱系。在人民兵工的奋斗历程中,孕育了“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内核,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共同构成具有兵工特质、体现传统文化、反映时代价值的人民兵工精神内涵,不仅是人民兵工筚路蓝缕的历史写照,更是兵器工业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和“魂”。

1.“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内核

80多年来,人民兵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铸就了对党绝对忠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这种政治品格成为人民兵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生存之根、生命之魂、发展之本。应该说,“把一切献给党”是人民兵工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事业崇高信仰的真挚表达,是人民兵工的精神内核,是人民兵工世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2.“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这十六个字,是从全局高度和历史角度,对人民兵工发展史所展现的精神形态的凝练概括,深刻诠释了人民兵工鲜明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传统,是“把一切献给党”精神内核的生动体现。

自力更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活动中一贯坚持的重大方针,其精神实质就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人民兵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创业史。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没有技术,自己探索;没有设备,自己制造;没有外援,自己动手。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志气和骨气,实现了我军武器装备的自给自足,构建了独立自主的武器装备体系。自力更生始终是兵工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始终是人民兵工最为自豪的精神亮彩。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英勇顽强斗争的精神。无论是“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还是“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无论是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的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赵占魁,还是获毛泽东“热心创造”的亲笔题词的化学家钱志道,无论是革命战争时代土法上马的“三大创造”,还是坚决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再次创业”,无不面对艰难险阻,无不浸透着英勇顽强和奋发向上、辛勤创业的精神风貌。

开拓进取,是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永恒动力。不甘落后,尊重科学,锲而不舍,勇于超越,赢得主动,是人民兵工跻身世界军事力量舞台的资本,是人民兵工实现强军报国理想的自信之基、自强之本。对科学的崇信,对创新的渴求,是人民兵工从无到有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无私奉献,是勇于牺牲个人的生命,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需国家民族之所需,急国家民族之所急。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兵工战士倒在长征路上,牺牲在浴血奋战的疆场。建设时期,几十万兵工人义无反顾,奔赴三线建设,献了青春又献子孙。事实表明,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人民兵工,无一不饱含着奉献,无处不体现着奉献,这是人民兵工最鲜明的标识。

(三)人民兵工精神的价值

人民兵工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人民兵工80多年来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决定了人民兵工精神及其价值影响不仅是行业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

1.人民兵工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结晶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伟大精神,塑造了千秋万代的民族之魂,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主流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人民兵工发源于星火燎原的中央革命苏区,成长于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烽火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壮大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和改革时期,孕育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传统,彰显了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彰显了舍生忘死的民族大义,彰显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勤俭持家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绵绵血脉,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人民兵工伟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人民兵工伟大事业的宝贵结晶。

2.人民兵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兵工行业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锤炼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集中凝练了彻底革命、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改革创新、廉洁自律、和平发展十个方面的精神特质,形成了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人民兵工的诞生,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重要论断最忠实的践行者。在血雨腥风的战争环境中,“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为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在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兵工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在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骨干中坚作用,是党和国家最可依赖、最可依靠的“国之重器”。“把一切献给党”是党的彻底革命精神的最生动写照,人民兵工精神是党的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红色基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人民兵工精神是国企精神的重要构成

中央红军官田兵工厂《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条例》第一条规定的“党领导的国家企业组织”是人民兵工“根”和“魂”的明证,也是国有企业的初始意义。在各个历史时期,国有企业以党和国家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不同的国企,其精神文化特征有所不同,但却无一不体现出爱国忠诚、责任担当,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共性。人民兵工是职工主人翁意识的首创者,树立了红色产业大军的形象楷模,奠定了公有制企业的力量基石,是红色产业精神的培育者和践行者。历史表明,人民兵工总是自觉地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胸怀全局、志存高远,主动为国分忧、为民谋福,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积极革新观念、破除藩篱,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干事创业激情,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这正是国企精神在兵器行业的集中反映。

