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训斋语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经典常读 寻味义蕴

【原文】

且更可异者:幼龄入学之时,其父师必令其读《诗》《书》《易》《左传》《礼记》[1]、两汉、八家文[2];及十八九,作制义应科举时,便束之高阁,全不温习。此何异衣中之珠,不知探取,而向涂人[3]乞浆[4]乎?且幼年之所以读经书,本为壮年扩充才智,驱驾古人,使不寒俭,如蓄钱待用者然。乃不知寻味其义蕴,而弁髦[5]弃之,岂不大相剌谬[6]乎?

【注释】

[1]礼记:亦称《小戴礼记》《小戴记》,四十九篇,西汉戴圣所传,今为十三经之一。

[2]八家文: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共八大名家所写的古文。

[3]涂人:路人。涂,通“途”。

[4]乞浆:要水。

[5]弁髦(biàn máo):比喻无用的东西。弁,古时缁布冠。髦,小孩披于额前的头发。

[6]剌(là)谬:乖戾谬误。剌,违背常情、事理。

【译文】

更为奇异的是,幼年进入学堂的时候,他们的父辈老师们必定要求他们阅读《诗经》《尚书》《易经》《左传》《礼记》和两汉时期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开始写作八股文参加科举考试时,这些书籍文章便都束之高阁弃置不用,再也不会温习了。这与衣服口袋里装着珍珠而不知道取出使用,却偏偏向路旁行人讨水要饭有什么两样呢?幼年的时候之所以要读经书,本意是为了成年时期用以增长才智,了解古人的思想脉络,使自己不至于太浅薄鄙陋,就像存钱是为了准备随时使用一样;读书却不知道寻求其中蕴含的深远含义,而像无用的东西一样全部弃之不用,难道不是乖戾谬误的吗?

【品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育家孔子教导弟子:温习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经典内蕴丰富,常学常新,值得一辈子去探索和追求。《诗》《书》《易》《左传》《礼记》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目,也是古代学子的启蒙读物,“本为壮年扩充才智”,更需时时温习。幼年读过,长大后便束之高阁,正如“畜钱”而不知用,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对于时文的利弊,张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时文,即八股文,俗称考场作文,限于时空的局限,无论古今,历来难有佳作问世。等到十八九岁,到了应科举的年龄,便放弃经典的阅读,一味钻研时文,无异于“弃珠乞浆”,这是没有出息的做法。此情此景,张英由衷地喟叹道:“岂不相刺谬乎?”时空轮回,当今天依然看到莘莘学子手捧《高考满分作文选》《中考满分作文选》读得不亦乐乎,而对于经典却形同陌路的时候,我们不禁感叹历史竟是如此惊人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