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全针灸治疗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一节 肺结核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一。每因机体免疫力状况,侵入结核杆菌种类的不同和量的多少、毒力的强弱及其病灶之性质等而变化极大。轻度或慢性患者可无症状。或开始时仅有轻度乏力和咳嗽,或表现为反复出现的伤风症状,或有轻微的盗汗、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等。一般而论,肺结核的症状可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因毒血症引发的症状,如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胀气、便秘、体重下降、午后潮热、盗汗及妇女月经不调等。二类为因神经反射而引发的症状,如发音嘶哑、喉头作痒、干咳、肺及肩胛部疼痛、面颊潮红等。三类为因结核病灶损害肺部组织所引起的症状,如咯血、咳吐痰液、胸闷、气促及发绀等。

【治疗】

方一

1.取穴

阿是穴(胸部或肩胛部位出现的疼痛反应点)。

2.操作方法

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皮下埋藏羊肠线。视疼痛反应部位面积的大小,每次埋1~2穴,5~7天后在其邻近的穴位处继续埋线,同一个疼痛反应部位可多次埋线,直至疼痛反应消失为止。若无羊肠线时,可用毫针皮下埋藏,针身在皮外的部分用胶布封固,每次1个部位埋1针,5~7天后出针,2~3天后再埋下一次。皮下埋针法应注意以下几项:①皮肤及针体严格消毒,以防感染;②夏天出汗多,易感染,故此法适用于冬天,春秋两季亦可;③针体应与肋骨平行方向埋入皮下,胸、背部皆是如此;④埋入的针体长度为0.5~1寸,不宜过长;⑤埋针期间不宜剧烈活动,特别是上肢不宜大幅度摆动。在穴位埋藏期间,加用艾条灸疼痛反应部位。每日灸1~2次,每次灸30~60分钟,灸之胸背内部有湿热感为度。

方二

1.取穴

主穴分两组,肺俞、四花穴为一组;足三里、三阴交为一组。发热配大椎、曲池;咳喘配身柱、天突、丰隆;心悸胸闷配膻中、内关;吐血配孔最、内关;盗汗配郄门、风门;纳呆消瘦配中脘、阴陵泉。

2.操作方法

大椎、身柱、脊中直刺1~1.3寸,徐徐提插刮针手法,有针感后即出针;天突穴向下沿胸骨后缘斜刺0.5~1寸,捻转刮针手法;肺俞、四花穴30°角向下斜刺1~1.5寸,捻转刮针手法;膻中约5°角沿皮向下斜刺1~1.5寸,捻转刮针手法;余穴按常规针刺均用捻转或刮针手法。身体虚弱者一般不留针。症状较轻、体质尚可者可留针15~30分钟,每日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针后用艾条加灸肺俞、四花穴、足三里30~60分钟,每日灸1次,疗程同针治。

方三(长蛇灸法)

1.取穴

大椎穴至命门穴段脊柱部位。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胸部略垫高,两上肢屈曲抱成环状放在头前处。大蒜250~500克,去皮捣烂如泥,铺敷在大椎至命门穴段脊柱部位,宽2~3厘米,厚约0.5厘米。从大椎穴起,每隔1个棘突放上1个艾柱(约大枣大小),所有艾柱从大椎穴起依次点燃施灸,灸至患者自觉口鼻有蒜味时为度,每3~5天灸1次。

【按语】针灸治疗肺结核,积累了很多经验。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结核患者针灸治疗后,食欲可显著增加,盗汗、胸痛、咳痰、吐血等症状,可很快减轻或消失,但要彻底治愈,应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肺结核病,标本皆虚,中医治疗本病,以滋阴宣肺、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为主。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本病,能够调动机体本身的防病功能和抗病功能,使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改善,使其消化吸收、同化作用等都能达到好转,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