4.人民兵工精神是强军报国精神的历史发端

人民兵工是我国现代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基础和摇篮。国防科技工业已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以兵工为主发展成为今天覆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行业的大国防,人民兵工精神也随之在各条战线得到传承与发扬,相继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以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各具行业特色的军工精神图谱,树立起一座座璀璨的精神丰碑,成为引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被誉为“中国兵工之魂”的人民兵工精神,也必将在我国军事工业现代化发展伟大进程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二、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人民兵工精神的重大意义

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战胜一切困难、成就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人民兵工精神在团结和凝聚兵工人应对各种艰难险阻的挑战中显示出强大的力量,闪烁着时代光芒,激励着一代代兵工人为兵器事业奋发图强。

(一)理论意义

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不同历史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兵器事业,党和国家领导人饱含对人民兵工的无限深情和殷切关怀,在不同时期的伟大思想与重要理论指引着人民兵工的前进方向。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崭新局面。顺应武装斗争的开展和深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织成立官田兵工厂,人民兵工由此诞生。从此,人民兵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不忘和坚决践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谛,致力于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忠诚担当,保障供应,确保党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自己掌握的“枪杆子”。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兵器工业的改革与发展。1979年1月6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不做军火商看来不行,军工产品要出口。邓小平对军品出口明确而坚定的支持,使得禁锢几十年“不做军火商”的坚冰终于被打破,为兵器工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迎来了兵器工业军品外贸工作的春天。江泽民着眼世界范围内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新态势,对我军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原则、方针、机制和组织领导等作出了全面的谋划和部署。1991年4月15日,江泽民视察建设机床厂时高度赞扬了“团结向上、爱厂如家、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建设精神。胡锦涛指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2005年8月21日,胡锦涛视察江山工业公司时指出,军工企业要发挥技术和加工能力的优势,形成自身的支柱民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强调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调研期间来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视察时指出,“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制造业搞上去,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把实体经济抓上去。由此可见,在我们党诞生后,党的伟大思想和重要理论就一以贯之体现到人民兵工的全部奋斗之中,闪烁着时代光辉,激励着一代代兵工人,为革命、建设和改革注入了鲜活的生机和动力,并推动兵器事业胜利发展到今天。党的红色精神是红色基因的核心,面向新征程,我们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人民兵工精神与党的精神特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新时代传承弘扬人民兵工精神,是兵器工业的强大思想优势和事业前进的磅礴力量。

(二)历史意义

8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兵工历经无数战火洗礼,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伟大历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国防现代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人民兵工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的产生,在战争的硝烟中建立。此后,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不同时期,广大兵工战士在血雨腥风的战争环境和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中,凭着永不熄灭的革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凝聚成“一切为了前线”“把一切献给党”的革命信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为部队提供军火补给,成为人民武装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的兵器工业坚定“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积极投身保家卫国,大力研制新型装备,广泛开展战备动员,努力建设三线基地,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顽强的意志捍卫国家政权和人民幸福,书写了新的不朽篇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集结号,从此兵器工业全行业适应历史性大转变,加快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实施保军重大工程,探索军品外贸,进军民品领域,不断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兵器工业始终秉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全面履行服务国家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两大使命,开展新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打好改革脱困攻坚战,书写了兵器工业新的传奇。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器工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清楚我们是谁、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把准战略定位、谋划改革发展,从兵器工业伟大历程中滋养丰厚底蕴、汲取强大力量,不断开创新时代兵器工业改革开放新局面。历史表明,兵器工业始终坚守姓党为军的宗旨本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人民军队最忠诚、最坚强、最可靠的战友和伙伴;始终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丰富和发展时代内涵,让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芒;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那么一股拼命精神,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奋斗。

