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无法说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学会说“不”,过有界限的人生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别人。但凡别人开口找我帮忙,无论我心里是否愿意,有没有难言的苦衷,都会应承下来,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哪怕过程充满了纠结与挣扎,痛恨自己不该答应,可还是默默承受着一切。下一次,遇到相同的情境,那个想要回绝的“不”字,就算已到嘴边,我也会硬生生地把它咽下去。

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温和可人,很好相处。而我,也认可了这样的评价,愿意成为别人心中的那个“好人”。曾经一度,我甚至把这种好说话的特质,当成一种优点。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渐渐地发现,事实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而我的生活也因为“好说话”的特质,在很多时候变得不堪重负。

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生活费是有限的,但寝室的同学过生日总要请客吃饭,而被邀请的室友就要给对方送一份礼物。每次买礼物,要花费50~60元,而这是我五天的伙食费。我并不喜欢那样的聚会,每次都是从饭费里扣除这部分费用,内心极不情愿,却没有一次委婉地拒绝。

在工作方面,初入职场时并不太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代替周围的同事承担了许多本不该由自己去做的事,为了获得一个所谓的好人缘,多少次都是独自在办公室加班,把自己落下的工作赶上来。坐上末班地铁回家的路上,疲累和委屈全涌了上来,眼泪不停地打转,心里想的是:为什么生活这么难?

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极小的片段,但我相信,它绝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现实中,像我曾经那般小心翼翼维护人际关系的,并不在少数。然而,结果又如何呢?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好说话,就换来更多人的真心相待;也没有因为做一个“老好人”,就活得更愉悦、更满足。相反,我们更多的真实感受是憋屈、不甘、疲累、厌烦……因为,太多的事都不是发自内心想做的,太多的选择都违背了内心的意愿,那些所谓的给予、付出和承担,不过是自我感动,其本质并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不敢拒绝。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敢拒绝,无法说“不”呢?

日本有位教授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说出拒绝的话了。”

我们害怕说“不”,一是怕伤害对方,二是怕拒绝别人之后不再受人欢迎。究其本质,是我们没有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界限。所谓界限,就是指心理边界,根据这个边界确定什么事是我应该负责任的,什么事是我可以拒绝的。

当我们树立了清晰的界限,就会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该对什么负责,负怎样的责任,有怎样的能力,明确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并为这个结果负责。到那个时候,我们会做自己能够做的事,而不是用事情的结果来证明自己。

幸运的是,我后来通过学习,认识到了界限的重要性,同时也亲体力行地去实践它。现在面临一个请求的时候,我会询问自己的内心:我是什么感受?我希望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我能不能接受对方提出的要求?如果答案是:我可以做,我愿意做,那么我会答应。如果答案是:我不想做,我很为难,我不确定,那我会告诉对方自己无法答应,并说明原因,态度很温和,但立场很坚定。

事实证明,我们的拒绝并没有给对方带来多么严重的伤害,但给自己争取到了更自由、更舒适的活法;我们的拒绝并没有失去真正的朋友,而且赢得了应有的尊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做一个性格谦和的人,但不应该为此失去自我,强迫自己无条件地顺从,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长久的、健康的选择。

没有人会因为我们的无条件服从,而选择更爱我们,更尊重我们;也没有人会因为我们的无条件妥协,而对我们刮目相看。成长的第一步,就是为自己树立界限,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意味着我们开始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明白了自我的发展才是与人和谐相处的根基。

最后,愿我们都能告别那个唯唯诺诺、不敢说“不”的自己,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感受。很多事情,虽不能尽善尽美,却在可以选择的时候,希望我们都能够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做选择,获得从容的、有界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