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随笔三百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感冒、流感

1.风寒(感冒)

常某,男,29岁,1984年2月17日下午3时初诊。

主症:发热半天。

四诊所见:发热,体温39℃,恶寒,无汗,身痛,口干。

舌苔黄滑,脉弦滑。

辨证:风寒湿邪外袭,郁而化热。

治法:疏风除湿散寒,兼清郁热。

处方:羌活10g,防风9g,苍术10g,白芷12g,细辛3g,豆豉10g,川芎9g,黄芩10g,生地黄12g,甘草9g,葱白2寸,生姜3片。水煎服,1剂。

2月18日上午9时:

药后,得汗,发热、恶寒、身痛诸症悉解。体温36.8℃。

今晨起,腹痛,便稀,后重,肛热,周身乏力。苔黄腻,脉沉滑。

风寒已解,湿热内郁下迫。续当清热化湿和中。

处方:葛根12g,黄芩10g,黄连9g,藿香12g,苍术12g,川厚朴12g,木香9g,白芍12g,甘草9g。

2剂,大便转正,表里安和。

一病一议

阳盛体壮之人感受风寒湿邪,极易化热入里,当及早预防并随症治之。

2.风热(感冒)

谭某,女,50岁,1991年3月5日下午2时初诊。

主症:发热1天。

四诊所见:发热,体温38.4℃,微恶寒,头痛,口鼻干,咽赤。

舌苔黄,脉滑数。

辨证:温邪上受,肺卫郁热。

治法:辛凉疏卫。

处方:豆豉10g,桔梗10g,薄荷(后入)10g,连翘18g,生栀子10g,竹叶10g,生甘草9g,蔓荆子10g,荆芥穗10g,双花18g,葱白2寸。水煎服,2剂,一日1剂。

3月7日上午9时:

热退,症缓,尚或头疼。又,多日来,心腹满,纳差,大便干,咽赤,苔黄,脉滑。

温热余邪未尽,胃肠宿有积滞。续当清余热,消积滞,表里同治。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生大黄9g,枳实12g,连翘18g,生栀子10g,牛蒡子12g,蔓荆子12g,六曲12g,薄荷(后入)10g,葱白2寸。

2剂,诸症悉解。

一病一议

温邪外袭,在卫汗之,入气清之,表里同病者两解之。

3.暑温(感冒)

白某,女,30岁,1977年7月7日下午6时初诊。

主症:发热1天。

四诊所见:发热,体温38℃,微恶寒,时汗出,头痛。昨天,烈日下田间干活发病。

舌苔腻滑,脉滑数。

辨证:暑温,热重于湿。

治法:辛凉、芳香、微苦、甘淡法。

处方:双花15g,连翘15g,香薷9g,藿香10g,白扁豆花1撮,川厚朴12g,生甘草6g。水煎服,1剂。

7月8日下午3时:

药后症状减轻,已不恶寒,但觉身热,汗出,乏力,左颈项痛。体温37.6℃。

苔腻滑,脉滑数。

卫邪已解,气热得挫。遵上法,上方加葛根12g。

服1剂后,热退,身凉,神爽。

一病一议

暑温,热重于湿,在手太阴,法主清。

4.暑温(感冒)

孙某,女,23岁,1979年7月22日上午10日初诊。

主症:身倦、呕恶、泻稀1天。

四诊所见:7月21日早发病,恶寒,身倦,呕恶。今晨开始出汗,自觉心慌不安,泻水样便,量多,已3次,口淡不渴。

舌苔白,脉滑。

辨证:暑温,湿重于热。

治法:辛淡、苦温法。

处方:香薷10g,藿香10g,滑石(包)10g,云苓10g,白扁豆10g,苍术12g,川厚朴12g,半夏10g,陈皮12g,大腹皮12g,生姜3片。水煎服,1剂。

7月23日上午9时:

