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发热(肝郁化火型)
初诊记录 2009年9月18日
陈某,女,58岁。
主诉:周期性发热6年。
现病史:周期性发烧6年,与季节无关。每隔20~50日发热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7~10天。体温最高38.2℃,一般37.5℃。发热时乏力,纳呆,手心热,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偏高。发热时躯干皮肤自下向上发红,伴有呃逆,容易引发癫痫小发作。末次发热时间为8月20日。平素不易感冒,性格急躁,多梦,咽干,汗少,头胀。
舌象:舌质暗淡,淡黄腻苔。
脉象:脉弦细。
既往史:1997年(47岁)曾癫痫小发作。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阵发性心动过速。否认传染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颈部淋巴结无肿大。
检查:每年检查两次脑电图,结果提示为临界状态或中度。
中医诊断:发热。
西医诊断:发热待查。
辨证:肝郁化火,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降火,平肝息风。
用方:柴胡疏肝散、青蒿鳖甲汤、秦艽鳖甲散加减。
处方:北柴胡10g,青蒿10g,秦艽10g,川楝子10g,郁金10g,香附10g,黄芩10g,生知母10g,黄连6g,生地黄15g,丹皮10g,鳖甲10g,地骨皮10g,白薇10g,银柴胡10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钩藤10g,僵蚕10g,紫贝齿2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医嘱:忌劳累,调情志,少辛辣。
【继承人按语】
该患者患病日久、临床症状表现较多,但周老认为疾病的主要原因与肝有关,主要是肝阴虚、肝火旺、肝风动所致。患者58岁,平素手足心热,说明肝肾阴虚。阴虚则生内热。患者平素性格急躁,肝火内盛,一方面可以导致发热,另一方面肝火日久,也伤阴液,加重肝肾阴虚。由于肝火内盛,肝肾阴虚,导致肝风内动,故出现癫痫发作。因此周老对该患者辨证为肝郁化火,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治以疏肝解郁,清热降火,平肝息风。
方中柴胡、川楝子、郁金、香附,疏肝解郁;旋覆花、代赭石、钩藤、僵蚕、紫贝齿,平肝降逆息风;黄芩、生知母、黄连,清热降火;生地黄、丹皮、青蒿、鳖甲、秦艽,养阴透热;地骨皮、银柴胡、白薇,加强清退虚热之力。本方由柴胡疏肝散、青蒿鳖甲汤、秦艽鳖甲散三方加减化裁,并增加平肝降逆息风之品,共奏疏肝解郁,清热降火,平肝息风之功。
复诊记录1 2009年9月25日
服药期间体温正常。药后阵热减轻,身体轻快,现自觉手心热,身体怕热,大便每日3~4次。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中部淡黄。
脉象:脉沉弦细。
检查:咽微红。
治法:证治同前。
用方:柴胡疏肝散、青蒿鳖甲汤、秦艽鳖甲散加减。
处方:北柴胡10g,青蒿10g,秦艽10g,川楝子10g,郁金10g,香附10g,黄芩10g,生知母10g,黄连6g,生地黄15g,丹皮10g,鳖甲10g,地骨皮10g,白薇10g,银柴胡10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钩藤10g,僵蚕10g,紫贝齿20g,茯苓10g,莲子10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医嘱:忌劳累,调情志,少辛辣。
【继承人按语】
本次处方为2009年9月18日方加入茯苓10g,莲子10g而成。
患者服药7剂后,初见成果。体温未升高,诸症减轻。唯大便次数较多,故加入茯苓10g,莲子10g,以健脾利湿止泻。
复诊记录2 2009年10月9日
目前已有40余日体温未升高。心烦急躁,胸闷纳呆,多梦阵热等减轻,二便正常。
舌象:舌质红,舌苔淡黄腻。
脉象:脉弦细滑。
检查:咽红。
治法:证治同前。
用方:柴胡疏肝散、青蒿鳖甲汤、秦艽鳖甲散加减。
处方:北柴胡10g,青蒿10g,秦艽10g,川楝子10g,郁金10g,香附10g,黄芩10g,黄连6g,生地黄15g,丹皮10g,茵陈15g,地骨皮10g,白薇10g,银柴胡10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钩藤10g,僵蚕10g,紫贝齿20g,茯苓10g,泽泻10g,炒栀子6g。20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医嘱:忌劳累,调情志,少辛辣。
【继承人按语】
本次处方为2009年9月25日方减去鳖甲、莲子,加入茵陈15g,泽泻10g,炒栀子6g而成。
患者现舌苔较黄腻,说明体内有湿热,故减养阴清热之鳖甲,防止滋阴妨碍体内湿邪的祛除;加入茵陈、泽泻、炒栀子,增强清热祛湿之功。药后大便次数已转为正常,故去莲子。服7剂巩固疗效。
复诊记录3 2009年10月16日
目前已有50余日体温未升高。诸症减轻,二便正常。
舌象:舌淡红,舌苔根部淡黄。
脉象:脉细滑。
检查:咽微红。
治法:证治同前。
用方:柴胡疏肝散、青蒿鳖甲汤、秦艽鳖甲散加减。
处方:北柴胡10g,青蒿10g,秦艽10g,川楝子10g,郁金10g,香附10g,黄芩10g,生知母10g,黄连6g,生地黄15g,丹皮10g,茵陈15g,地骨皮10g,白薇10g,银柴胡10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钩藤10g,僵蚕10g,紫贝齿20g,茯苓10g,泽泻10g,炒栀子6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医嘱:忌劳累,调情志,少辛辣。
【继承人按语】
本次处方为2009年10月9日方减去生知母,加入青皮10g,陈皮10g,瓜蒌20g而成。
患者肝郁日久,气郁化火,一方面火邪煎熬体内阴液成痰,另一方面肝郁导致脾虚,体内有水湿内停,患者舌苔较黄腻,说明体内有湿热。故上方祛滋阴清热的知母,防止滋阴妨碍体内湿邪的祛除;加入青皮、陈皮,既可调理肝脾之气,又可祛湿;瓜蒌清热化痰。
患者受长期发热困扰,虽经多方治疗,仍未见好转。此次应外甥女邀请来京旅游,慕名前来就诊。经周老精心诊治,调理4次体温恢复正常,未见升高,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夫妇二人庆幸之余,表示万分感谢,结束在京旅游,带药20
剂回家调养,巩固疗效。
老师评阅意见
此病例为一长期周期性发热,然而综观整个病情,症状多样,情况较为复杂。在临床上不少病例,症状繁复,看似属于不同病种,但如果运用中医的病因病机加以全面分析,常可发现诸多症状看似不同,实际上是由同一病机所致,这样治疗也就抓住了根本。李明老师对此病例的总结,突出了“同一病机,多种表现”这一特点,甚好。当然,与此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在一个病人身上,也存在病机各不相同的多种病证的情况,也不可不知。
周耀庭
2010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