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先进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以及恰当的教学技术与方法,根据专业和课程目标,以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专业和课程目标最优化为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自身与学生教与学的一种教学规划。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培养教师科学思维,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1月6日,在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杨天仁教授一起去哈尔滨的飞机上,谈到了推动教学设计问题,得到了天仁教授的支持和认可。因为当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准备在天津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经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匡海学教授同意,在李永吉秘书长的具体策划下,2014年4月26日,在天津召开了以推动课堂教学设计为主题的“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设计研讨会”,来自全国45所院校、270余名教学管理者、教师参加会议。匡海学主任委员做了“基于中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报告,我受会议委托,做了“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的讲座,其他如江西中医药大学龚千锋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徐平教授等也做了有关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与设计的讲座。
天津会议之后,就中医药院校教学设计问题向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进行了专题汇报,请示以中药学试点认证为契机,在天津先行测试,继而在全国推动课堂教学设计问题。这一建议得到了张伯礼院士的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以及课程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同意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推动教学设计工作,同时提出了要在科学研究思维的指导下进行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
按照张伯礼校长的指示,我们以中药学专业试点认证为契机,在中药学院先行启动了设计工作。这一工作得到了中药学院主要领导和多数教师的支持,但是也有人对于教学设计的意义认识不足,并以“教无定法”或教学本来就是灵活的、很多著名教授没有设计也照样讲课等理由质疑课堂设计的必要性,也有部分教师对于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不理解,提出了情感、态度目标难以设计或不会设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反复说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举办了多次辅导讲座,也多次召开教师座谈会。通过系列的推动措施,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完成了中药学专业33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工作。之后,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全校各院部、全部必修课程的设计工作。截至2015年底,全校共完成了524门课程的第一轮课堂设计工作。
学校推动课堂设计期间,应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程伟副校长、安徽中医药大学彭代银副校长邀请,先后赴哈尔滨和合肥做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讲座,也在第二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上做了同样的报告,期间也与很多专家做过交流与探讨,这些过程都促进了我的学习与思考;另外,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课堂设计在实际推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教师问,我们也知道教学需要情感、态度目标,但是如何体现在设计与课堂中;批判性思维很重要,怎么设计,如何教给学生;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互动;高阶能力考试确实重要,但是如何教授;期末试卷如何设计等。由于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推动,很多中医药院校也陆续开展了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各院校在推动过程中也反馈了一些类似问题,如陕西中医药大学王瑞辉副校长说道,一位老教师说:“我一辈子都在教学生知识和技能,怎么现在又要我教情感、态度?”诸多的情况和问题促使下,萌发了写这本《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创新与设计实务》的想法。
撰写本书的作者大多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一线教师,也有部分是教育学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都是学校课堂教学设计工作的具体设计者和实施者,都对课堂教学设计具有较多的思考,他们的设计方案和经验很多来自于自己的亲身体会,可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本书另一主编张志国副研究员,是中医学专业的硕士、博士,本科的专业为教育管理,一直从事教务管理并承担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授课工作。跨学科的学术背景使得他对教育学、中医学均具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工作的具体策划与实施者。
本书还特邀安徽中医药大学陈明副教授撰写了实例。陈明老师是2015年第三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竟赛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得者,也是综合奖的一等奖获得者。天津中医药大学曾经邀请陈明副教授来我校做过示范教学并获得好评。相信来自兄弟院校优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与帮助。
学生参与撰写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因为不论我们如何设计“教”,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不听取学生的想法,不与学生呼应,再好的设计也是单向的。所以,我们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本科在校生为主,并特邀了两名毕业生,请他们阅读相关章节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广大在校生参考。来自学生的观点和体会,会从学习者的角度认识相关问题,可能会对教与学的双方有不同的启发与帮助。
本书还特邀了江西中医药大学郑婉同学撰写了“学习设计实例”。2015年11月,我在江西中医药大学进行中医学专业认证时认识了郑婉同学,当时是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典型事例推荐给专家观摩的,她和她的团队对于学习的理解和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她的学习设计会对其他院校同学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张伯礼院士非常重视本书的撰写工作,全文审阅书稿,确定风格与书名,并撰写了序,张院士书序中的很多观点不仅仅是对本书的评价,更是对未来整个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提出的希望与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匡海学教授作为教学设计的倡导者与设计者,对这一工作非常重视,全文审阅本书并对教学设计的外延、内涵、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
书稿初成之后,曾全文呈递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键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教授审阅。王键校长在对本书给予肯定的基础上,从指导思想、书名、全书风格与体例,乃至小标题等诸多细节方面提出了很多关键性与建设性意见,为保证书稿质量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智慧,胡鸿毅副校长也对本书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撰写期间,曾先后听取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红宁教授、副校长简辉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黄桂成教授、科学技术处刘跃光副教授、教务处唐德才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代银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程伟教授、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杨天仁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石岩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来平凡教授,以及山西中医学院李晶教授等中医学专家对教学设计的论述与建议。刘红宁书记还专门赠送了其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左铮云教授共同主编的《大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供我学习。这些均对我和编写人员有很多的启发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正式提笔之前,曾征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国辰社长的意见,得到了国辰社长的肯定和支持,周艳杰主任、王玮编辑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编辑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创新与设计实务》一书,写作者虽精心努力,但是限于水平,难免有一隅之见与不当之处,且实施到位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提出批评意见,以便及时修正。
周桂桐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