诸症悉缓,药后至今晨解稀便1次,月经适来,腰腹痛,苔白,脉弦滑。

予芳香、苦温、行气、活血法。

处方:香附12g,藿香12g,苍术12g,川厚朴12g,陈皮12g,半夏10g,云苓10g,大腹皮10g,木香9g,川芎9g,苏叶(后入)10g,生姜3片。

3剂,身和经畅。

一病一议

暑温,湿重于热,在足太阴,法主温。

5.暑温(感冒)

仇某,女,38岁,1979年7月30日上午9时初诊。

主症:发热、咳嗽5天。

四诊所见:盛夏劳作于田间,口渴,喝生水数杯,复喝热水数杯,当晚即发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0℃。咳嗽,胸闷,呕恶。上午轻,午后及夜间重,如是已5天。用药3天,效不显。

诊见:发热39.5℃,汗出,身重,夜间则寒热交作。咳嗽,胸闷,心里热,呕恶,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

舌苔黄而腻,脉滑数。

辨证:暑温,湿热并重。

治法:辛凉、甘寒复苦温法。

处方:生石膏30g,滑石(包)10g,生甘草9g,双花15g,薏苡仁15g,黄芩12g,半夏10g,陈皮12g,竹茹12g,杏仁10g,川厚朴12g,瓜蒌15g,生姜3片。水煎服,一日1剂。

1剂缓,2剂解。

一病一议

暑温,湿热并重,清热利湿两解之。

6.湿温(感冒)

郭某,女,32岁,1985年7月7日上午9时初诊。

主症:头痛、头晕、身倦、恶心2天。

四诊所见:前天淋雨,昨起头痛,头晕,恶心,口中乏味,身倦懒动,手指头也不想动。

舌质红,苔白,脉缓。

辨证:湿温,邪郁上、中二焦。

治法:芳香化湿,宣上畅中。

处方:香薷10g,藿香10g,白芷10g,半夏10g,云苓10g,陈皮12g,桔梗10g,生姜3片。水煎服。

1剂而愈。

一病一议

湿温初起,芳化辛宣已矣。

7.温燥(感冒)

王某,女,53岁,2009年10月23日上午9时初诊。

主症:干咳数日。

四诊所见:口鼻咽干,咳嗽少痰,胸口微闷,大便或干。

舌苔薄黄乏津,脉弦。

辨证:入秋以来,干旱少雨,风干物燥,连日田间劳作,燥邪外袭,肺失清宣。

治法:清宣肺气,润燥止咳。

处方:桑叶12g,杏仁10g,炙麻黄9g,生石膏30g,生甘草9g,桔梗9g,生栀子10g,豆豉10g,芦根30g,瓜蒌12g,浙贝母10g。水煎服,3剂,一日1剂。

1剂口鼻转润,2剂咳缓,3剂胸爽便畅。

一病一议

燥乃温邪,当清;燥每伤津,宜润;温燥当予清润。

8.疫气(流行性感冒)

王某,男,21岁,1978年10月6日下午3时初诊。

主症:发热、身痛4天。

四诊所见:发热,体温40.3℃,时恶寒,头痛,身痛,乏力,胸闷,口干,喜凉饮,纳差,大便干。

舌苔黄乏津,咽赤,脉弦紧而数。

流感正行。

辨证:疫气,热炽气分。

治法:清疫解毒,清气泻热。

处方:生石膏30g,生大黄15g,知母15g,芦根30g,柴胡12g,黄芩10g,枳实12g,半夏10g,白芍10g,牛蒡子12g,薄荷(后入)10g。1剂两煎,3次分服,4小时1次,昼夜兼服。

10月7日上午8时:

热退,体温36.8℃,身痛诸症悉缓。苔黄,脉弦见缓。疫气大挫,击鼓再进,续2剂而安。

一病一议

疫气之治,要在亟亟达邪外出。汗之,开之,发之,药贵神速,毋庸呆滞。余师愚治疫用生石膏,吴又可治疫用生大黄,我在治疫对证方药中,常常加用石膏和大黄,每每收到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