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J.霍姆斯(J. Holmes)1972年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一文中提出“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这一术语以来,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迅速发展,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跨学科、多流派、具有多元视角的研究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翻译研究语言学流派,到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描写翻译研究学派,翻译研究见证了后殖民学派、女性主义研究、解构主义、翻译社会学研究等多个流派的兴起,并衍生出翻译心理学研究、过程研究、口译研究、视听翻译研究等多个分支,逐渐成为近二十年来人文科学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学科之一。翻译研究的活力和吸引力源自其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特性:可以迅速吸纳其他学科的视角和框架,为翻译研究所用,也能够利用翻译研究领域独特的视角和素材,为其他学科的发展助力。现代学术研究在日益细化的趋势下存在学术研究碎片化的倾向,翻译学科亦不例外。翻译研究本身的跨学科性质则带来另外一种趋向,即促进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合作和交融。这种合作和交融不仅存在于翻译研究和其他研究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之中,也存在于翻译研究内部的不同分支和方向之间的借鉴和合作。
本书所提到的“多元化视角”指的是翻译研究内部的跨界研究,理论研究层面涉及多个研究方向、流派和视角之间的理论衔接和构建,既包括从某一理论视角来审视其他研究视角关注的话题,也包括研究两个视角之间的中间地带。多元化视角下的案例研究旨在通过多个理论视角对同一研究对象展开不同侧面的多方位研究。笔者自从事翻译研究以来,主要关注文学翻译和翻译理论研究,展开的探索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对翻译研究涉及的不同理论视角进行梳理、构建和衔接;开展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合作;透过多样化的理论视角对特定领域的案例进行多个维度的研究。本书由笔者近年来围绕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集结而成,既包括翻译理论研究,也包含多个案例研究,较为集中地体现了翻译研究的多元化视角以及这一视角对翻译研究的推进。
本书第1章和第2章关注如何从多元化视角出发进行翻译理论研究拓展并构建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跨域研究。第3章和第4章则将重点放在多元化视角下的案例研究上,关注方言翻译和翻译史研究的多个话题。
第1章“多元化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研究”聚焦翻译研究中多个理论视角之间的衔接和构建,第一节关注描写翻译研究与后殖民翻译研究视角曾尝试从哪些角度来达成共识,但最终因为哪些根本性的冲突无法达成共识。第二节尝试揭示从打破规范到建立规范之间的关键环节,构建描写翻译学和翻译社会学之间的理论衔接。第三节以翻译策略术语为例,探讨在保证翻译研究多元化的前提下,如何应对多元化研究视角带来的术语混乱和术语不统一的问题。
第2章“多元化视角下的跨学科研究”指的是将某一研究领域较为常用的视角折射到另一个研究领域去,看是否能拓展后者的研究维度,对之发展有所推进。第一节首次将翻译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套用在翻译能力研究领域,揭示如何实现从象牙塔里的译者到翻译竞技场上的行动者的身份转换;第二节探讨如何借助翻译研究的多重视角和理论框架,拓展口译跨学科研究的主题和方法,从翻译研究的角度贯通口译和笔译研究。
第3章集中探讨文学翻译研究中一个较为独特的案例,即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方言汉译,阐释其既有描写研究的视角,也有文化研究视角的特点;既有对这一领域整体上的理论构建,也有对具体策略和具体案例的描写。第一节尝试构建方言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路线图;拓展方言翻译研究的视野,开拓研究思路。第二节构建方言翻译的基本原则,指出方言翻译的关键不只是翻译方言,还要翻译出方言和标准语之间的差异化效果,即翻译文学方言的功能而非语言形式,翻译变体的两端而非方言本身;这也是方言翻译研究亟须厘清的重要原则之一。第三节探讨的是方言翻译和文学译作出版与复译的问题,从出版研究的视角来考察方言翻译。这三节都采取了描写研究的视角,注重客观描述翻译现象,而第四节则从描写研究出发,通过文化研究的视角来揭示方言作为“他者”的语言如何在目标语中得以再现,以及再现过程中翻译对译文中人物身份和社会关系的操纵和重构,揭示翻译所具有的转化力量。
第4章“多元化视角下的翻译史研究”关注的是多元化视角下对翻译史上的重要译者及其译作的考察,涉及其与翻译规范的关系,以及与其他译者翻译活动的互动。第一节考察1949年以来,外文局的重要女性译者戴乃迭的独译活动,比较她的独译和合译作品之间的关系和异同,考察她如何为外国读者讲述多元而真实的、不一样的中国故事。第二节通过《德伯家的苔丝》译本所经历的修改来探讨十七年间各种因素对英美文学翻译产生的巨大影响,揭示当时偏向于直译、硬译的主流翻译规范对重译带来的制约作用。本书部分内容在学术期刊,如《外国语》《中国翻译》《翻译季刊》《翻译研究》《透视》(Perspectives)、《语言与文学》(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上发表过,笔者均系独立作者或通讯作者兼第一作者,对文章内容进行了翻译和修改,在此对合作者王斌华、徐敏慧和刘晓黎表示感谢。
本书所提出的翻译研究的多元化视角有助于促进翻译研究内部不同视角和理论流派之间的贯通和衔接,减少现代学术研究学科专业化和精细化可能导致的学术视野狭窄问题,促进不同研究视域之间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并有助于开拓新的研究视野,推进整个翻译学科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水平,为翻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书中所涉及的理论视角较为有限,所涉及的口笔译领域的贯通和构建、翻译描写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衔接、描写翻译研究与后殖民翻译研究的冲突和沿袭只是作者在多元化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尝试,亟待更多研究者能够投身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所幸书中的案例研究较为多元,涉及了围绕方言翻译展开的翻译史、翻译与出版、翻译策略以及后殖民视角的多个维度的研究,以及从翻译史角度考察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外译和十七年文学翻译,能够较为直观而充分地展现翻译研究多元化视角下案例研究的丰富性和潜力,为对这方面研究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灵感和参考。
著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