(三)实践意义

精神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从当代实践看,人民兵工精神是凝聚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器工业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创新推动武器装备发展,在立体突击、远程压制、精确打击、高效毁伤、防空反导、光电夜视、网络信息等领域,突破和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高质量完成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彻底改变了“钢铁+炸药”的传统面貌,成为强军兴军的骨干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器工业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坚持体系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全方位推进技术、能力、人才、商业模式、新兴领域等多元化军民融合,着力构建技术相关的多样化市场体系、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产业体系、军民互动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推动兵器工业军民融合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深度发展,初步形成兵器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主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器工业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在做强军贸主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军贸溢出效应,打造形成了以军贸为核心,海外战略资源、国际工程、民品出口、国际产能合作“五位一体”的国际化经营格局,是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实践证明,人民兵工精神是兵工人的灵魂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引领人民兵工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推动兵器工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兵器工业集团传承弘扬人民兵工精神的实践与困惑

在新的历史时期,兵器工业不仅要做人民兵工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更要承担起人民兵工精神创新和发展的历史重任。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兵器工业以弘扬人民兵工精神为主线,把人民兵工精神作为兵器企业文化的底色,让人民兵工精神“立”起来、“红”起来、“火”起来,为实现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1.抓好红色文化挖掘,让人民兵工精神“立”起来

在建党95周年之际,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红色基因》一书,首次将人民兵工精神收录进图书,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共同构成我们党发展历程中的伟大精神。为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对人民兵工精神的高度关注,兵器工业集团联合兵器装备集团共同组织编写《人民兵工精神》一书并公开出版发行,该书已成为开展党性教育和兵工传统教育的主教材。集团公司党组带头弘扬人民兵工精神,先后在《求是》杂志刊发了《弘扬人民兵工精神建设先进兵工体系》和《把一切献给党——纪念吴运铎同志诞辰100周年》文章。中宣部主管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对人民兵工精神作了重点解读报道,人民兵工精神已成为国企精神的重要组成。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兵工地图》《兵工记忆》图书,把党史、新中国史与人民兵工史结合起来,把党的伟大精神与人民兵工精神结合起来,回答了“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代之问。

2.抓好红色宣传引导,让人民兵工精神“红”起来

重点挖掘以吴运铎、刘鼎、倪志福、祝榆生为代表的“兵工英模”,投资新建了吴运铎纪念馆、吴运铎文化广场,拍摄电影《吴运铎》,出版《吴运铎画传》,军企联手打造海军“吴运铎”号综合试验舰特色教育基地,宣传展示吴运铎事迹和人民兵工精神,深刻缅怀兵工英雄。组织开展了祝榆生同志重大先进典型事迹专题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均在重要版面和时段播发了通讯、评论和图片,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大力宣传“最美兵工人”“工匠精神”“感动兵器的故事”等先进事迹,卢仁峰、张新停、戎鹏强等一批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荣登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各级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系列活动,让标杆走进工作、走进生活、来到身边,并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矩阵,放大榜样的示范效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忠诚于兵器事业。

3.抓好红色教育培训,让人民兵工精神“火”起来

筹资修葺修缮了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群,集文物保护、军工精神传承、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为一体的军工教育基地——“官田中央兵工厂军工教育基地”正式对社会开放。建设“一校五址”兵工文化教育基地群,以此作为兵器系统的红色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教育的精神“磁场”,让兵工精神看得见、摸得着。坚持将红色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抓手,构建了一套“内容有保证、课程有保证、方式有保证、队伍有保证”的红色基因传承体系,集团公司总部及各单位组织上万名党员干部代表到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井冈山、黄崖洞、延安、西柏坡、狼牙山和山东沂蒙老区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寻根式、体验式党课教育,以直观性、互动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在心里植根下人民兵工的红色基因。

近年来,兵器工业集团传承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爱兵工的热情,把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履行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上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兵器工业多次承担高强度、高要求的重大任务,在科研生产高度交叉、超纲领生产、交付周期紧等挑战面前,不畏艰难、定下时间表、立下军令状,按时保质地完成了任务。面对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提供有力的装备技术保障和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兵器工业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坚决打赢强军兴军的硬仗,扛起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器工业砥砺奋进、开拓创新,连年圆满完成提质增效“稳增长”目标任务,经营规模在军工集团中名列前茅,装备科研生产保障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排名在军工集团中连年领先,军贸业务持续保持军工集团首位,连续15个年度和5个任期蝉联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二)存在问题与困惑

