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好习惯,使孩子受益一生
第一节 请允许孩子“慢点”长大
其实,孩子在意和享受的,不过是有妈妈的陪伴和捞鱼的过程,并不是到底能捞上来几条鱼。哪怕是用小鱼网慢慢地跟着一条小鱼在水里划来划去,孩子也觉得很好玩。可在妈妈眼里却不是这样的,捞鱼就一定要快点捞,一次捞上十条八条那才叫厉害。
这样的想法,很多妈妈都会有吧?不管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点长大、懂事,做事不用催、不用帮,能像个大人一样,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完成,不让妈妈操心。为了能达到这个要求,妈妈们一看到孩子做事慢,就开始不停地催。结果呢?孩子只会紧张、不解,速度却仍然没有变快。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孩子眼中,他们不太能理解大人一直在急什么。因为只有成年人才会不断地未雨绸缪,计划未来,而孩子不会。因此,当你不断地在孩子身边催促,或给他讲道理,告诉他“做完这个,接下来去做那个”时,只会让孩子感到困惑。
与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放手,让孩子慢一点长大呢?允许孩子按照他本来的节奏,慢慢学习各种技能,慢慢体会各种感受,慢慢体验失败和成功……而妈妈只需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催促,让孩子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意识,养成属于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孩子,未来才更容易真正快速地长大。
“慢点”长大的孩子更自律
一位妈妈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早晨,我赶着去公司开会,想早点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可就在临出门时,女儿非要上厕所,而且10分钟了还没结束。
我非常着急,就大吼道:“上个厕所怎么这么慢!不知道妈妈着急吗?”
结果,女儿却慢吞吞地回答:“你难道不知道小孩子做事就是比大人慢吗?”
因为女儿的这句话,我反而不急了。
后来,我专门做了个小测试,看看在我不催促的情况下,女儿到底有多慢。结果,那天她上学比平时晚了7分钟,吃饭比平时慢了5分钟,晚上睡觉比平时晚了15分钟。加起来也还不到半小时而已,我又何必每天没完没了地催她呢?
后来,我和她一起订立了一份时间表,把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安排进去,具体她怎么执行,由她自己决定。结果一段时间发现,虽然她有时做事仍然会慢,但却比以前更自律了。因为知道自己慢,而且我不再提醒她,所以有些事她就会提前动手去做。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段话其实也是在提醒妈妈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原本就是在慢慢地认识这个世界。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试着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感受时间、学习技能、养成习惯呢?
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攀比
有首歌叫《我只是个孩子》,歌词是这样的:
歌词中的画面,相信不少妈妈都不陌生吧?小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常这样被父母说:“你看看××家的孩子,再看看你!”那个时候,你一定感到很受伤吧?可现如今,你又怎么能用同样的话,去伤害自己的孩子呢?
在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被时间推赶着前行,因此也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落下,于是催着、赶着孩子早点学、快点学。有个朋友家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大班,每周就要上两节英语课、两节舞蹈课、一节绘画课,周末还要去学钢琴等兴趣班,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实际上,是我们成人太着急,是我们成人害怕失败,才把各种期望都强加在孩子身上,强迫孩子早点长大、快点成熟。殊不知,许多孩子最终是没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产业。”“农业”不能强调速度,而是强调“产出物”,这种“产出物”才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要。
因此,妈妈们不妨放松心态,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相比。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妈妈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找到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然后持续、耐心地养育孩子,慢慢等待这棵小苗长大、成熟,开出最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