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东医案
滋阴助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彭某,女,52岁。
初诊:2010年3月10日。头晕伴胸闷、心悸6年。患者原发性高血压6年,时有头晕、胸闷、心悸,近1周来自觉周身疲乏无力,上楼时气短、乏力、胸闷加重,不伴胸痛,头痛,歇息数秒后症状自然缓解。现口服洛丁新每次5mg,每日1次,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次1片,每日2次,平日服药后自测血压最高值为170/90mmHg,血压波动较大,控制不理想,饮食、睡眠、二便正常。查体:P 58次/分,BP 165/82mmHg。心律齐,舌淡苔白腻,脉弦缓。西医诊为高血压病,2级,中危。中医诊为眩晕,辨证为阴阳两虚,治以滋阴助阳。方予右归丸加减。处方: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2g,女贞子15g,制附子6g,淫羊藿15g,仙茅15g,当归15g,郁金12g,石菖蒲12g,钩藤20g,茯苓12g,泽兰12g,炒莱菔子12g,葛根15g,杜仲12g,川芎12g,党参30g,黄芪30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服。另予左旋氨氯地平片、吲哒帕胺片口服。
二诊(2010年3月17日):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症状明显减轻。头晕消失,腰痛减轻,血压150/80mmHg,嘱其继续用中药6剂以巩固疗效。
三诊(2010年3月23日):胸闷心悸明显减轻、气短乏力症状消失,偶有腰困,血压130/72mmHg,停服左旋氨氯地平片、吲哒帕胺片,嘱平素注意饮食,监测血压,防止复发。
【按语】
高血压病相当于中医学之“眩晕”、“头痛”、“肝风”等范畴,常发病于中年以后,此时天癸渐衰,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血管壁弹性的减弱使动脉血压升高,这与中医学“水不涵木”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肾亏虚,水不涵木,则其疏泄功能下降,易致气机郁滞。
因此,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紧张、竞争激烈、过度的情志刺激下,破坏了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状态,引起机体失调,气血不和,经脉失畅,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本病症状多以头晕、头痛、心悸为主,时有胸闷、失眠等。虽然临床以高血压为共同特点,但其病因,证候变化多样。
李老师经过长期、大量观察后认为,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是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以治其本,清除风火痰瘀等致病因素以治标,达阴平阳秘、气行血运、血脉运行循环畅通,血压调和之目的。
李老师认为,高血压属阴阳两虚证者,以滋阴助阳为治法,方选右归丸加减。对于参、芪、桂、附的应用,剂量达10 ~ 30g,疗效往往优于较小剂量者。对于肾虚者,李师擅用淫羊藿、仙茅等。淫羊藿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增加冠脉血流量,降血压等。由于阴虚质和气虚质是最容易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体质类型,李师常用益气、养阴、健脾药改善和纠正患者的阴虚和气虚体质,并采用合理的调养措施,优化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偏颇体质,预防高血压的进展。
整理:卢玉俊;审阅:李妍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