人民兵工历经80多年的风雨洗礼,形成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精神特质,成为引领兵器事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成为一代代兵工人广泛认同、引以为豪的精神家园。目前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人民兵工精神的理解认识与人民兵工精神的地位不相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弘扬人民兵工精神的第一因素。比如,站位不够高:有的同志还没有站在党的精神、国家精神层面来认识人民兵工精神,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各军工企业、国企及全社会弘扬人民兵工精神的重要性。比如,理解不够准:有的同志对人民兵工精神的认识、理解和宣传不一致,“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比如,看得不够远:对照党和人民对兵器事业发展的新期待,有的同志还未充分认识到弘扬人民兵工精神对于履行强军首责、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人民兵工精神的社会影响力与人民兵工精神地位不相称

客观上看,人民兵工精神尚未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与对外宣传不够有一定关系。比如,认识不够:很多单位出于保密等原因,普遍存在“多干少说,干了不说”的思想认识,对宣传和弘扬人民兵工精神领导带头不够、积极推动不够、宣传投入不够。比如,规范不够:尚未用“人民兵工精神”统摄相关文化传播载体和内容,正确处理好“一主”与“多元”的关系。比如,“吸睛”不够:以往的宣传多强调的是政治忠诚,对技术和产品宣传较少,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兵工产品技术“傻大粗笨”形象的错误认识,不易吸引“眼球”,赢得“点赞”。比如,效果不够:宣传平台的高度、覆盖社会受众的广度、对社会公众渗透度不够,在借势宣传方面还存在不足,宣传的持续性、方式的多样性不够。

3.传承弘扬精神的制度机制与人民兵工精神地位不相称

传承弘扬人民兵工精神在系统设计、策略方法、工作推进等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比如,统一协调不足:兵器总公司自1999年分为兵器工业集团和兵器装备集团,两大集团在打造人民兵工精神品牌方面认识不同,所属企事业单位理念各不相同,增加了统一协调的难度。比如,系统规划不足:尚未制订“传承弘扬人民兵工精神”发展规划,并纳入总体规划、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内容,对人民兵工荣誉体系建设不到位。比如,队伍建设不足:尚未开展人民兵工文化专家的认定工作,在建设高水平宣传队伍方面还有不足。比如,创新方式不足:广泛深入开展“见人见事见精神”的宣传引导方面不足,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文化自信的效果不理想。

四、准确把握“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的时代内涵

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传承下来了,发展就永恒。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也是“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的灵魂。这是兵工人内心情感的真切表达,也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时代召唤。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建功新时代、兴业新时代。兵工人赋予了人民兵工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姓党为军的革命初心、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不辱使命的担当风范、甘于奉献的无私情怀,集中诠释着人民兵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不变信仰和忠贞追求。

80多年来,人民兵工在党的领导下,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不忘根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民兵工姓党为军宗旨本色没有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初心没有变。这是人民兵工的“命根子”,是人民兵工最亮丽的底色。80多年来,人民兵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铸就了对党绝对忠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使人民兵工有了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这是人民兵工最核心的特质。80多年来,人民兵工在极端险恶和落后的条件下,不屈不挠、砥砺前行,从简单修理到仿制加工,从引进仿研到自主研发,从单一武器到体系化装备,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之路,生动展现了兵工人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这是人民兵工最真实的呈现。80多年来,人民兵工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不讲代价、不讲条件,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彰显了人民兵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是人民兵工最生动的写照。80多年来,人民兵工需国家民族之所需,急国家民族之所急,坚守初心,胸怀大局,甘于奉献,展现出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无私情怀,这是人民兵工最鲜明的标识。新时代弘扬人民兵工精神,就要立足时代特征、把握实践要求,对“把一切献给党”“献什么”作出最坚定、最明确的回答(见图1)。

