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消费者(《商界》2016年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图侃天下

VC2.0:打破传统“食物链”

VC,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光鲜亮丽、富得流油的行业,但在VC“食物链”中,95%的VC画风却是:每天见3个以上的项目,劳累无比,攒着小几十万元的年薪,期盼着遥遥无期的投资分成……VC2.0时代,这条“食物链”正在被打破。

yinwen 文/韦物主义

VC 1.0 “食物链”

收益分配不合理

VC机构的运作机制和大多数基金管理机构并无二致——主要的资金都是募集来的。出钱的金主叫LP——有限合伙人,负责管理的主要人员叫GP——管理合伙人。

“求爷爷拜奶奶”拉来的LP会分走投资收益的80%,GP及团队其他人分走20%,这20%中还包含着基金整体2%的管理费用。

投资效率低

一个中等规模的早期风投人民币基金规模约2亿元,那么在很长时间内能获得的运营费用只有400万元(2亿元×2%=400万元)。

如果平均400万元一个项目,2亿元,他们要投50个项目才能把钱全部花出去,这至少需要从1000个项目中选,同时投资机构对项目的考核内容繁多,流程冗长,决策效率低,往往2亿元要耗时一年半才能投完。

行业缺乏竞争

在2008年前,整个投资市场VC机构数量很少,除了红杉、IDG、经纬等大的VC机构外,其他绝大部分还是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投资人团队规模较小(一两个合伙人,一个投资总监,三四个投资经理),管理资金量有限的“单细胞生物”。在此环境中,VC链条终端的创业者们获得投资的难度很大,即便获得投资也要接受苛刻的条款。


VC 2.0 变革

对赌分配

VC基金不再像以往那么急迫地希望从母基金募资了,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现在的LP大多来自VC之前投资过的成功项目,互联网行业的资金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企业上市之后,创始人及高管开始将资产反哺到VC行业。就像VC投资创业项目一样,他们也不想错过未来的红杉、IDG。

资本的涌入让GP们有了改变收益分配的砝码,如李丰的FreeS基金,设计了一套 “管理费对赌条款”:只有所投项目获得3倍以上的回报时,FreeS才会收取2%的管理费用,而项目若获得5倍以上的回报,FreeS基金对收益分配比例的要求会增长到30%。

大伙儿说了算

传统投资流程中,从看中一个项目到最终投资,往往耗时数月,但在互联网创业环境下,创业公司在一年内就会有多轮融资的需求。

在VC2.0时代,很多投资机构进行了变革,来适应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融资需求,如很多创新基金,会让一年以上的投资团队成员都享有投票权,并设立透明的投票规则和决策机制,让投资经理也可以参与到公司投资决策中。

这样的投票机制,调动了中低层投资经理的积极性,同时提升了投资效率。

这么多VC,选谁好呢?

A股注册制改革、新三板的火爆为VC机构提供了更多的退出路径。在募资、投资、退出通道都史无前例地畅通的当下,不创设一家VC基金似乎都“对不起”自己。

国内的VC行业从2000年左右开始起步,现在很多创始人年纪都不低于50岁了,他们在实际投资操作中的贡献已经很小。而近年来的投资业绩大多是由中生代GP创造的,这些中生代投资人,无论是从财务回报上,还是从投资决策的影响力上,都希望有更大的话语权,另起炉灶就成了更好的选择。如张震、高翔就从IDG离职创立高榕资本。

另外种子基金、PE基金等针对项目不同成长阶段的投资基金和互联网基金、新能源基金等专业领域的基金也开始大量出现,这让创业项目有了更多的机会得到资本的支持。


bian 编 辑:蒋述平 vlley@foxmail.com