图1 人民兵工精神的内涵特质

(一)献信仰

信者是所从,仰者是所求。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的敬仰和追求,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最高理想。在党的90多年历史进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最伟大梦想。人民兵工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始终是人民兵工不变的初心,革命年代是这样,建设年代是这样,改革开放年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然是这样。今天,兵器工业集团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也是承担强军保军特殊使命的军工集团,担负着履行强军首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这一神圣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每一个兵工人都要把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与党的国防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都要自觉地把各项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大局中,坚守“把一切献给党”的信仰,坚定“强军报国”的信念,树立建设一流军队、建设一流企业的必胜信心,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强大力量,筑兵器梦圆中国梦。

(二)献忠诚

忠者临患不忘国,诚者物之始终。忠诚是一个人对内心的坚守、对信仰的捍卫。没有忠诚,就不可能为信仰为理想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没有忠诚,就不可能对人民对事业情真而意切、坚定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当前,我们党正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果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不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党就难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难以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兵工是我们党的队伍,是人民军队最忠诚、最坚强、最可信赖的战友和伙伴。对党绝对忠诚始终是人民兵工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新的历史条件下,兵器工业集团作为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发展骨干、全军毁伤打击核心支撑、现代化新型陆军体系作战能力科研制造主体,需要每一个兵工人忠实履行党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把对党绝对忠诚、对兵器事业的绝对忠诚作为第一政治要求,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这是兵器工业履行“强军兴军”职责使命、践行好信党护党为党宗旨的根本所在。

(三)献情感

列宁指出:“如果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感情有多深厚,信仰就会多忠诚,信念就会多坚定。无数革命先烈正是因为对党具有深厚感情,才铸就了一心向党、一切为党的“真信仰”“铁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求每名党员干部既要做到政治上认识清醒、思想上高度信赖、行动上落实到位,也要做到感情上衷心爱戴。对党的政治情感的培育和引导,实现对党的情感认同、情感融入,是党员干部强化党性锻炼、加强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人民兵工因党而生,与生俱来对党充满着母亲般的热爱。新的形势下,兵器工业担负着强军兴军神圣使命,也承载着广大兵工人价值追求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兵工人始终对党和兵工事业充满感情,在思想上认同、在情感上融入,自觉把自己追求与兵器事业融合起来,自觉地为党、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奉献自己,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真正做到爱党尽忠、爱岗敬业,成就事业、成就自我,实现事业与人同发展。

(四)献行动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每一项事业,无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社会主义是干出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一切梦想的实现关键在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究其根本,就在于我们始终牢牢抓住并用好了实干这把推动改革发展的“金钥匙”,真正把实干当作成就伟大事业的最好“捷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开创新时代兵器工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必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装备体系改革需求,适应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要求,立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一批精良的“撒手锏”武器;大力深化改革,啃下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性和机制性“硬骨头”;加强技术创新,站在科技前沿和技术深处去积淀和提升创新的底蕴和能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这需要每一个兵工人,重实干、重实效、重实绩,坚持行动第一,实干第一,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成就兵器工业服务国家国防建设、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

(五)献生命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的付出是最高的奉献。战争年代要付出生命代价,和平年代有时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历次重大抗灾、抢险斗争、脱贫攻坚战场,都有共产党员献出宝贵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面前,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接续奋斗中,每名党员都要在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时刻冲得上打得赢,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这是党员责任、党员的义务,也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最集中体现。兵器工业担负着强军报国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同时兵器工业也是高危的行业,“搞兵工就是与死神在打交道”,我们有大量的科研实验要在高原、热区、寒区等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条件下进行,装备保障要在工作环境极为艰苦危险的地区开展,一些海外业务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危险和考验随时都在、随处都在。这就要求兵工人要胸怀党和人民事业大局,充分认清事业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有责任、有勇气、有准备,随时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随时为党的事业、兵工事业挺身而出、奉献一切,这是兵工事业的神圣所在,也是每个兵工人光荣所在。

五、大力弘扬新时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的实践思考

弘扬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按照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把握人民兵工精神内在的传播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内聚人心、外塑形象,讲好人民兵工故事,塑造人民兵工形象,推动人民兵工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一)坚持提高站位,增强文化自信

思想的高度往往决定了发展的高度。兵器工业全体干部职工要自觉提高思想站位和工作站位。自觉站在党的精神、国家的精神层面来认识人民兵工精神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站在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壮大意识形态工作主流阵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来理解人民兵工精神;站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来审视人民兵工精神,争做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的守望者、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

(二)坚持强基固本,履行强军首责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须利器。作为军工集团,必须要履行好强军首责,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装备技术保障支撑。围绕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装备建设发展的战略、模式、需求和前沿技术攻关方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集团公司承担的装备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和任务。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结合,立足当期保任务抓落实,着眼长远建体系强创新,自主可控抓前沿强基础,军民融合聚资源补短板,重点抓好当期装备建设任务、抓好装备质量提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调整优化科研院所管控模式、强化军工核心能力体系、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军贸与内装协调发展,锐意开创兵器事业新局面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人民兵工精神的内涵,让人民兵工精神在实践中永放光芒,共同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大力量。

(三)坚持深化研究,推出精品力作

深化细化对人民兵工发展历史的研究,总结、提炼、诠释好人民兵工精神,不断增强人民兵工精神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要用好国家档案馆、兵器档案馆等资源,通过收集整理各子集团和成员单位的发展史、重要人物回忆录、历史图书、人物传记、重要档案资料等历史文化素材,推动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提炼,不断深化对人民兵工精神研究,把人民兵工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人民兵工精神中具有当代价值、社会普遍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结合中国政研会、央企政研会工作开展,将人民兵工精神列入一个专题和若干个子课题,整合集团公司内外力量进行集智攻关,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四)坚持内聚人心,做强主流思想

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把广大干部职工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自信增强起来。要坚持“文化制度化”与“制度文化化”相结合,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人民兵工精神融入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发挥人民兵工精神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要利用各企业的媒体矩阵,大力宣传在完成科研生产任务、推进科技创新、项目竞标等方面的先进典型,通过“见人见事见精神”的宣传引导,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员工传承与弘扬人民兵工精神的意识。要用心用情用功宣传人民兵工的发展,不断推出讴歌人民兵工事业、讴歌人民兵工模范的精品力作,书写人民兵工发展新史诗。要加强荣誉体系建设。抓好弘扬人民兵工精神各级各类先进典型选树评比表彰,尤其是获得全国性、省部级荣誉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模范、学习模范的浓厚氛围。

(五)坚持外塑形象,提升感召影响

加强对人民兵工精神的创新和表达,主动阐释宣传好人民兵工精神,不断提升人民兵工精神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思想认识上,要进一步提高对弘扬人民兵工精神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彻底从“重实干、轻宣传”“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在宣传方式上,要不断提高宣传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依托人民兵工精神宣讲团,在国家层面开展弘扬人民兵工精神专题报告会,在地方要开展巡回报告推动人民兵工精神的进机关、进部队、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在新媒体宣传方面,要科学认识媒体传播规律,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手机、微信、互联网等媒体的应用推广。在宣传时机上,要善于借势、区分对象、精准宣传,主动宣介人民兵工精神。加强与党和国家有关部委、中央地方主流报刊媒体网络,社会知名商业网络媒体的沟通联系,每年推出一批高质量成果。要借助阅兵、坦克大赛、装备展览、演习演练、“一带一路”等重大内政外交活动,大力宣传人民兵工的崇高地位和巨大贡献,不断扩大人民兵工精神在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课题研究人员

安伟时 中国兵器党校党委书记

高继革 中国兵器工业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

纪 超 中国兵器党校党建与企业文化研究部副部长

李 翔 中国兵器党校党建与企业文化研究部业务主管

于亚卓 中国兵器党校党建与企业文化研究部部长助理

马志强 中国兵器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党建群工部副部长

主要执笔人:李 翔 马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